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次看到这么好玩的漫画,还是在「上次」

2021-11-11 11:49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图片

作者/Pel

如果你也经常网上冲浪,那么像下图这样的漫画,或许在社交媒体上曾给你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图片

这幅漫画讲述黄衣服小子帮奶奶救猫咪的故事,不寻常之处在于救猫咪的方式:主角利用画格空间上的毗邻性,从第2格穿越到第5格,影响未来,改变当下。

这部作品叫无敌救星》(Imbattable),最近刚刚由后浪引进,是帕斯卡尔• 茹瑟兰(Pascal Jousselin)创作、原版出版于2017年的法国漫画。

进入链接即可购买《无敌救星》:

https://shop42616308.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ofdgddsj7n7w?scan=1&activity=none&from=kdt&qr=directgoods_1102665829&shopAutoEnter=1


 

图片

它看似和美式超级英雄一样穿制服戴面罩行侠仗义,内里却是幽默朴实的法国小市民风味。作品问世后受到众多读者和媒体的喜爱和好评,获得了博洛尼亚童书展“青少年漫画奖”等多个漫画奖项。

虽然我们之前发文推荐过,学术趴创始人野草老师也在直播课里推荐过这本书,但看完《无敌救星》后,笔者还是有很多想说。适逢摸鱼走马双11活动最后一天今天就结合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大家再聊一聊这部作品:从《无敌救星》的表现形式切入,聊聊它对常规漫画叙事方式的突破,并试图挖掘其背后体现的漫画媒介特征。

 

《无敌救星》对常规漫画叙事方式的突破

1.图像与图像——分格的页面

这本书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主角拥有穿越格子的超能力。正因如此,不管主角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总战无不胜。而要谈论《无敌救星》的非凡之处,首先要说明常规的多格漫画有哪些特征。

 

图片
出自《理解漫画》

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等学者认为漫画是有意识地并置的图像(juxtaposed pictorial),是连续的艺术(sequential art),当图像和图像向上图那样并置,形成漫画分格和页面,最常规的漫画形式就如同上图:

1. 它是正序的。(一般来说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当然日漫从右往左)

2. 它是平面的。 

而《无敌救星》里的突破也恰好对应这两点:

1. 乱穿越格子,不再是正序的。

2. 分层连接格子,叠加,让漫画有层次,不再是平面化的。

关于无敌救星如何穿越格子,最常见的模式如下图所示。主角利用自己专属的能力,有时候自己穿越格子,有时候操控别的物件穿越格子,于是在漫画世界打破常规的线性的因果论逻辑,达成自己的目的,借用周星驰的台词解释,就是“用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官”。 

图片
图片

穿越格子这点很有创意,也很好理解,而为什么说无敌救星连接了格子呢?可以用下图(书中第24页)来解释。 

故事讲述“男孩想看下周的漫画,于是无敌救星穿越时间(和空间)帮男孩拿来下周的漫画,男孩看到了下周的漫画,结果真正到下周时收不到漫画,好伤心!”这一件事。(为了减少干扰,将文字对白做了涂白处理,不看文字也完全能理解) 

图片

 

图片

假设我们无视主角,并且将无敌救星相关的内容抹去(下图1),会发生一件很好玩的事,那就是漫画的叙事依然成立,只不过变成了一个诡异玄妙的故事。故事变成了:“男孩想看下周的漫画,没想到一转头真的看到了下周的漫画,结果真正到下周时收不到漫画,好伤心!” 

此时用箭头标示漫画阅读顺序(下图2),发现它呈现Z字形发展,也就是正常的漫画阅读顺序。 

图片

 

图片

而如果我们反一反,只留下主角无敌救星相关内容,将其他无关内容抹去(下图1),结果也会有点诡异:图中便出现了五段主角,五个无形的分格,一段从左往右一字直线看的漫画(下图2),表现主角放绳攀爬收绳的过程,漫画不再有能力讲述有内涵的故事,而只能表现动作的分解,就像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对奔驰的马匹的拍摄(下图3)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想让主角的行为恢复意义,只需要把其他元素加回来——甚至并不需要再次呼唤小男孩登场再演一遍完整故事,只要让暗示时间和空间的15个格子回来就可以了。(下图1) 

此时,当我们把基于一字直线观看的不同画格里的无敌救星完成的分格,与基于Z字形的15个格子完成的分格这两幅漫画叠加在一起,无敌救星穿越画格的奥秘昭然若揭。对漫画来说,在常规叙事分格的基础上,主角还有自己更高维度的动作分格。对读者来说,就是阅读漫画变得有很多层次。 

图片
图片

通过嵌套分格给漫画增加层次这种事是《无敌救星》的创作密码,但绝非它首创,许多作品里都能见到类似理念,虽然不一定像《无敌救星》那样涉及时间穿越,但也可以达成其他效果。 

例如下图这种很经典的格子穿越把戏,有许多许多许多种变体。因为右边那只伸出格子的手和三明治悬置于正常分格之上,所以该漫画的阅读顺序并非左往右而是呈顺时针旋转,阅读体验也并非线性而是能循环往复。 

图片

例如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创作、用拟人动物描绘父辈奥斯维辛回忆、曾获普利策奖的《鼠族》(Maus)。常规分格表现父子对话,但通过对2、3、5格的开放式构图进行页面排布,拼凑出骑自行车的父亲形象,一个渴望倾诉但是又自我禁锢的父亲形象 

图片

例如池田理代子创作的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页面中除了讲奥斯卡和手下对话的正常分格之外,为什么还有一个裸体美女?因为前者作为常规分格负责“描述”现实世界故事的走向;后者虽然只有一张图但占据我们的视线中心,负责“唤起”内心对女性身份的认知 

图片

 

2.页与页——书籍的物理组合方式

 再说回《无敌救星》,这本书另一个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玩弄格子让主角不断穿越解决问题这一种模式上。漫画中还引入了其他相匹敌但不同类的超能力效果,突破了常规意义上的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1. 常规的页面是统一的矩形形状

2. 常规的书籍是正序(一般来说从左到右)翻页的。 

《无敌救星》,首先使用到了不规则的页面、折页等特殊的物理组合方式。 

27页,坏人的秘密新武器时空导致书页残缺,并且让格中人物与下下页的联通。

图片
图片

在第63页,疯子科学家制造了能够制造所谓“平行宇宙”的机器。此时作者运用折页表现两种平行宇宙,机器闪红光和闪蓝光分别代表两种发展,读者既可以顺序分别读两页,也可以交错着对照读两页进行阅读。 

图片

这种改变图书对外在形状并且服务于叙事的尝试,通常见于立体书或绘本,在常规漫画里比较少见,值得注意的案例还包括马克-安托万·马修《梦之囚徒》系列,它玩了包括镂空画格、螺旋插页、撕毁书页甚至附带3D眼镜在内的花活。 

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后浪漫

此外,“搞笑博士”这一角色的引入,更是改变了《无敌救星》的页面翻阅顺序,要求读者乱序阅读或至少前后对照。 

图片
看似是可以任意穿越,甚至可以穿越空气的无敌角色
图片
但翻开下页,发现也有规律可循


这是因为搞笑博士拥有“纵向穿越书页”,即同时存在于一张纸前后两页同一格的能力,前期看似是任意穿梭时空的角色,习惯了常规阅读方式的读者或许很难意识不到作者的轨迹。 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将这种突破性的叙事方式融入幽默感的冒险故事。如此无敌的角色该如何击败? 当然只能被自己击败(和愚弄) 

图片
图片

这是纸质书特有的表现形式,用屏幕看并不是很好理解。文学界从上世纪开始就有不少互动叙事的尝试,它们用往往用道德难题或冒险选项决定接下来翻哪一页,例如非常火的儿童文学系列《惊险岔路口》。而从图到格到页再到书,漫画书同样不是平面的世界,分格和分页伴随着眼动与翻页的层次,漫画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这点在理查德·麦奎尔(Richard McGuire)的《这里》里也得到很好的表现:书里的每一页都对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幢房子,但在时间上穿越了几百万年。在时光流转中,从史前巨兽到未来世界、从殖民时代到当代,一页纸产生了多种可能。每页纸上,都有不同的时间碎片(格子)互相应和,形成一个奇妙而迷离的宇宙。 

图片
图片

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提及画格和书页的排布,以上列举的常规的漫画表现方式,无论阅读和翻页的顺序还是装帧制式,实际上都是对文字/语言的沿袭。 

虽然最早漫画并不诞生于文学,但在20世纪初随着漫画委身的媒介逐渐转移到报纸、宣传册、再到书本之后,漫画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贴靠文学,试图和文学争夺在书店书架上摆放的空间(于是产生了“图像小说”的概念) 

图片
现代漫画在早期有的更类似戏剧,面向读者报幕、念白、表演 

而通过一些艺术家的努力,我们得到了《无敌救星》这种,突破了文学乃至语言表达方式的漫画作品。在这些闪耀着天才的作品里,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漫画围着文字/语言迂回绕了一圈之后,如今正在离开文字/语言,努力构建自己的「系统」。 

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惯常图像表现方式的突破,例如2D小子,可以违背画格中的“正常”的透视原则,打通Z轴,看起来是借位拍摄,其实人家真的能动远方的车车。例如铁球伯伯变色小姐,前者可以让对话气泡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后者可以操控颜色,制造绝对虚无或令人晕头转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无敌救星》里的这些角色碰到一起撞出火花,以幽默为底色演出一幕幕妙趣横生的戏剧。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你是漫画创作者还是读者: 在漫画世界里,想象力才是最强的超能力。 

这么好看的书,可以考虑买一本实体书吧!而文中提到的《这里》《梦之囚徒》等优秀漫画作品,在我们的线上商店「摸鱼走马」也有售卖!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店内购买

原价84

摸鱼走马价格

52元!

图片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次看到这么好玩的漫画,还是在「上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