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吃丝氨酸抗衰可行?延长端粒已过时?来看科学家怎么说

2023-06-29 11:34 作者:时光派官方  | 我要投稿


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增加机体健康疾病风险[1-6],但丝氨酸似乎是个例外,并可能因人体衰老而“不够用”。

此前,我们报道研究,学者们发现补充丝氨酸有效延缓了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7],今日我们邀请到该研究学者——湖北大学余希岚教授做客访谈,与我们分享:

“十二大衰老标识中谁最重要,会是表观遗传改变吗?”“端粒长度之外,端粒结构与衰老有什么关系?”“抗衰药真能逆转衰老吗?”




访谈科学家介绍:

余希岚教授绍:

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级人才入选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分会衰老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表观遗传学、糖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Q

余老师您好,您一直非常关注表观遗传与糖代谢对细胞衰老(包括端粒)的影响,在众多复杂的衰老问题里,您为何选择上述方向作为您研究的主要方向呢?


A

机缘巧合之下,我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接触到了表观遗传学,又在博士阶段跟随导师了解到基因表达与代谢对细胞衰老的影响,那时我就在想,有没有可能系统地研究一下,把他们串起来、讲清楚?


于是,回国后,我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开始尝试把表观遗传、代谢与细胞衰老结合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了对衰老领域的研究,也逐渐从细胞衰老走向更微观的(如端粒)结构


其实那时,表观遗传在衰老上的研究也才刚起步,能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比如,某个调节因子在植物上表现出的某种现象,对于动物呢,对于人呢?



除了科学性方面,我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与自身有关。我是个非常爱吃肉、也非常爱吃甜食的人,但偏偏是个代谢比较快,不太容易发胖的人,我非常好奇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也想去研究一下。我愿意称糖代谢研究是个“甜蜜的事业”



Q

在您研究的关注点中,大多属于经典的衰老标识(表观遗传改变、细胞衰老等),我们有无可能找到一个最主要的调控因子,只要调节它,我们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衰老问题?


A

目前来看,几乎不太可能,虽然这是大家的愿望,但衰老实在是一个太过系统且复杂的过程。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衰老领域研究上进展很大,像最经典的九大衰老标识现在已经更新成为12大标识,在这些标识中,要问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综合当下研究,依旧认为是它们共同引发了衰老


在单一的衰老标识上,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表观遗传改变、端粒结构变化以及代谢功能调整,但我们始终发现,单一因子根本无法解释衰老这个复杂的问题。并且,我认为单独某个衰老机制也无法解答“为何衰老”这个问题。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在细胞、分子层面去逐步解释一些衰老中至今仍困惑我们的问题。





Q

今年初,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大卫.辛克莱发文,提出“表观遗传改变是衰老的主要驱动力”的观点,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A

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表观遗传涉及中心法则,甚至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与完善,这个法则影响到整体基因表达的进程,包括细胞内的活动及细胞功能,以及可能会对细胞更微观的层次如端粒造成影响。



因此,对于这个观点——表观遗传改变驱动衰老,是一个新颖又惊奇的观点。但我也并不觉得表观遗传改变是引发衰老的唯一原因——它很重要,但不唯一。


比如在生理层面上我们更多讨论的代谢问题,与表观遗传改变不算是同一层次,但它们仍然可以共同调控组蛋白的磷酸化,导致细胞衰老,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发现。




Q

端粒长度缩短与损伤程度加剧,都被认为是导致/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您课题组在2021年发表研究,探讨了“糖代谢酶调控端粒结构的新机制”。您如何看待端粒结构改变与衰老的关系?它会比端粒磨损或者端粒损伤更可怕吗?


A

端粒是遗传物质末端的保护性帽子结构,在细胞分裂中不断缩短,引发细胞衰老,这个过程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人熟知的端粒与衰老之间的关联。


影响端粒稳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机体内环境与外在环境,其中就有营养条件。2021年我们的研究发现,糖代谢酶复合物能够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去影响端粒的异染色质的结构,从而诱发细胞衰老。


图注:SESAME复合物催化的H3T11磷酸化对端粒沉默的代谢调节[8]


在上面的研究之后,我们也意识到端粒与衰老之间,不再仅仅是长度,端粒结构的维持也是干预、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这个长期被忽略的指标,也非常重要


但若在端粒长度、损伤程度、结构之间分个高下,我的观点和表观遗传改变联系衰老上是相同的:端粒与衰老间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过,直接去横向比较也很有意义,因为无论是对端粒长度,还是对端粒结构的探讨,这都会为我们日后开发针对性的抗衰措施提供思路。以前我们一直在想的是:“我们如何让它不要缩短?”现在,我们也可以来畅想一下:“我们如何让端粒的结构更稳定?”




Q

在当下研究中,不少物质或者干预手段,因被发现能改变衰老进程而被称为“抗衰药或抗衰疗法”,您有比较看好的衰老干预物质或手段吗?作为一名研究衰老的科学家,是否尝试过一些方法去延缓衰老?


A

作为一个科学家,从严谨的科学角度来看,其实很多“抗衰老物质”都夸大了效果,衰老,这么一个复杂的生物进程,中间很多机制都还是个黑匣子,凭借单一手段或物质无法达到抗衰功效


好比我们为了健康去调整生活习惯,你只吃不动,或是只动不吃,那肯定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以及,如果你想要再收获更高层次的抗衰效果,就可能还需要其他干预措施的辅助。


我个人最推荐也正在践行的就是饮食与运动干预。首先,它们是安全的,其次,相对而言,是低成本、低门槛的,你想去尝试,那么当下就可以去做。比如我自己,会定点吃饭,调整三餐比例,晚上吃得很少并会选择饱腹感强的食物,如果吃水果会选择低糖分的,像西瓜这种糖分比较高的,我就不吃了。


同时,我很关注饮食模式的调整,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组成还是有不少可以去优化的地方,尽管这些点在早些年是正确的,但已不再适合现在。



从科研角度,我很期待在代谢衰老上的未来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某类代谢小分子,尤其是一些人体内源性的分子,能帮助我们安全、便捷调控身体,那么全人类的健康衰老便指日可待。对当下不少高质量研究的新发现(好比发现某类分子有延寿功效),我们也可以适当多摄入一些含有这类分子的食物。




在采访结束前,余老师也向我们谈及自己对“科普工作”的看法:

“科普不是为了加剧大众的焦虑,而是为了让大家理性客观看待一个事物。作为科学家,我们希望实验室在做的、相比临床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工作,能更多为大众知道,从知识积累层面武装自己,我们会有更好的辨别能力,也能及早从当下可能不利于健康的习惯中拨乱反正。”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希岚团队2023年博士后/教师招聘


图注:余希岚老师课题组照片


一、岗位职责

1.完成相关研究课题和课题报告;

2.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3.协助指导实验室的研究生;

4.协助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等。

二、专业方向

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教育背景。

三、待遇

1.学校提供免费博士后公寓;

2.年薪25-35万(包括五险一金,国家基本工资福利);

3.享受科研绩效奖励;

4.出站后视研究成果可优先考虑转为教师系列。若已有博士后经历,可申请教师岗位。

有意向者,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发送至shanshanyxl@hotmail.com

简历需要介绍以往的研究经历和相关成果(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后申请)。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吃丝氨酸抗衰可行?延长端粒已过时?来看科学家怎么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