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异常心理学(第一章)

2022-09-01 09:42 作者:清言睡不醒  | 我要投稿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一)心理障碍的定义

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或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神经病:神经病学范畴,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是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疾病。

神经症:精神病及心理学范畴,一类轻型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等。(现在美国的诊断系统里已经取消了这一说法)

精神病: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分广义和狭义的用法。

广义的精神病概念类似精神障碍的概念

狭义的精神病概念: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的一组情况,例如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精神病学研究的所有内容,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当采用此词时,更偏重于说明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意外的那些更多地由心理原因所致地障碍。(即更偏重于轻性精神障碍)

(二)、心理障碍地基本元素

心理障碍地评判标准:

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

以上没有那一个因素是必需的

(三)、判定心理障碍的建议

注意判断标准的社会性

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注意判断者的不同角度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O Captain! My captain! 我为什么站在这上面  我站在讲台上提醒自己  我们必须时常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定义:

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变态心理学重在理论和病理机制上分析,它的朝向是基础,是优化临床服务的前提。

任务:

揭示异常行为的特点、原因,并形成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具体而言,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人们能更有计划,有目的,更科学地预防和治疗异常心理现象。

三、变态心理学理论

生物学理论:遗传基因与神经科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s.Freud观点

病因: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 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达到妥协的结果 无意识中欲望以症状形式表现出来。

治疗: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自由联想、释梦、解释。

后弗洛伊德时代:将儿童的社会关系看作是正常或异常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关注人类经验中成长或异常行为有重要贡献的人性部分。这一理论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等在个体成长在的重要意义。人本学派针对的是正常人,它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环节障碍。

完形疗法 弗里茨·皮尔斯      

行为主义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原理

认知理论:认知或认知行为学派对异常行为的解释关注于思维和信息加工时是怎样被扭曲的,从而导致异常的情感和行为。

社会文化理论: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社会文化包括:家庭结构和沟通、社会网络、社会条件以及社会标签和角色上。

系统整合的观点:生物心理——社会理论,这是一种系统整合的观点。异常时遗传的、生理的、发展的、情绪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异常心理学(第一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