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区调研笔记(下)

2023-03-08 15:57 作者: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 我要投稿

支线故事我的投资经历

 

 

 

第一小结Ethereum

 

 

在我最初加入以太坊生态的两年里,当时的ETH很便宜,也没有什么喧闹的炒币玩家。她的价格每月都处于增长状态,大家从不用担心自己的工作回报。

 

因为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信仰者,大家也对她非常有信心。我曾在前面的故事中提到BTC的价格增长过程,她与ETH大致相同。因为大多数持币人都是建设者,大家对生态发展有统一目标,又都是信仰者群体。因此,很少有人主动会卖出,这也形成了代币价格的持续增长。

 

同时,这也让建设者们很愉快,每天都能保持激昂的工作态度。自己的付出有回报、自己的理想可以实现、自己的工作有激情,当然要更努力的建设她了。

 

然而,一切在2017年都变了。市场上的炒币玩家无数,代币的价格直线上升,绝大多数建设者赚到了大钱,离开了这个工作岗位。有的人开始创立自己的项目、有的人提前退休、有的人成为专业投资人。结果炒币玩家成为了主角,而以太坊成为一座“空城”。

 

我呢,就是其中一位改行的“专业投资人”。(哈哈,我是“失败的投资人”)

 

当时,我在圈子里也认识了很多非常有才华的朋友,他们也赚了不少钱。而且,当时都非常年轻,我们差不多都只有30多岁。

 

因为年轻,所以有野心,大伙还想要做一番更大的事业。一群人商量一下,那就大伙一块出钱,合伙建立专业的加密项目投资公司吧。

 

又因为有野心,大家玩的也比较大。如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A9目标一样,我梭哈了自己几乎所有的钱。我的好几位朋友,也是如此。大家把多年从事以太坊建设赚取的回报,全部拿出来,投入到加密世界的“繁荣”发展中。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从一位“投资人”角色,掉了两个档位,现在回到建设者行列了。哈哈,其实做建设者工作挺好的,少了“金融魔法”的摧残、少了投机市场的“折磨”,心里特别踏实。

 

至于原因呢,是因为我们一伙人“太有信仰”。因为当时非常流行ICO,即参与初创项目的风险投资。以太坊因发币功能,解决了创业人的融资问题,使得当时生态内经济活动非常活跃。

 

也正是因为融资和投资的相互会面,使之开启了史上最大级别的一轮牛市。

 

但是,很不幸,当时产生了很多骗局,有许多人因此控告加密项目,最终导致了各国政府的联合干预。我们也因此,遭到了最残酷的制裁。

 

投入的几个项目,还没有研发出像样的应用,即宣告死亡。因为在各路资金的大量抛售下,代币价格在极短的时间内归零。

 

我不记得究竟是几分钟还是几个小时了,第一是因为好些年了有点记不太清楚,第二是我的潜意识中一直想要忘记这个痛苦的经历。

 

因为我们的“信仰”,在代币价格归零后,我们仍然坚持着。我们想要等待自己的成果,等待加密世界的复苏。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此后的两年中,再也没有了喧闹的场面,再也没有了信仰群体。建设者也极度缺乏,开发者也失去了耐心。我们投入的项目,也从此没有了观众。

 

我们成为了加密世界的孤魂野鬼,成为了加密信仰的牺牲品。我们一起抱头痛哭。为什么会这样?说好的加密精神呢?说好的美丽新世界呢?说好的区块链革命呢?

 

我们痛哭流涕,我们想要问问这个世界,我们哪里做错了?我们多年的努力难道都是幻境?我们的青春难道都奉献给了虚假繁荣?

 

写这篇故事时,我是流着泪完成的。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如此的不想回忆这些往事,我想要逃离这场梦。

 

失败并不能打倒我们,亏损也不能让我们屈服。可是,没有了观众,缺少了信仰,却让我们无法承受。

 

我们反复相互询问着,我们的信仰到底还在不在?我们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错在哪里?

 

当我们从失败中走出来时,我们已经疲惫不堪,我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我们也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我们想要找回当初的理想,想要找回当初的执着,想要找回我们的青春。

 

可是,一切都不可能回去了,我们败的如此惨痛,败的如此窝囊,败的如此彻底。

 

自此,我们从信仰群体,变成了市场上的野鬼,我们再也找不到往日的风光,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我们成为彻彻底底的投机贩子,我们频繁的做空、做多,干起了见血的买卖。我们再也不相信加密世界、再也不相信Punk精神、再也不相信区块链技术,我们只想要在这个市场上赚钱,赚回我们的青春损失。

 

区块链技术、加密精神、创造新世界...,这一切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骗局。我们想要狠狠的踩踏她,我们想要狠狠的侮辱她,我们想要狠狠的报复她,直到我们得以解脱。

 

 

 

 

 

为了广大的粉丝,我揭开了自己的伤疤。我想要告诉您,一个信仰者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承受太多的失望和自我催眠。我不知道加密世界什么时候能够变成大家心目中的美好乐园。但是,人们总是需要希望的,如果没有了希望,这个世界也就再没有了欢乐。

 

 

 

第二小结Kusama

 

 

 

NFTmart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终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还没有放弃,我的理想还在,我的信仰还在。

 

虽然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投机者。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他们的脸上再也无法看到笑容。

 

我拾起了自己的信心,重新在加密世界里寻觅着。我想要找到自己理想中的“伙伴”,想要找到承载自己梦想的“飞船”。

 

浑浑噩噩中,我想到了曾经的“老大”,我打电话问他过的好吗。他看出了我的颓废,并劝说我振作起来。

 

他此时正在开发着一个NFT项目,让我过来碰碰运气。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来到了Kusama生态。我想要更换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环境,能够让我为之喝彩的生态,能够让我为之努力奋斗的社区。

 

因为我已经不再年轻了,如果不出意外,我最多只能为我的理想再奋斗几年了。我的眼睛已经开始有点发花,我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我的精力更是有所消散,我想要最后再发挥几年余热,为加密世界做点微薄的贡献。

 

“老大”郑重的告诉我,他的项目不会炒作。我说我相信他,并愿意与他和他的项目陪跑。

 

从那天起,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我一直在默默的守护着他和他的项目。除了过年过节,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电报群里打卡。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支持他和他的项目。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也没有打扰过他。因为我相信他和他的项目正在努力的工作着。

 

在这段时间里,我投入的400美金已经跌的只剩下50美金,但是我依然对他们保持充足的信心,我相信他们正在努力。

 

因为他们的日子可能更难过,既要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又要坚持研发创新。我确信他们亏的很惨,更确信他们的加密精神。

 

因为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产出伟大的成就。我只想要祝福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早日成功。即使他们失败了,我也愿意与之互相守护。

 

这个项目的名字是NFTmart。在我的讲述里,并不是鼓励读者朋友们去关注她,我只是想要为她们点赞。

 

 

 

 

 

 

Unque

 

 

后来,我又接触到另外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同样是Kusama生态的NFT项目,他的名字叫Unque。

 

自从他们竞拍平行链和开启ICO时,我就对他们保持关注。虽然我没有参与他们的ICO,但是他们的行动让我记忆深刻。

 

当时正是白名单被热炒的时间,大量粉丝为了获得白名单,为Unque的Kusama平行链竞拍投入KSM。但是,因为我当时在社群里不断的发表“黑暗内容”,并指出爆炒的危害,间接导致她们改变了白名单的权限。

 

也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白名单,均可参与她们的ICO公募。这让她们的ICO活动并不火爆,相比其他项目募集到好几千万或者上亿美金,他们仅仅获得了一千万美金,算是十分寒碜的。

 

对于她们的稳重和理性,我是非常欣赏的。这也让我对此项目非常有好感,并促成本书通过她们的链上功能出版,空投至所有KSM链上质押者。

 

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堂堂正正行事,不喜欢暗地里的勾当。我认为我们从事区块链建设,就应该光明正大,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炒作的故事长久不了,也带来不了任何好处。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抛弃这些不健康的行为。

 

因此,我非常赞同Unque的做法,并决定与之牵手。我认为Unque作为波卡黑客松的冠军队伍,是非常具备实力的,根本不屑于通过炒作,或者割韭菜的方式圈钱。对于这种实力型项目,唯一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自己的技术应用。

 

为了表明我的态度,我后来加仓了Unq,并决定与之陪跑。当然,我对于一个项目的投入,通常都不超过400美金。我只是单纯实践社会化实验中的共协社区,并且我也始终如一的建议粉丝们,小资金、游戏心态、适度参与社会化实验。

 

 

请朋友们理性看待我的故事讲述,这仅为表达出我自己的经历。

 

 

 

 

Phala

 

 

在我来到Kusama社区后,我还详细调研了Phala项目。因为这是Kusama生态中唯一一个涉及挖矿的项目。我想看看他们的技术实力,和他们的社区氛围。

 

期间,我在社群里曾好几次,故意提到币价炒作问题。可以说,这是我对于他们粉丝群体的试探。结果很明显,我的试探没有奏效,没有人关注币价的问题。

这让我非常满意。因为我一直觉得,矿圈与币圈不同。矿圈的粉丝都是懂技术的老韭菜,币圈的粉丝都是炒币的玩家。

 

对于矿圈的成熟,我是非常清楚的。因为我曾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并且直到现在我仍有一些节点和矿机。

 

我的朋友曾警告我不要在币圈浪费时间,他告诉我那些都是可怜的韭菜。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韭菜不能成为信仰者,我们的事业将一败涂地。

 

因为缺乏信仰者,我们的应用根本就找不到市场。或者说我们的项目,自出生那天起就将缺乏生存环境。

 

因此,我在Phala这个项目的社群里,只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离开了。因为,我觉得矿军兄弟们,根本不需要我的教育工作。

 

再次回来,是因为他们的链外云技术和胖协议获得重大进展。我想要尝试一下这项技术,以及了解可能会衍生出的各项创新应用。

 

在前面的故事里,我曾向大家介绍RMRK的游戏会使用到Phala的链外云计算,这将是纯正的WEB 3链上游戏。

 

除此之外,Phala利用自身的云计算,自己也开发了一个游戏,叫做Phala world。

 

目前,我正在密切关注进展,并想要第一时间一睹芳容。因为这款游戏的费用不高,一个NFT普通角色差不多50美金左右。我判断将来可以优化一下,如果降低一些收费,可以随时进入商业游戏市场。

 

这与RMRK的“贵族”属性不同,我称呼Phala World为草根阶层玩得起的游戏。

 

期间,我也曾在Phala社群里倡议过,希望大家可以投票决定,将游戏免费发放给社群粉丝体验。这将可以使所有人,都能够体验到纯正的WEB 3链上游戏。这一想法,不知是否能实现。

 

不过,这款游戏目前仍在测试中,未来效果究竟如何,还得仔细观察。我已经准备好了500个PHA,随时等候进入游戏中与另一个疯疯癫癫的人(Phala老板)战斗一场。

 

哈哈,我是不是太啰嗦了。

 

我想要说的是,Phala的社群粉丝都非常成熟,这是一个标准的价值社区。再一个他的链外云计算和胖协议,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

 

另外,她的创始人佟林,是与我一样疯疯癫癫的人。对于我们这类人,通常都比较真实,能够看的清楚明白,也不喜欢耍阴谋手段。我认为作为创始人,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因此,我投入了一些资金,并决定并之陪跑。当然,仍然是不超过400美金,因为对我来说,这只是参与社会化实验,我只想验证技术发展的成果。

 

 

以上几个项目,是我加入Kusama以来重点调研和参与的项目。当然,还有一些我没有提到的,因为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只讲一下我的一些判断标准吧:

 

1. 这几个项目都没有经历过暴涨暴跌。

2. 他们都在本本份份的做好研发工作。

3. 创始人都是看的懂的、理性的行为者。

 

我曾对参与的项目总结过一篇文章:“如何挑选加密项目”

 

 

“几个典型特点:

1.因为只顾搞代码研发,没有时间顾及资本炒作,所以初期代币价格通常比较垃圾。

2.老板亲自上阵宣传的,像bifrost、phala、bit country等。老板们通常都很忙,又要顾及项目发展、又要把控代码质量、还要亲自跟粉丝互动,很辛苦、很体贴、很负责。

3.项目团队在身边的,因为她要接受相当严格的法律监管。她既不敢虚假炒作、也不敢卷款跑路、更不敢拍马报复。

在很多发达国家创建加密项目,是合法化的工作,即使失败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典型的如LUNA创始人,导致数百亿美金损失和百多人身亡,仍继续从事加密行业。但是在传统文化里,这样的失败意味着骗局和牢狱之灾,此种后果是任何人都必须顾忌的。

我认为具备以上几个特点的项目,她已经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只能义无反顾的往前冲。她们具备我看中的企业家精神,勇敢、踏实、有韧劲,我认为与之陪跑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可以适当选择帮助他们建设,参与生态发展,并持续调研产品效果。最后,少量资金参与社会化实验,游戏心态参与验证,即使输了也不会过于后悔。”

 

 

 

以上是我的投资经历。在关于ETH的篇幅中,因为我实在不愿过多触及伤心的往事,所以没有写的特别详细。关于这段历史记忆,我是准备永久封存的。请朋友们可以理解。

 

在Kusama的投资经历,可以完美的诠释我的所有经验。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多读几遍,这将对您未来的投资思路,产生一些帮助。

 

下面,让我们进入另一个支线故事:“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

 

第一小节弱肉强食

 

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钻研网络技术,当时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成型,就跟现在的加密世界一样。很多漏洞、很多小白、很多机会。

 

当时的网络技术,没有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大家都是瞎玩,自己找相关介绍研究。很多内容也都是专业英文,有时候遇到问题也只能自己琢磨怎样解决。

 

MS-dos、Windows95、Window xp,一个接着一个的倒腾。

 

至于倒腾什么呢?这里面就很好玩了,找漏洞、局域网配置、修改数据库。

 

我最喜欢玩的一项“游戏”就是找漏洞。因为找到漏洞,我可以轻松控制他人的计算机。其中的好处妙不可言,可以偷窥别人正在做什么、可以随意读取别人的数据,还可以吓唬吓唬别人。

 

哈哈,我们常用的手法有抓鸡(控制电脑)、加壳(病毒集成)、注入(木马镶嵌)等等等等。当时我们有一个组织,我们称为暗组,我就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

 

我们的组织里有很多大佬,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代码。不过,这些代码都是干坏事用的,控制你的机器算是其中最温柔的。如果想要你的机器随时当机,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严重的,盗取你的重要信息,比如某些密码、私房照等等。

 

我在最高峰期时,曾有上万个“小鸡”,5位数的QQ有数百个。此外,还控制着不少网站的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甚至还有数据中心。

 

当然,这纯粹都是好玩,为了验证自己的技术,或则说对互联网进行压力测试。

 

因为当时的互联网世界,与今天的加密世界一样,是个不受监管的小天地。我们可以随意的对她做任何事情,并且不用付上任何法律责任。

 

用今天的名词来解释,我们当时的行为属于“黑帽黑客”。但是在那个年代,黑客是没有区分“黑帽”或者“白帽”的。

 

也有部分人区分为“红客”和“黑客”。“红客”相当于今天的“白帽”黑客,是帮助验证漏洞的“好人”。黑客相当于今天的“黑帽黑客”,是专门搞破坏的“坏蛋”。

 

反正,我们是觉得无所谓的,“好人”和“坏蛋”都能做,只关乎自己的心情。没有道理和道德可以约束,因为,法律并没有界定“好人”和“坏蛋”之间的区别。

 

只要没有做出触犯众怒的事情,或者没有造成社会重大损失,再或者没有被逮住,就完全不需要付任何责任。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关乎技术水平,因为可以让任何人都没办法找寻踪迹。

 

后来,第一部网络安全法实施。我们所有人都停手了,因为有了“游戏的代价”,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包括我,我们大部分人转而从事网络相关安全工作。

 

到了今天,加密世界的“资深玩家”更年轻了,他们接受了成套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比我们当年更有才华,也更有“破坏力”。

 

我们当年只是能够窃取一些QQ、数据之类,难以变现的虚拟物品。也只能够攻击一些无法产生价值的网站和计算机。

 

他们却可以盗取无数的资产,攻击无数具备金融属性的项目。这即是技术进步产生的缺陷,也是社会发展必须途径的道路。

 

我曾经接触过不少“黑帽黑客”,他们普遍看不起我这样的“老中”。因为在加密世界的发展中,他们获取了大量的财富。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有时候可以让人迷失方向。

 

拥有的大量财富,又可以组织起大规模的“黑帽”团队,拥有更加强悍的攻击手段和赚钱能力。

 

攻击脚本、攻击代码、攻击策略、攻击资本等应有尽有。这样的实力,没有任何一条公链或者项目,可以与之抗衡。

 

使之成为一股影响加密世界的力量。可以说,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摧毁整个加密世界。

 

当然,也有一群“白帽黑客”,他们同样从事着寻找漏洞的工作。只是他们寻找到的漏洞,通常是交给项目开发者寻求赏金。

 

但是,同我们那个年代相同。“黑帽黑客”和“白帽黑客”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也许是亦正亦邪,发现哪种方式更有利,就用哪种方式获利。

 

总之,对于普通粉丝来说,命运总是掌握在他人手中。

 

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唯一的评判规则是技术。

朋友们,我讲述的这些并非危言耸听,这只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加密世界。其中许多发生的事情,我是不能讲也不敢讲的,因为我怕吓着你。鉴于粉丝们对加密世界无法阻挡的热情,

我是非常高兴并乐于见到的。但是,我要提醒各位,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赚钱。

 

因此,我屡次强调。如果您想要参与社会化实验,可以少量资金、游戏心态、适度参与。如果您记住我说的话,您将会平安度过绝大部分加密危机。

 

 

 

 

 

第二小结LUNA绞杀战

 

在这些年加密世界的发展中,曾出现过无数次大规模攻击事件。每年因受到攻击,损失的资金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影响力并且损失最为惨重的,要属刚刚发生的LUNA事件。

 

LUNA曾在加密世界中被誉为“女神”,是无数向往加密世界的粉丝聚集地。大家都想要将自己的资产存在这里。因为她的参与回报非常高,给出的年化收益率是20%。

 

那这20%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庞氏骗局。

 

粉丝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跳进了美丽的幻境,梦想着高额的利润,化作仙境中的蝴蝶,飞向远方的云雾。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但却不是自己清醒过来的。而是被另一大群崇尚“丛林法则”的“资深玩家”一巴掌打醒的。

数百亿资金化为乌有,上百位粉丝选择轻生。一场庞氏骗局的浩劫,席卷了整个加密世界,

并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现在,让我来还原真实的LUNA“绞杀战”:

 

由于币圈的炒作风气盛行,让我十分痛恨。又因为庞氏经济满天下,让加密应用毫无市场、让加密粉丝无处安身,这让我无比失望、无比失落。

 

为了净化加密世界、也为了我的理想,我决心要打破这一恶习,还加密世界一个朗朗晴天。我想要为理想中的加密世界,找到一条更加健康的道路。这即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从事了持续两个月的“黑人之路”。这其中,我不仅黑了Polkadot和她的平行链,我还黑了整个币圈。

 

因为,我想要使整个加密世界焕然一新,想要让她成为更加美丽的革命胜地。我知道我的偏执可能会伤害到一些粉丝的利益。但是,如果我像几年前那样仍然低头不语,我将再也没有机会说出我心里的话。

 

因为我已经不再年轻,我还能为加密世界奋斗几年呢?我想要尽我最后的绵薄之力,为她洗去尘埃,使她浴火重生。

 

5月8日,我发表文章:“来自Web 3的呼唤”

 

 

“近些年,随着token和NFT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大量粉丝被灼伤。一浪又一浪的炒作,喷洒一片又一片的血雾。大幕落下,多少热情的粉丝惨败而归,多少坚定的支持者后悔不已。有的人身心遭受重创、有的人自此永久离开,有的人甚至转变为加密反叛者。

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不但成为了加密世界发展的推动者,也成为了加密粉丝的伤害者。相互踩踏、急功近利、自毁长城成为了常态。WEB 3的世界,俨然正在向着投机经济的形态发展。

我承认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势发展下去,恐怕会让更多的粉丝转而产生投机行为,进而丢失我们的革命初心,甚至让所有人认为区块链产业都是骗局。

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救赎,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交代。”

 

 

我想要唤醒为加密事业努力奋斗的同志,我希望他们仍然存有革命初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建设美丽新世界。

 

5月9日,我恨意更浓,因为我看到市场上依旧疯狂炒作,投机资本在市场上无情的肆掠,将我们的加密世界弄的乌烟瘴气。我想要呼唤所有的革命同志共同抵制这一恶习。

 

我发布文章:“修正进行时

 

“我刚来到汉语社区的时候,发现这里对加密项目的估值都高的吓人,随便一个刚上市的项目,平均估值均在同类项目的10倍以上。

我当时对此非常疑惑,究竟是自己的估值方式有问题,还是汉语社区太天真?社群里充斥着大量投机、喊单----失败,项目的成熟度及市场接轨度太低----失败,项目模仿度高毫无创意----失败,币价高于同类项目10倍----更是败上加败。

面对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内行人都不说?为什么项目听之任之?为什么市场如此疯狂?为什么粉丝如此天真?

无非都是“利益”二字,让所有人都被蒙蔽了眼睛。既然如此,就得接受市场给予的深刻教训。不破不立,是时候修正这一切了。”

也许,是我的诚心感动了天地。也许,是我的呼喊得到了响应。也许,是我的努力收到了回报。也或许,这一切都是我的幻觉、是我的癔症。

在5月10号这一天,加密世界震动,UST严重脱锚,市场开始急剧下跌。无数的“黑帽”和“白帽”联合起来,共同进行“LUNA绞杀战”。

“白帽”是为了理想的原因,“黑帽”是为了赚钱的目的,也许理想和赚钱兼顾。总之,所有加密世界的“资深玩家”联合起来了,

这即是为加密世界而战,也是为理想而战,更是为粉丝而战。她将成为永存史册的一页。

我刚开始时,还不能够确定这是“黑客”所为。因为有部分媒体宣称是某个机构阴谋做空LUNA所致。但是后来,我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这确实是一起“黑客”集体大战的事件。

因为,自LUNA脱锚时,我就判断LUNA未来会跌到0.1美金。这源于LUNA和UST的机制。(朋友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很多详细的相关报道)。

可是,24小时后这个价格就实现了,这让我十分吃惊。因为自LUNA的100美金价格跌至0.1美金,这需要至少上百亿美金来实现(源于LUNA的市值)。

如果是机构所为,不可能有这么高效,也不可能如此急躁。他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几天里,慢慢的转化和消耗,这样利润会更高、此次事件也会更自然。

只有大量中小账户,轮番不停的转化和消耗,才会如此高效、如此迅捷。

因此,我转而将LUNA的价格预测目标下调至0.000001美金。两天后,这一目标成为现实,我的依据和预测均准确无误。

由此,我确定了LUNA事件的性质。这根本与机构做空无关,而是真正的“黑客”大战。

区别,只是由以往的“白帽”大战“黑帽”,转变为“白帽”和“黑帽”共同大战加密项目。

 

在这次事件中,虽然“黑客们获得了胜利”,或者说也得到了我想要的结局。但是,这始终是血腥的。

我一眼看出了这场“黑客”大战中,都是“带血的利润”。因此,我从始至终没有参与其中。虽然,我也想要赚钱,我也有能力从中分一杯羹。但是,我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我遵守“丛林法则”,但我是素食动物,我不希望自己为了钱而迷失了方向。

我信奉的是福报,我认为凡事有因就有果。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做善事,为自己积累福报。我的家庭非常幸福,孩子聪明伶俐,老婆贤惠善良,父母健康长寿。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福报。我的行为准则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就更好。

在这个故事的创作过程中,有“资深玩家”批评我不配称为一位“OG(加密先驱)”。因为,他们不希望我来曝光这些“黑幕”。

但是,我认为这是历史的进程。即使我默不作声,也会有其他的“小蚂蚁”来讲述。

而且,我认为讲述出来后,可以让粉丝们对加密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并有助于加密应用的推广。

因此,我迈出了这一步。为广大粉丝朋友,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加密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LUNA事件。

希望看到本书的所有朋友,可以理解我的心情。

 

 

支线故事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本书完。

 

 

 

 

 

                           附录一给粉丝朋友的投资建议

 

这里跟大家讲讲我眼中的加密世界是什么样的,让各位步入加密世界的粉丝有个基本的认识。

自2015年进入加密世界以来,最大的感受是危机感太大,处处陷阱、处处风险,稍有不慎即损失惨重。经历过ICO骗局、一刀斩、钓鱼攻击、合约漏洞、木马植入等等等等。

因本身从事网络工作多年,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在技术手段上造成的损失不至于太大。大多数损失都是由金融“法术”导致,像参加私募、公募、ICO变种等。

以至于现在养成了习惯,使用多台电脑多条宽带,切换IP切换账号操作,每个账户金额平均分配,每个项目最多不超过一定投资金额,总之就是多加小心、多加防范、多个心眼。

至于说到收益,可谓忧喜参半。部分赚了,部分归零,部分至今没有回本。得益于年龄优势,不喜欢投机、不喜欢挤热点、不喜欢无脑梭哈,也没有体验过一日百倍千倍这样的神话。

总体来说,在每日高强度的学习和调研努力下,确实获取了些许回报。但是心里总是敬畏万分,尤其是金融类投资,无法准确把握走向。战战兢兢立于加密世界,时常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唯恐心有痴念,以至情绪失控,造成重大损失。

以下,是一些提供给粉丝的建议:

 

1. 必备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知识

2. 拥有大量的金融类和经济类理论

3. 具备基本的英文水平或者翻译软件

4. 戒贪、戒骄、戒惰、戒躁

5. 小资金参与社会实验,游戏心态

 

 

 

 

 

                            

 

附录二社群调研报告

 

 

 

这些年见识过无数加密世界的粉丝团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成员85%为投资人,真正的建设者和忠实粉丝的数量只有5%。这85%的投资人,部分转化为投机者,部分被套牢转化为被动持币人,还有部分被资本收割后永久离开。绝大部分投资人基本都是为了淘金或者寻找机会而来,对于产品交付和使用属于无效粉丝。

在产品开发测试阶段,“临时”粉丝成为主角,所有的工作几乎由白嫖党完成,这些人群大多来自英文系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是项目上市阶段最大的得利群体,也是对项目最没有忠实度的人群。在项目的粉丝总数量上,约占到10%的比例。

加密项目上线后,临时粉丝完全离开并进入其他项目继续白嫖。投资人群体部分持币待涨,部分寻求价格波动交易,部分选择获利了结。只有极小一部分人尝试体验产品,还需要时时关注市场行情,在风险来临时迅速清仓离开。

最终只剩下4%的忠实粉丝和1%的建设者。这1%的建设者和这4%的粉丝,他们不惧市场波动、跟随项目发展、努力产生价值。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下,在资本的利益逼迫下,在法律的严格制约下,这些人成为了最悲情的群体。(也有一些不良项目,存粹开发庞氏业务,这些在本人看来不值得同情。)

加密项目看起来圈粉无数,像一个金矿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却长久因为各种问题存在用工荒,既没有源源不断的金子挖出,也没有产生滚滚财源。而这种现象又加剧了建设者的信心丧失,使之无法确认自己是否成功,转而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其他项目的建设。最终,恶性循环往复产生,导致建设者一事无成,忠实粉丝一无所获。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培育起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也缺乏忠实粉丝成长的环境。淘金人面对如此多的金矿,很难放弃浮躁的心思,过度金融化又加剧了淘金人不劳而获的心理。结果,锄头因大量闲置导致生锈损坏,而淘金人由于环境吸引则呈倍数增加,生态因为比例失调遭到严重破坏。

不得不说,加密世界确实病得不轻,两亿人的群体最多只有1000万人是主角。资本促成了一桌好菜,却发现入席的人寥寥无几,那么这桌高价饭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

 

 

 

 

 

附录三WEB 3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这么久的粉丝教育,有很多无奈。不论是在行情火爆的情况下,还是行情极端低迷下。大多数粉丝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加密货币的价格。他们对于生态漠不关心、对于共同协作根本不屑,对于社群只有fomo情绪。

我曾改变自己沟通的方式,尝试过严肃的语气、亲切的态度、搞笑的风格,然而绝大部分粉丝并不会有所改变。因为这些恶习是许多年形成的,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过来。他们也不想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而是希望利用金钱赚取回报。

就像先行者提到的,这可能是粉丝整体素质问题,或者是加密世界顶层设计不完善,或者是过度金融化等等原因。总之,以目前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和社区粉丝质量,很难有效形成大规模的分布式协作生产。

我非常赞同以太坊基金会的“灵魂社区”论文,现有加密世界顶层设计需要改变。同时我认为社区教育也需要加强,大多数粉丝根本不理解加密世界的内涵。

金融化的加密项目成为投机乐园,而纯正的分布式协作项目反而没有人参与,难道加密世界仅仅是一堆分布式计算机?这是对于WEB 3.0革命者的讽刺。


社区调研笔记(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