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

2023-04-09 10:00 作者:讲历史的齐老师  | 我要投稿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扩大了周的疆域D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2 .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A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B .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 .风格各异一脉相承D .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3 .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 ·吴书·张昭传》

“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 ·魏书·卫觊传》

“(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 ·吴书·全琮传》

“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 .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B .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 .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D .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4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A .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B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 .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D .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5 .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理论创新B .注重经验总结C .注重实验分析D .全面领先世界

6 .下列重大举措,反映了清朝()

1684 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 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 年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1793 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 .封建经济繁荣B .实行闭关锁国C .内忧外患严重D .加强边疆管辖

7.观察历史地图有利于形成时空观念。下面两幅图(左、右)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是()

A .左:指挥官是彭德怀;右: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左: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C .左: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左: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右:战役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组织民众参与根据地事务投票。识字多的人,采用写票法:识字不多的人,采用画圈法;不识字的人,则采用投豆法;对有特殊原因不能赴会的人,采用背箱挨户送票、收票的方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

A .经济发展B .土地改革C .民主建设D .文化教育

9.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运动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太平天国()

A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0.“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B .描述了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C .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D .指出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11.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 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 .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B .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 .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D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土地政策有以下变更(见图),其主要依据是()

A .地主阶级剥削程度B .农民阶级现实诉求

C .执政党的政治需要D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3.一年一度的“ 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下面是新华网公布的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热词”中的一部分,这主要体现出()

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国家对于人民利益高度重视

C .“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 .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

14.近日中国高校正在进行大文科改革。右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 .大跃进运动的需要

15.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6.1975 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

A .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B .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

C .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D .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发展中始终摩擦不断

17.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A .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B .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 .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D .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18.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西藏地区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D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19.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 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法国巴黎公社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第一国际成立D .俄国十月革命

20.某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下图是他们展示的部分信息,据此判断汇报的主题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1.中世纪西欧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中,行会的组建有利于()

A .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B .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

C .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D .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22.如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3.1921 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 .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B .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D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24.1990 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A .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B .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

C .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D .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5.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 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A .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B .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 .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D .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