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足羽龙:侏罗纪飞向蓝天的号角-侏罗纪羽翼之王!
大家好,我是已经消失了很久的华丽羽王龙,这段时间因为沉迷于动漫,游戏以及不倒翁小姐姐(手动滑稽)。你们会不会以为我退古生物圈了?不不不,退圈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今天复更啦。
前几次讲近鸟龙,彩虹龙,奇翼龙和浑元龙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几位飞天的时候。都有一个非常巨大的阻碍,那就是翼龙目的达尔文翼龙,在当时什么都不大的中国东北地区。这种1.2米翼展的翼龙简直如同死神一样,收割着那些侏罗纪飞行恐龙的生命。这么看那些恐龙也太没出息了吧。能不能出个强者让某百大脸不再那么疼。你别说,这样的强者还真有。这就是本次的主角--足羽龙
道虎沟 足羽龙
Pedopenna daohugouensis
分类
兽脚亚目 鸟翼类
体长
1米
体重
3kg
分布
中国 内蒙古宁城县
时代
侏罗纪晚期

先来分享一个故事吧,当我第一次看到足羽龙的复原图时就闹了个大乌龙。因为当时只知道四翼恐龙有小盗龙,于是在那时候的我的脑海中,足羽龙就是一只驰龙科的恐龙。当时和我的同学们吹嘘。足羽龙是小盗龙的近亲和邻居。它们在一起生活。而且小盗龙和足羽龙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甚至还脑补了一出小盗龙大战足羽龙的故事。后来逛了恐龙吧,才知道足羽龙和小盗龙的关系不是那么近。而且一个侏罗纪一个白垩纪,碰都碰不到。


不过这也不赖我,它俩确实长的有点像,就跟现在看到大唐不夜城的皮卡晨和甜甜圈我还要犯脸盲症一样。对于刚刚踏入古生物圈子的我来说这二位确实是有点傻傻分不清。足羽龙自胫骨至脚趾都覆盖有清晰可见的羽毛。跟小盗龙的后肢长羽毛如出一辙。看来科学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不然为什么会把它命名成足羽龙?而且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四翼飞行不是小盗龙的专利。腿部羽毛,特别是跖骨羽毛,是基础真手盗龙的一种常见的适应,所以长成四翼能飞行的恐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既然后肢上都有羽毛,足羽龙和小盗龙的羽毛有没有不同呢,确实有,足羽龙足部的羽毛较小,较圆,最长的羽毛稍短于跖骨,大约有4.5-5.5厘米(小盗龙的后肢羽毛则有10-15厘米),另外足羽龙的后肢羽毛是对称的。而小盗龙之类的四翼龙,则是在后肢上也拥有不对称羽毛。这表明足羽龙在空中“飞行”时,后肢上的羽毛所能提供的动力比小盗龙更少。为什么会这样呢,2005年的时候,科学家对足羽龙的后肢进行的研究表明,足羽龙的后肢羽毛很有可能更加注重装饰效果,而对飞行的帮助越来越少。这是个不得了的发现,因为现在的鸟类已经将后翼退化掉了。这也就表明,足羽龙象征着鸟类从四翼向双翼的过渡阶段。

足羽龙的脚掌结构类似于我们熟悉的驰龙类和伤齿龙类,它们足部纤细,趾骨较长,的第一指位于相对较远的位置。第三指骨被拉长且适度下弯。但是和这些亲戚不一样的是,足羽龙的第二趾并没有其他恐爪龙类那样特化。足羽龙拥有加大的趾爪与稍短的第二趾,并没有形成它们近亲的高度发展、弯曲、类似镰刀的趾爪。第二至第四跖骨的远端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的足部形态更接近现代树栖鸟类,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足羽龙和现代鸟类的关系更为密切。鸟类的树栖能力也可能已经在原始的鸟翼类动物中得到了发展。



足羽龙的化石保存并不完好,只有部分后肢,但是就是这部分后肢,已经告诉我们不少信息了。同时,根据后肢,科学家发现,一只足羽龙活着的时候可能有接近1米长—听起来1米长不算大。但是和同时期那些三四十厘米长的羽毛恐龙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只庞然大物啊。这么巨大的体型,也难怪足羽龙能够成为能和空中霸主达尔文翼龙争夺燕辽生物群一哥的位置了。(不过各位觉得,足羽龙和达尔文翼龙真的厮杀起来,谁能够占据优势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样的画面,1.6亿年前的一个早晨,一只足羽龙习惯性地伸展了几下后肢。瞅准目标从一颗银杏树上滑翔下来,落在了旁边的另一颗树上。后肢死死按住了一只树息龙。用完早点,它便舔舐着叶片上晶莹的露珠解渴。接着便在树干上悉心整理自己的羽毛,好一只精妙的小生灵....1.6亿年后,当萧太后和儿子辽圣宗在这片土地上主持修建辽中京时,当那位契丹英后面对着一对对的燕儿。或许会想到藏在自己的小字中的燕燕于飞。但是若没有那只精妙的小龙。那于飞双燕,或许永远也不会出现。


沧海桑田,生命不息。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行驶,生物的演化也一刻未停。每种生物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化,从而形成我们今天的万千生灵。保护好我们的动物朋友。是每个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要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而不是一个干涸的世界!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百度恐龙吧
感谢
将军单脊龙
nxt
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