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材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
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为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译文:
王说:“封啊,从殷的老百姓和他们的官员到卿大夫,从他们的官员到诸侯和国君,你要顺从常典。告诉我们的各位官长、司徒、司马、司空、大夫和众士说:‘我们不滥杀无罪的人。’各位邦君也当以敬重慰劳为先,努力去施行那些敬重慰劳人民的事吧!往日,内外作乱的罪犯、杀人的罪犯、虏人的罪犯,要宽恕;往日,洩露国君大事的罪犯、残坏人体的罪犯,也要宽恕。
王者建立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说:‘不要互相残害,不要互相暴虐,至于鳏夫寡妇,至于孕妇,要同样教导和宽容。’王者教导诸侯和诸侯国的官员,他的诰命是用什么呢?就是‘长养百姓,长安百姓’。自古君王都像这样监督,没有什么偏差!我想:好像作田,既已勤劳地开垦、播种,就应当考虑整治土地,修筑田界,开挖水沟。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劳地筑起了墙壁,就应当考虑完成涂泥和盖屋的工作。好比制作梓木器具,既已勤劳地剥皮砍削,就应当考虑完成彩饰的工作。
现在我们王家考虑:先王既已努力施行明德,来作洛邑,各国都来进贡任役,兄弟邦国也都来了。又是已经施行了明德,诸侯就依据常例来朝见,众国才来进贡。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来和悦、教导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来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像这样治理殷民,我想你将传到万年,同王的子子孙孙永远保有殷民。”
以上是《尚书》中的《梓材》,“梓材”就是优质的木材的意思,这是把国家当成优质的木材,认为治理国家,跟制作家具一样,先要把优质的木材打磨好,然后进行各种工作,才能制造出好的家具,认为治国之道也是这样的。
《梓材》创作于周公平定武庚叛乱,营建东都洛邑之际:
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史记·周本纪》)
文中的封就是《康诰》中的姬封,是卫国的第一任国君,表面上看周成王是要卫康叔与民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实行仁政,但其实周成王给卫康叔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监视殷商遗民: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康丘迁于淇卫。(《清华简·系年》)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尚书·康诰》)
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闲故商墟。(《史记·卫康叔世家》)
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武庚叛乱失败了,但是殷商遗民依然保有非常强大的势力,使得周王朝依然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于是,为了瓦解殷商遗民,周王朝对他们做了三步规划:
第一步就是营建东都洛邑,将殷商遗民迁到洛邑来进行严密的监视:
夏五月,王至自奄。
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竹书纪年·周纪》)
第二步,就是封卫康叔于原来的殷商核心地带,以此来监视此地的殷商遗民;
第三步,封微子启为宋国国君,以此来安抚殷商遗民:
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宋国的范围大概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周围,而商丘是殷商开国国君商汤时的都城亳,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可以说是充分的照顾到了殷商遗民的感情。
这三步操作是非常正确,可谓是软硬兼施,首先将殷商遗民迁移到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分化瓦解,然后分别进行严密的监视和安抚,可以推测,迁到洛邑的殷商遗民是最顽固的复辟派,所以要由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监视,而由卫康叔监视的遗民则是较为温和的殷商遗民,这一点可以从《多士》和《梓材》中可以看出,《多士》中,周成王对迁移到洛邑的遗民非常的严厉,近乎于恐吓威胁,而在《梓材》中,周成王却告诫卫康叔要休养生息,施行仁政,而被迁到宋地的殷商遗民毫无疑问是最认同周王朝统治的,所以给予优待。
实行了这三步之后,殷商遗民的势力可谓是彻底的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在周王朝潜移默化中,殷商遗民已经彻底被周王朝同化了,以至于到了春秋时期,宋襄公想要称霸,却被手下的臣子劝阻:
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史记·宋微子世家》)
以上就是我对《梓材》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