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拉球怎么学——一刀两断式

如果极端一点来说,为了帮助球迷们学球,正手拉球,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这样去理解,把人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就是肩膀,大臂,小臂和手指手腕;下半部分是腰,胯和腿。下半部分就像炮架,是负责瞄准的;而上半部分就像炮管,只负责发射。上半部分是不负责瞄准的,上半部分就只管发射。
我看过很多讲解视频,会拉球的,懂拉球的不少,但讲解上能到我这重境界的不多。因为知识最终是靠文字在传播的,一个工匠,它可能技艺精湛,但未必懂教人。当然了,也有技艺精湛,然后也懂教人的。但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如何让不懂的人听懂,学懂,那就真的是语言的艺术了。不是有个说法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许人世间真的有这种事情。而且语言这东西,同一个事情会有很多种说法,也许你听某人的能听通透,也许听某人的听不通透,那都是正常事情。所以学东西,多看,多听,多学多做,说不定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字知识载体”。
这个时代挺好,网上教球的视频太多了,省队教球,国家队教练教球,国退教球。有些是讲的通俗易懂,有些就可能有些敷衍了事,但不管哪种讲法,似乎都差点意思。不是说他们教得不好,而是语言的艺术上可能欠点。
所以,我才换了种思路去讲解正手拉球,应该算是全网最通俗易懂的了!正手拉球,如果说什么,蹬腿顶胯,转腰带臂,大臂带小臂,小臂集中发力,手指手腕瞬间转拍,这讲法自然是不错的。但这个是有基础的才懂,或者说手把手教才能懂。
一刀两断式,就是我开篇说的,拉球分上下两部分去理解,去学习,会找到诀窍。业余普遍的问题是啥?上下强行衔接在一起,然后就搞不明白了,到底怎么做才对。实际上,拉球本质上就是分上下两部分的。我看了很久马龙和樊振东的正手拉球,而我本人拉球也是类似樊振东的拉球。拉球的本质就是我上面形容的,上半身负责“射击”,“瞄准”是下半身负责的。换言之,任何时候,你上半身的挥拍都是固定的,上半身只负责“绝对精准”的挥拍去合球,上半身的动作一定不要乱。不要说为了瞄球,上半身的肩膀,手臂就乱挥,这就是错误的,是似是而非。
马龙的拉球为什么那么自然,就是因为他的上半身挥拍是“绝对一致”。不管你球高是低,是左还是右,马龙的上半身挥拍都是“刻板”的。瞄准的动作全部是下半身负责的,左右前后移动靠步伐,重心高低靠腰腿。具体来说,拉下旋球,膝盖要下压,腰要往右腿沉下去,然后上半身挥拍永远是固定的!上旋球就不说了,上旋球更简单,毕竟腰不需要压太多,但也得压住一些腰,因为拉球的发力初始是依靠顶胯和转腰协同用力的。
业余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分工,来球高度长短有变化的时候,上半身在瞎动,下半身可能也在瞎动,结果就是手忙脚乱,整个拉球的动作就乱了。当然了,业余更多的是下半身不动,完全靠手去找球,动作自然是大变形,这是完全错误的。找球和瞄准是靠下半身,上半身是只负责“射击”才对。
专业拉球只有在特殊情况才会“手忙脚乱”,那就是来球确实太顶了,步伐来不及动,整体动作做不完,这个时候就靠自然的瞬间反应,翻手腕和抬肘这些都是正确的“瞬间反应”。而业余不懂,业余是随时随地都在翻手腕和抬肘,而且命中率不高。专业的是正常节奏动作不变形,然后特殊情况动作变形还能上台。
再打个比方,炮兵射击,正确的瞄准就是说调整炮的俯仰角还有左右指向;而业余拉球,脚下不动,相当于俯仰角度没调整,他们是靠掰弯炮管去调整射击方向,这肯定就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业余拉球经常是歪歪扭扭,脚下倒是站的很稳,上半身扭得多,但腰胯反而是没扭动。实际上正确的拉球调整,首先是靠步伐,步伐先动,然后才是腰胯去调整角度去找球,最终上半身是保持稳定,最终的出球就才足够稳定。
简而言之,上半身稳如泰山,动作精准重复,然后通过步伐去找合球的点,通过腰胯去调整俯仰角度这才是真正的规范的拉球框架。当然了更进一步说,顶胯和转腰协同用力,把上半身带动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规范的发力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