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南尖峰岭鱼类及其他生物观察笔记

2023-03-07 16:39 作者:cmf炒米饭  | 我要投稿

于2022年7月13日到19日在海南尖峰岭森林公园

溪流生境

尖峰岭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尖峰镇,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108°46'~109°45',北纬18°23'~18°50′之间,总面积46666.67公顷。为海南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密布常绿阔叶林,环境炎热潮湿。我们到达尖峰镇后就经历了一场短时阵雨,洗去了空气的炎热,在进入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后,我们搭乘民宿老板的车上山,盘山公路曲折盘旋,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民宿,民宿海拔大概七百米左右,山上的气温比镇上的温度低,加上民宿周围绿植密布,体感温度十分舒适。在民宿休整好后,我们与老板聊起了公园的鱼类,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同意带我去找鱼。经过几次调查后,我大概了解了公园里的一部分鱼类,结合以往文献,下面浅谈一下尖峰岭的鱼类。

公园里水体主要为溪流,还有溪流合并成的大河,在调查期间还发现有一个水坝,但是没有见到水坝的主体,似乎为拦截大河的作用。公园内溪流分布区域破碎,不同海拔鱼种分布比较显著,位于民宿后面的溪流就有条纹小鲃、南鳢、叉尾斗鱼、食蚊鱼、罗非鱼以及埃及胡子鲇,因为仅用抄网捕类似埃及胡子鲇抓到一条幼体,无法确定是否为本种,并且与罗非鱼都为引进养殖品种,猜测为逃逸野外,并形成种群,另外文献记载有短盖锯脂鲤发现,估计也是养殖逃逸,不过本次调查并未发现。据民宿老板讲述曾经在民宿附近的小溪里发现花鳗鲡,考虑到花鳗鲡是可溯海洄游鱼种,其发现的个体应该是陆封型个体,不排除有种群分布。在民宿往下低海拔地区的大溪流,发现了子陵吻虾虎、中华花鳅、南鳢、罗非鱼、海南马口鱼、某种沼虾以及某种溪蟹,值得一提的是子陵吻虾虎,在大溪流中有发现,也是本次调查仅发现的一种虾虎,笔者认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内应该还有其他种虾虎的存在,文献调查也仅发现一种虾虎,即子陵吻虾虎,不过溪流分布零散,不易调查,很有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新种。民宿往上的更高海拔地区,在一条小溪发现了拟细鲫、横纹南鳅和南鳢。在主峰往下的一条较大溪流中发现了琼中拟平鳅、细尾白甲鱼、海南马口鱼和黄鳝。其中琼中拟平鳅为拟平鳅的亚种,生活在激流中,捕抓个体均为潜水所获,与拟平鳅的区别为身上为虫状条纹。本次调查所前往的水体有限,假如没有熟悉公园的人带路,调查就无法进行,文献中记载的鱼种还有隐鳍鲇属、草鱼、鲢、鳙、鲤、鲫、麦穗鱼以及圆尾斗鱼。圆尾斗鱼仅一篇文献记载,其年代较为久远,真实性有待考究,因为在大陆地区,圆尾斗鱼通常发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分布的通常为叉尾斗鱼和黑叉斗鱼,假如尖峰岭发现的斗鱼非叉尾斗鱼,则极有可能为为新种,或者为叉尾斗鱼或黑叉斗鱼的尖峰岭地域种,此为笔者的一个猜测。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鱼种可能比文献中记载的种类更多,而且可能有不少地域种或是亚种,甚至是未被发现的新种,希望以后能被科学家发现。

以上为笔者在尖峰岭所发现的鱼类,尖峰岭不仅溪流鱼类较丰富,同时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种类,数量也很丰富,蟹类有内溪蟹,府城南海溪蟹,昆虫也发现了阳彩臂金龟,孔夫子锹甲,黄纹锯锹甲、长牙土天牛、蟋螽、盾鞭蝎等,螳螂也发现了刀螳、琼崖弧纹螳、姬螳、斧螳、眼斑螳、角螳等,竹节虫的数量众多,分布也极广,还有同叶这种珍惜的竹节虫。两栖动物发现了多种蛙类,两只蝾螈的尸体。爬行动物发现了丽棘蜥、变色树蜥、某种蓝尾巴的石龙子、福建竹叶青、粉链蛇、繁花林蛇等(鱼类以外的生物定种为与笔者同行的朋友所定,如有错误,请读者批评指正)。据老板所说他看到有飞蜥。公园里还有很多珍惜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本次也没能发现。

下面为此行拍到的生物照片

拟细鲫
湍急的溪流
溪流生境
南鳢
细尾白甲鱼
琼中拟平鳅
海南马口鱼

某种马口鱼幼体
横纹南鳅
拟细鲫
溪流中拟细鲫特有的橘红色鳍条
中华花鳅
某蛙
某蛙
粉链蛇
府城南海溪蟹
孔夫子锯锹母虫
某种竹节虫
被某种萤叶甲啃食的海芋
海南白桫椤,树状蕨类
某种苔藓
盾鞭蝎
茅膏菜
眼斑螳
丽棘蜥
海南间脚蜈蚣
某种泽马陆
海南拟髭蟾
某新内溪蟹

参考文献

[1]蔡杏伟, et al."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雨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生物资源 42.03(2020):287-293. doi:10.14188/j.ajsh.2020.03.004.

[2]潘骏."海南岛尖峰岭保护区鱼类名录初报(包括海南岛一新记录的描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1999). doi:10.15886/j.cnki.hdxbzkb.1999.01.014.

海南尖峰岭鱼类及其他生物观察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