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OI生涯回忆:一段小有遗憾的时光

2023-06-14 12:18 作者:ZGS_WZY  | 我要投稿

先叠个甲: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欢迎更正。

小学

    四升五的暑假里家长帮我报名了少年宫的编程初级班,进入了吴涛老师的班级,认识了第一个OI同学ryh。因为自己数学逻辑还行,后面的课也跟得上,就当成一个兴趣继续了。

    之后又陆陆续续地知道了吴涛老师班里其他的学生如同级的fsy,wzh,高若干届的xy,xw,cyt等人。五年级在第一次参加了小学生市赛后,又知道了校内也有不少的OIer如hry,scx,wjp等,记得那次市赛校内考的最高的是scx,因为他学得多,甚至会递归。后来又去了省赛,着实见了世面,据说那次的rk1是djq戴老师。

    进入了六年级后继续学习,期间还参加了NOIP普及组初赛,纯属体验,不出所料被淘汰。之后为了准备市赛学校里有组织社团,在里面又认识了yy,lla,wh等。市赛里我发挥出色,跟xtq并列全市rk3,前面是rk1的byf和rk2的fsy,而且fsy领先了我100分。第二次省赛在一个数独比赛上一度前二,后因不会刷时间掉下去了,也和hry,wjp组队拿了个团体第一,后来要与zzc出发去广州比赛就没参加后续活动。

    暑假里有幸在学长访谈采访到了xyx,借此机会也了解到了许多nb的OIer学长学姐。

初中

    作为信息特长生进入了常外,逐渐开始将自己课外的重心转移到OI上。开了学后才知道许多同学早就已经在省中曹老师那儿的班上课了,于是也加入了大家的队伍,发现了我们班很多人都学OI,也终于认识了小黑胖子byf以及引领了无数常州OIer的曹老师。除了周末在省中的学习外,在课业压力不大时常外也会有编程晚自习,由秦老师和朱老师负责。

    初一的时候终于能正式地参加NOIP普及组,那次初赛我发挥得挺好,成为了常外3个90+之一,也许是这次考试导致自己信心爆棚,在复赛中不出所料拉垮了,T1,T2切掉后调了一年的T3,还没调出来,T4只来得及输出-1。那个晚上我向xyx发送了求助,结果他真的回了,也是那条消息启发我要学会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失误而不是一味地“没考好没考好”。好在自己比较幸运,245分压线省一(OI上习惯叫国一)。根据当时的政策,有了普及组省一后初中生也可以选择参加提高组,于是我,xtq,wjp,byf,hry选择了备战来年的提高组。由于NOIP之后我们也参加不了什么比赛了,初一后半段就是一些更高级的课和算法的学习,以及我发现自己文化课掉队了要补补。。。。。。哦对了,这个时间段注册了CodeForces账号。

    初二来了,文化课又开始掉了但是因为OI没有太在意。提高组的初赛毕竟难度更大,但在认真准备后还是顺利低空飞过,而除了我和byf外同届的几人都要参加复活赛,好在SCZ名额够多,几人都获得了复赛资格。复赛前在省中的训练我和byf分到了相邻位置,记得当时我们经常训练时讨论,不写了就在那边口嗨,总之两个人都非常恶劣,结果就是训练成绩看上去不错,最后正赛拉垮了。NOIP2018的Day1感觉SCZ好多人都AK或接近AK了,虽说我们几个的估分也有200左右,但我没能切掉训练原题确实是太不应该了。Day2则应该说是报应来了,没能想清楚也没能写清楚的T1只有60不到,T3的44分简单DP调不对,T2找了规律没细看数据范围。。。。。。总之很多训练时因为讨论掩盖掉的问题都在这次暴露出来了,当时的我肯定很不甘心,但现在看来能早有这样一个教训是很赚的,要知道那时还有很多犯错的机会。总之那次NOIPSCZ发挥出色,常外好像考得不好,而hry310压线省一,是常州我们这届唯一。

    NOIP告一段落,虽然成绩不佳,但我们也终于获得了参加省选试炼的机会,游记我QQ空间里好像也有,就不细讲了,具体就是虽然赋分后(江苏高考改革后就喜欢这么说了,因为省选计算方式与其有类同)总成绩仍没超过hry,但自己在那几轮中积累到了一定的自信,也在那个赛季正式见识到了同届的戴老师有多么得强大。值得一提的是,省选后我的文化课居然好了起来,可能还是要多谢pwq的帮助吧。

    初二完的暑假越来越多的升学压力出现了,而也是在那个暑假发生了“NOIP停办事件”,当时正好要升学的我们无疑非常惊慌,好在后来CSP出现了。

    危机解除,但需要继续前进的事实没有改变,好像就是那个暑假我有了比较严谨?的自我训练方式。同时期大家的实力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byf和yy跑在其他人前面了。那年初赛没啥比较轻松地通过了,但是复赛CSP2019 S组对我来说挺重要的,需要细说说。

    CSP2019的日子很巧,正好是期中考试结束的那个周末,所以可以有几天到省中练习。到了南京后第一次没住爱丁堡酒店,晚上秦老师聚集大家开会,我也从xsy那儿得知自己期中成绩不错。之后又在wjp,lhj房间里玩了一会儿,拍到了不可描述的视频,但现在好像丢了。 

    Day1进场,T1轻松切了,看了T2,T3发现都是树题,T2先写了个暴力,想正解时假了几次,但还是很快开写了,调了一会过了大样例,因为不会看数据强度选择了对拍,拍出了错,发现是一个corner情况,改了,拍上了。本来还觉得自己在T2上花时间太多,幸运的是那年T3超难,大部分人都是搞了半天要么假了要么只会10分,当年出来了听到一群210还是挺惊讶的。但可惜的是那年T2的大数据不强,很多人在赛后的自测上发现了自己各不相同的错误,以及T1的unsigned long long。身边很多实力不错的选手在第一天就遭遇了滑铁卢,对我来说Day2则只需要稳住就行了。

    Day2进场,看了一遍题没有马上切的,稍微预估了一下难度选择以暴力为主,先写了T1的64分暴力,T2似乎有很显然的性质但我从小就不会做这种题,于是跳过做T3。T3深入研究后发现有高达75分的部分分,写了半天,靠大样例写完了。当时为了保守起见T2写了48,剩余的就贪心骗骗没多做文章,考完出来问了问同届的感觉自己挺高,问了byf知道了现在大概是他两争常州同届里第一第二,我第三。

    现在看来那场比赛改变了许多初三OIer的命运,但当时未完全知晓结果的我并不来得及为他们而感慨,回程时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从低谷里走出来的喜悦,当时听着《意料之中》真的有种人在曲中的感觉。CSP2019我的最终成绩是385,全省50~60名。这样的成绩最后让我得以参加THUWC2019,并不时地可以停下午的课去SCZ参加集训。THUWC2019总的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清华校园体验,虽然被学弟ybw踩了,但还是在那个冬天给我留下了特殊的回忆如工程题、和学长们一起吃烤鸭、骑行在车水马龙的北京等。

    然而初三那年终究是特殊的,由于NOIP临时改为CSP,SCZ方面还没有敲定OI报送的政策(往年是常州同届前5还是前6报送来着),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来了。

    讲真的我那年寒假甚至作业都没做完,最后一周都放弃了,而疫情的到来直接延长了我们的寒假。想来也是一段令人颇有感慨的时光,听着那些动人的故事、看着大家备战中考的热血,似乎只有我迷失在了那段时间里。期望的政策迟迟未敲定,听的网课不时地走神,跟班主任申请的免作业训练几乎每天都只会打暴力,倒是《歌手当打之年》每周都不错过。

    直到回归校园,自己的生活终于重新充实起来了,只是前面挖的坑太大,新课结束考着实一般。好在之后的某一天自主招生的政策终于敲定了,自己也可以正式停课了。也许是初次体会长时间的停课,这种“特权”很容易让人飘飘然,至少我就是这样的,前期反正挺吵的,只有和学长一起集训时会收敛(说一句,其实他们交流也挺频繁,只是不讨论具体思路)。后来又一年省选到来了,那场比赛的Day1应该说尽力了,成绩上跟yy差不多,但是byf由于过度纠结于T1导致成绩不大好看;只不过Day2的时候我过于纠结暴力和错误思路,另一方面确实技不如人,在简单场收获了不到100分的成绩,而yy抓住了机会一举翻了盘,我至今仍记得出考场遇到他后那句“都写了”(指270分)。遗憾的是由于政策变动,未能比第15名高的初中生不能作为E类选手。

    之后的比赛还有APIO和WC,前者我因为纠结于T2喜提个位数分数,byf,yy,hry和我分别获金银铜铁牌;后者我因为老毛病:只写暴力草草地拿了个Cu。以及后面暑假里还有NOI同步赛,再次让我认识到自己明显达到了一个瓶颈,对于那句“暴力拿金牌”也有了更深地认识。

    那年教育政策改革,自主招生成为了历史,强基计划出世,当时的我们虽然听曹老师讲解过,但终究没太大感觉。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在于这个暑假过后,我们就要面对真正的OI世界了。

高中

    除了参加了个军训,我们几个自招进的OIer一开学就停了课。具体模式是上午训练,中午讲完题后,下午可能会有讲课,也可以自主安排。那段时间开始增加利用国外刷题网站资源,虽然CF,AT的比赛还是没有其他人打得勤(主要是一熬夜就精神衰弱),当然主要还是用洛谷。那段时间里最大的感受就是yy对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以及hry,yzh等人脑子是真的好使,总之我就是非常怀疑自己。

    哦顺带一提,某个时间节点NOIP又复活了,CSP成为了它的先决条件。

    所以我们第一个参加的是CSP,那次复赛T1可谓是臭名昭著,我在考场上也用了一个小时才拍上,T2倒是很简单,但我又在T3上困住了,当时及得蛮清楚的,自己因为没彻底理解线段树合并的本质乱用,浪费了大量时间后才发现用错技术了,急急忙忙改回了暴力,T4就草草地拿了个把分离场。出来后得知srfAK了,SCZ高一只有yy能算高分,我们几个成绩都不好。也就是在这场比赛后曹老师提出了一个明年的停课要求,一个文化成绩和NOIP成绩综合的要求。而我又在CSP后的期中考班级垫底了,危机感陡然增加。

    一段时间后NOIP2021来了。新的NOIP只有一天,但和CSP一样有4.5h4题,并且是真正的第一场记入省选成绩的考试。那次我还跟yy一个考场。T1看上去还是简单题,我也曾一度怀疑过会不会要高精度,但因为只是T1就没多想。做T2时遇到点麻烦,好在想起了一道类似的题,用不太成熟的哈希写完了,只是当场测最大数据时有点慢。接着不出所料,又被T3卡住了,之前没怎么练过构造题加上脑子确实不开窍,我怎么也不会40分后的数据,好不容易想了个稍微优一点的,又特别容易陷入死循环,无果,只能去开T4,结果T4是道计数题,乍一眼没思路,就写了暴力,又回去搞了会儿T3比赛就结束了。

    出来后与yy交流了一下,他T3把握也不大,但明显远比我更靠近正解,同时他算出T1极限数据确实要用高精。与其他人碰头后发现他们大都有跑起来很优秀的方法,并听说csl用插值切掉了T4。后来还遇见了现在在一中的wjp,jjy,lpc等人,稍微交流了一下但其实情绪不大好。

    出成绩了才发现自己不仅T3逊了,T2还FST了,最后落到了一个很远的排名,都没自己初三时高,可以说已经与省队无缘了(同样惨的还有lzz,yyz以及xtq,后来他们也都AFO了),再加上当年期末文化课又班级垫底,停课回班的同学大都吊打自己,便开始觉得自己的高中生活要一团糟了。寒假里参加了WC2020,自己技不如人再次拿了个Cu,好像周围人都至少是Ag,而“厕所名宿”(这是一种赞美)yjy拿下了Au。

    后来不知怎的,曹老师没有实行停课要求,自己还是得以参加省选前的训练,只是我也清楚这不过是为了明年做准备罢了。这段时间里学会了使用Linux,实力也开始有些起色,但每天的训练结果都或多或少地会让自己多想,自卑的情绪也会加深,开始质疑起了自己的OI生涯。

    在这复杂的情绪下,我的第三次省选来了,那年的省选可以说是延续了前一年的难度,稍有区分度的Day1和简单的Day2,那年我第一次在赛场上切了紫题,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需要暂时告别OI,常州同届的yy和hry进入了省队,而本来NOIP有优势的byf因为跪在了D1T1上遗憾落选,而SCZ还是取得了6个省队名额的好成绩。

    而就是那次回班,让一个自己要面对的问题突然变紧张起来:分班。按往年规则,创新班中200名之后或不选物化生的在高二会被分到其他班。本来自己综合进前200没啥问题,但是据班主任说今年很有可能把线提到150名,那我也只能靠省一加分试一把了。之后的学期里还参加了一次APIO,可能是因为久疏战场,加上那次APIO后半段时间系统丧失了及时反馈得分的功能,自己又拿了个Cu,而hry获得了Au。哦对了,还有一次要赶到杭州参加的THUSC,那次的Day1我前三题全部惨遭卡常,加上Day2的工程题就会一题只拿了10分,成了常州方面唯一一个没奖的人。

    后面我的高一结局大部分人也知道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紧赶慢赶,摸索出了自己靠前3/4门拉分的高中成绩规律,最后期末考得也还算满意,读错加分规则后也一度觉得自己能留下来了。。。。。。好像除了一句“谢谢12班的各位”也说不出什么了。

    好在OI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那年暑假跟着几个省队训练,只是后来的NOI同步赛又Cu了(铜牌收藏家,乐),而在正式赛中yy拿下Au成功报送,hry也拿下高分Ag。

    高二进了9班,见到了许多新面孔以及老面孔。新学期踌躇满志,不料OI之神一上来就给我开了个地狱玩笑。“冲省队选手CSP省二”,这样一来不仅声名全无,而且也意味着我这个赛季的WC和APIO全不能参加了,现在想来还是能笑哭出来。。。。。。

    那次CSP校内成绩总体一般,不过好在NOIP前争取到了跟南外合练的机会。个人感觉那段时间的训练对自己很有帮助,或者是说接触到的题目比以往更适合提升自己了。在顺利逃过了期中考试之后,NOIP2021来了,又是一个需要细说说的比赛。

    由于NOIP2021前又出现的疫情,常州选手都是在SCZ比的,赛前也可以在家好好休息。开题后T1(777777,差点笑出声)很简单,写完一遍过大样例然后跟暴力拍上了,T2稍微想了一会儿也会了,写写改改也过大样例了,由于是计数题就没有另建窗口对拍,测了一些极限数据发现1点几秒,稍微卡了卡了加上“SCZ机子慢”的侥幸心理就直接过了,当时比赛时间才过了1h。然后就是改变了我OI生涯命运的T3方差,由于之前做过类似的题目,那个操作一眼转化成交换差分数组,经过打表也发现了最优解是单峰形状的,而又因为我没好好预习课内数学,算方差的式子我没化成“平方的期望-期望的平方”而是另一种(当时的我觉得)更方便最优化的形式,导致我险些走上正解的路。不过没关系,取决于排列顺序的最优化问题对我来说也有一个熟悉的解法:随机化。然后我就开写了呀,调调参拼拼贪心后只有最大的大样例没过,我想着也不冲了,就收手做T4去了。T4题目超长,但是一眼的暴力有32分,之后虽然也尝试写过一些其他部分分,但是没调完,就检查检查结束比赛了。

    等待收卷的时候用手势跟lhj交流了一下分数,他出考场问了一圈回来告诉我目前只有我一个人估分300+,其他人最高256。感觉很惊奇,坦白自己使用了模拟退火,出了考场后又从家长嘴里得知yy切掉了T3,也说了今年的题挺难。回家自测发现T1,2,4都没FST,而且民间数据测我的T3也不低于80分,感觉被自己蒙到了,非常感激模拟退火。只是当时的我不会想到,它在未来也将以另一种方式终结我的OI生涯,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

    最后NOIP2021我的分数是324,全省12名。我很幸运地抓到了这次机会,但同样也有许多人的路被这场考试改写了,hry和lhj为了文化课选择不再长期停课,yzh没能发挥水平AFO了,byf虽然还参赛但是已经决定好出国了,许多学弟也选择了AFO。。。。。。

    回到我自己,NOIP之后我的运气又延续了一段时间,回班后作为混子跟着强大的9班班队混到了班级联赛冠军,期末考试里在高一最不擅长的化学上蒙到了班1+年级20几,总之在9班混得还行。

     寒假里也没啥,积极备战省选,然后隔着屏幕见证了“厕所名宿”(大家应该没忘了这个是谁吧)再次拿下WC的Au。

    开学后省选前的停课训练只剩下我和yy,yjy三个高二的以及ybw,zyx两个高一的,而byf时来时不来。那段时间训练大概就是我们其他人被qlr,whq等山东选手以及yy轮着踩,以及疫情在家的训练天天交完题后跟yjy口嗨然后各有高低。

    经历了一系列“省选要取消”的风波后,我的四次省选还是到来了。由于疫情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比赛在酒店里举行,那次的机子比较高级,用起来也挺舒服的,SCZ方面我和yy因为有NOIP的优势压力不大,其他人想进队还是需要发挥的好一点的。Day1开题,T1是道简单大模拟,直到写完都以为自己看错了题,稍微调一调测点corner情况就放了(因为跟暴力没区别),T2倒是遇到麻烦了,想了半天都只会有点烦的20分,心态很不好,然后瞟了一眼对面的gwj发现他眉头紧锁,初步判断这次Day1还是有难度的。写完了暴力后去做T3,拼拼凑凑了30几,回去做T2还是不会,期间又瞟了一眼对面感觉他切T2了,自闭了一会比赛就结束了。出来后得知SCZ方面除了yy切T2,hry40还是50外大家都只会O(NK)。回酒店后有了全省的包,于是我们根据对应的准考证号开始“研究敌情”,然后yy为了让我们放心,开始无差别攻击,说这个没写完,这个写错了云云。。。。。。

    然后民间就有数据了呀,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挂在了corner情况上,都在担心CCF会不会卡很多个点。但我们又都不是最惨的。yjy在洛谷上提交评测时发现自己freopen拼错了,我们这届再次在省选遭遇D1T1魔咒。

    第二天的Day2对我自己而言记忆挺深的,T1我一上来想了1h都不会40以上的分,而周围人早早地开始写了,脑子里就开始乱想了(想到了大家出来后互相问候有没有AK的场景、想到了NOIP优势被自己玩脱了然后落寞回班的场景),赶紧上个厕所冷静了一下,然后终于发现只要状压根号以内的指数就行了,稍微想想会了,但是写的时候可能还是有点紧张,有个地方直接容斥就好我还多记了一维状态,导致复杂度不对,不过我也没敢久留拍上后就跑了。然后就是T2,自己认认真真手玩了一会儿发现其本质在于括号树上的一些交换子节点以及把某个子节点挂另一个上的操作,然后就是分类写贪心。虽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算法跟部分分的设置有违和感,但考虑到前几年Day2都相对简单,我就继续了,而结果就是对自己的贪心水平有了迷之自信甚至除了大样例外只验证了正确性(自测时发现FST得一塌糊涂)。然后就是T3啊,然后就是又不会啊,然后只能写暴力啊,然后全排列还写错了。。。。。。

    出来交流,果不其然除了我都光速过了T1,而我的T2做法(除了贪心细节)跟yy,lhj一样,T3据yy说他的3方太烦了没调完。回程车上跟hry发生了有趣的对话:

hry:我肯定退役了子尧应该进了。

我:不一定,我还不太稳(我真是这么想的)

hry:去年的我也是这么跟你说的。

我:woc咱两坐的位置都跟去年对应着的。

    回家上了几天网课后,成绩公布,的确给我混进去了。而如果yjy没拼错freopen确实也进了,我们也只能哀其不幸了。

    后来高三的百日誓师班会,班主任让大家说说自己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我要是当时被叫起来了肯定会说进省队吧,这次成功确实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写到这再想多说点什么,又都觉得不大合适了。

    总之接下来就是备战NOI了,主要的训练对象也就我,因为yy本来就保送了,今年成绩其实无所谓(埋下伏笔)。在他的建议下我刷新了很多OI的训练观,为了快速过题增加了口胡在自主训练时的占比、开始重点关注起cmb和ix35的博客、多学了一些多项式技术等等。确实让我受益良多,只是后来的结果。。。只能说我自己不争气吧。。。

    之后直到国赛前,就是在几场训练里自闭自闭,再次隔着屏幕看别人打APIO,以及跟qlr,yy组队打牛客被带飞,经常就是我切个1~2题后自己能做的题已经被他们切完了,然后就只能在他们搞难题时默默地想想被他们切剩下来的中档题。以及参加了那年线上的THUSC,因为Day1T1某名过不了大样例打乱了整个做题节奏,之后的Day2在最后的几秒钟没能把改好的T5提交上去,至此我三次清华体验营一个奖都没有。

    我们那届NOI因为疫情影响延迟到了8月,比赛场地也从上海转移到了苏州,还要求选手提前7天到苏州入住酒店。其实关于那届NOI我对自己信心一般,Ag问题确实不大,但要想冲Au那肯定得题目合胃口+运气好。几次赛前模拟诸如UNR,我因为罚时被挤到了91名成为铜牌区第一,还比如到了苏州的几次大联盟模拟,按往年的结果推测大概也是在队线外几十名晃。。。。。。但是人总是要有梦想不是吗,我已经完全相信NOI是随机排名了!!!(手动滑稽)

    然后关于这个NOI正赛啊,我之前其实是在洛谷上写过游记的,就直接搬过来了。

jxt->嘉心糖
伏笔回收
这里就是我之前说的模拟退火终结了自己

    最后的NOI成绩是323,总排名161。那年的题目安排确实挺不寻常的,许多高手失误没能进队,大家的分也都咬得很紧。。。。。。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最致命的问题应该还是Day2T3写模拟退火的决策,虽说就算改了这个决策我还需要弥补很多漏洞才有可能进队,但还是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一种戏剧性,而且它到底影响了多少现在也犹未可知。

    总之到这就是AFO了,回程路上的感觉就像央视解说于嘉说的那样:现实生活中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往往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我们就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高三的有一段时间里我很羡慕身边的一些竞赛生,至少他们能比较笃定地认为自己不会后悔选择竞赛的路,而我曾无数次质疑过自己是不是拿完省一就该退役,以及到写完回忆的现在我的Ag能不能派上用场还是一个问号。又或者我不必这么功利,那些不顺畅说明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失败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而那些成就说明我又比一些人运气好,考虑到省队与NOI,这只是一段小有遗憾的时光。

OI生涯回忆:一段小有遗憾的时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