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K大构成L3 动态线

2023-06-13 16:01 作者:Kano-Sunnyshark  | 我要投稿

本次课相较于前两次课对于人物外部的概括,更深入细致地讲解了人物内部的一些CSI和FLOW 的用法,并加以实战分析。

思维导图

在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前,K大先讲了讲在创作前积累案例的重要性。先要在心里建立自己的系统,比如说飞行道具,其中都有哪些,这样在将来用的时候就不会没有灵感。

创作
飞行道具
思维导图(右)

1.动态线:

需要注意动态线是图形化的一种手法,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我把动态线理解为人物的动态线以及人物内部的褶皱纹理。

动态线的分类(下图中的圈1234),其中12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而3是在12的基础上的补全,是CSI与结构和透视的运用,4则是内部褶皱,我们图形化的过程差不多就是134或234

1.1动作:

我们都知道,在一条河流中,转折大的地方所受力道也大,如下图中的A

我们讲这一只是用到人物的动作上,如下图,图中乙的造型可以更加明显的表示向上顶的动作

由此我们知道了一条线的不同表表示会对画面带来影响,类似的案例在美式风格中更常见

转折点不同,表现的动作也不同,速写多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个道理

美漫中的夸张手法

PS:上面说的动态线分类里面的3,当我们对前两部分析的差不多的时,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把图形与透视结合起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作僵硬,大多是因为图形意识或体积意识(透视)不够造成的

1.2 flow(流动感):

Flow可以提现流动性,而我们最开始接触流动性是在金鱼的尾巴那里

思维导图(左)

2.1 CSI(CSI与结构和透视的结合):

我们在画人体带有透视的体块时,如果单纯靠透视去画,那么在画一些透视比较大的体块时就会很吃力,这时我们可以用CSI吧体块的形状提炼出来,然后在进行细化,这时我们学过的透视就变成了所谓的“尺”,用来帮助我们检查画的是否正确,这样会省劲很多。

2.2 flow

在作画前思考几条关键的动态线表现动作

画作中的关键动态线

直线中的“flow”:

曲线中的flow:

这里就和鱼尾有点相似了(错落感)

2.3二者结合:

图中的黑字

K大把褶皱和头发归结到了flow里,而我更倾向于把褶皱和头发归为CSI和flow的结合。

(1)对于头发:K大上课给出的思路是先画出flow,然后再用CSI归纳好的头发小片贴上去

换做是我,则会反过来,先用CSI把外轮廓概括出来,然后再利用flow 细化内部。当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2)对于褶皱:K大提倡我们将CSI与结构和透视结合起来,先用CSI将有透视的部分概括迟来,然后用flow去概括里面的褶皱,像鱼尾那样。

褶皱的透视硬表面1:圆环+圆柱
褶皱的透视硬表面2:圆柱+水管

用flow概括出像鱼尾一样的褶皱

*人物起稿时的一般思路:

通过动态线画出人物轮廓(绿线),之后确定想要着重表达的地方(红圈),添加flow线(紫线),最后找元素,开画

End

K大构成L3 动态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