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园冶》与颐和园

2023-03-28 13:06 作者:般若design  | 我要投稿

无意中,从书架上翻出来发黄的《园冶》,随便读了一页。很有趣,虽然是讲造园的文言文,但是它把中国古典文化几乎都涵盖了。看来上学时没有好好读的书,现在要补课了!

正巧陪孩子去颐和园,这个去了无数次的公园,同样有着大量的文化经典和典故,正好与《园冶》对应。于是,干脆动手用视频展现给小朋友看,重温一下!

《园冶》明代计成著,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内容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引经据典,文笔优美。

颐和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将南方园林和著名山水景点纳入其中,如:昆明湖、谐趣园、苏堤等。著名的颐和园长廊是世界之最,其彩绘包含了大量文化内容,只有深度游,才能领略到它的博大。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


《摩诘辋川》,对鸥舫No.50,王维(公元693—761)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今山西。唐朝诗人、画家。摩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号,辋川是其隐居的辋川别业,现今陕西蓝田县。王维大量诗作涉及辋川,《鹿柴》就是其中一首。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采菊东篱下》,寄澜亭No.101。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江西人,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是山水诗派代表人物,其《桃花源记》成为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与理念的源泉。

《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明》,寄澜亭No.127。杜牧(公元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人,今西安市,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登鹳雀楼》,排云门No.135。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诗人。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千里目上一层楼。


《老子出关》,排云门No.159。老子,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晚年在函谷关给后世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道法自然。”是中国园林的核心理念!

《道德经》

春秋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谐趣园,是颐和园里的园中园,模仿无锡寄畅园而建造。其中知鱼桥,为著名景点“濠梁观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典故。出自《庄子 秋水》。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同样主张老子的“道法自然”理念。

《庄子 秋水》

春秋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曲水流觞”,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人。

《兰亭集序》

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怀,足以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颐和园的里有说不尽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化和园林建筑的百科全书。


《园冶》与颐和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