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评存】浅谈电影、足球等行业长期发展,定战略打基础的方法

一个行业要成体系地取得长足进步、发展(不仅是电影、连足球篮球等体育行业发展中亦可参照),长期计划中无法忽视的是能量。而能量的积攒与高效再输出,和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抵抗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荒诞及扭曲有关。
近两年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中有一条,“万物的本质不外乎能量,人生亦然”。
多数事物通过这个视角都能有更简洁的解释。在形成价值体系、经过扎实调研与专业分析后,定出较为清晰的目标、基于大小趋势(国内外大环境与行业发展)与较精准的突破点(如足球行业或为“青训”)制定较为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能高效呼应“能量法则”的中长期计划与规划,并脚踏实地执行。简单说,就是先有一套足够支撑行业发展的上乘价值观,静下心来理出行业哲学(方法的方法),根据行业具体情况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合力去推动实践(模型视具体行业而定)。我们国家真正懂电影的人有(就像我认为中国也有懂足球的人),但这其中多数人的见解不会完全相同、鉴于人情世故也比较难坐下来统一一个前进方向,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大且有足够主见与智慧的力量去引领,内耗还将继续。甚至真正懂行的人中,系统考虑过行业未来的还是少数,自身的生存压力与一亩三分地占用了他们的主要精力(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有些无奈的体谅,本不该在此处体谅)。
下午看了一场《霸王别姬》与《活着》编剧芦苇前辈的早期演讲,他在谈到同样身处审/查体制下中国电影与伊朗电影在艺术片等领域的表现有区别时,认为可能与“伊朗有信仰,中国更实用主义、无信仰”(大意,换言之中国更急功近利)有关,我不认同。就像中国能走出一条区别于欧美国家、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样,我认为中国在电影、哪怕就是在欧洲及中东拉美擅长的艺术片领域一样有机会形成良性的优质产出体系。这点基于我对中国文化丰富度及多样性的自信,并非一味否认现存问题。关键还是认知、方法与实事求是的战略与执行。中国目前的问题或许在于声音太多,真正愿意去思考并有远见、能力,且还有足够生命与精力(如年纪)去推动这件事的人太少。单就能力而言,这种人目前电影行业内或许就有,但ta站到那样一个时代潮头的机会、实在可遇不可求。
与上面表述相关,分享我眼中电影行业能量的几个维度:大小(体量、规模)、释放时长、密度、保质期(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等。细化到剧本内容,如生离死别、死里逃生,都具有高能量(与小触动的能量可有对比)。而战争,不仅有生死,还有生死的高密度。推及个别从业者,一些经历或具备高能量(总量)的人,即便目前是演员等职业,甚至有时表现得很滑稽,但很难否认的是其见识、经历过能量的洗礼。至于其对能量的承受、有效吸收、优质再输出是另一回事,与其能力、持续学习与价值观等有关。
注:
本文原为自己留在某电影相关视频下的评论,微调后留存,也分享给大家。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