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经典与高分作文段落
一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柏舟》
适用主题:坚定不移,刚强的意志等
解析:我的心并非卵石那样圆,不能随便滚转;我的心并非草席那样软,不能任意翻卷。
示例:
世事纷纷扰扰,结成蛛丝般的网,埋伏在渺茫前路,却难以捉摸。唯有谨守本心,坚定意志,才能在纷繁杂事中辨清方向,从容向前。范仲淹得罪权贵,屡遭贬谪,却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留下卓著功绩,得谥“文正”,名留青史。正如《诗经》中所言“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事几多纷扰,如若内心的信念坚定不移,便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再无缺憾。
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
适用主题:不忘初心,追求梦想,踏实前进等
释义:绝大多数人在最开始都会有一颗良好的初心,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迎来美好的结局。开始容易,坚持难。
示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行百里者半九十,行至终点相当不易,也正因如此,才让坚持到底的人显得更为可贵。我们始终怀着初心,勇敢前行,便能如火炬照彻黑暗,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梦想的远方。
三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
适用主题:美好品格,盛世气象等
释义: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的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诗中透露出一派雍容祥和的盛世气象,同时也用凤凰和鸣、梧桐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示例: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如今,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迎接复兴的曙光。吾辈青年,当以青春之生命,护卫盛世之中华,以勇攀高峰的姿态,缔造新时代的辉煌。
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大雅·民劳》
释义: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适用主题: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示例:
(开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里,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丰衣足食的向往,但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景,却让中国人苦苦追寻了数千年。
(结尾)在迎来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几年来,我们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而战、为推动乡村振兴而战、为实现全面小康而战……如今终于为困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国风·蒹葭》
释义: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适用主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歌颂等
示例一:
沿着长江与黄河漂流而下,遍览中华文化的千年历程,我看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苍茫,《史记》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浩气,也看到《水经注》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雄浑。“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HITA等《礼仪之邦》),经历着岁月流沙的磨砺,中华文化非但没有残缺褪色,反而蜕变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
示例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花开,又是新春。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清晨的霜露里,遥望蒹葭苍苍。在对酒的短歌中,感受慨当以慷。在王维的长河里,高唱大漠的豪壮;在苏轼的明月里,祝福永久的安康。(《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一场)
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适用主题:知音难觅,忧国之思,孤独
诗意解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诗人的郁懑和忧思又加深一层。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王风》,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只见一片葱绿的黍在生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成火也难觅痕迹了。这些引起了诗人的忧思,他不禁充满惆怅。惆怅尚能承受,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不被人理解。透过诗中具象,我们可以石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提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
其他诗句:
云山如昨好,人自垂垂老。心事有谁知?月明霜满枝。——苏庠《菩萨蛮·再在西冈兼怀后湖作》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琵琶记》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处不堪行。——李煜《乌夜啼》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江城子》
示例:
1.人生一世,生活在烦扰的世间,总有许多忧伤弥漫心头。纷繁的世事,莫测的人心,疲于奔波又不得不应付的无奈,让人心始终无法沉静下来。在无数次仿徨和孤独中,心中总会泛起“知我者何人,谓我心忧者何人”的喟叹。按理说,一个市井中人,有吃有喝,有衣能蔽体,有屋能挡风雨,足矣,本不应再有什么奢求,但是,一颗心总是不能沉静下来,好好地享受每一天。
这个世界上最难求的是什么?财富、名誉、地位、权力,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也许有比这些更难求的,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也许才是世界上最难求的、最难获得的。
(佚名《知我者谓我心忧》)
2.在那片荒凉中,我看到了人们的生命中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那片天地中,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既有勇战于疆场的战士,又有士的美好的追求。这里有在水一方的唯美,更有彼稷之苗的沧桑。在这里可以追寻到周朝灭亡的原因,看到诸侯称霸的壮观景象。当听到《诗经》中这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时,我的思绪即刻被带回到了先秦。在那里,我看到了士大夫对于周王室的衰落无可奈何,只能借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愁。在那里,我看到了高渐离击筑而歌,为荆轲送行。可是,荆轲最终没能刺死秦王,我心中既为荆轲之亡而悲伤,又为秦得天下而高兴。
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适用主题:美貌,青春,婚烟
诗意解读
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两句用春天鲜艳的桃花抒写新娘的年轻貌美,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谁读过这样的诗句之后,眼前不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赞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说出嫁的这个姑娘不仅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里面饱含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其他诗句: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其四)》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阮籍《咏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
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林徽因《一首桃花》
示例:
1.我从《诗经》中的草木虫鱼认起,从那些朗朗上口的字句读起,渐渐地就迷上诗中那样朴素无邪的美好。桃花开了,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芦花白了,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虫鸣了,想起“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切就是那样简单、自然。
至今,我仍不知《诗经》之解,大概《诗经》本无解,也或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诗经》吧。《诗经》中的草木虫鱼,给了我快乐,让我时刻留意生活中极易流逝的点滴美好,这是我与《诗经》的旦暮之遇吗?它穿越了那么漫长的时光,仍如朝露般清新,仍如暮光般真切。
(章铜胜《旦幕之遇》)
2.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心灵和生命,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一样通体皆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
(杨铁光《一树一树桃花开》)
八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鹿鸣》
适用主题:宴饮,君臣之道,渴求贤才
诗意解读
《鹿鸣》出自《诗经·小雅》。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的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空旷的原野上,麇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十分和谱悦耳;在琴瑟和鸣的宴会上,君臣之间推杯换盏,畅饮闲谈,一派热烈友好、和谐融洽的气氛。这首诗用鹿鸣声起兴写宴会的氛围,旨在歌颂君臣和谐欢畅的宴饮场景。在等级森严、礼教观念根深蒂固的周代社会,这样的宴会对增进君臣情感、沟通信息有莫大的帮助。曹操的《短歌行》引用了该句,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愿望,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其他诗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柳永《宣清》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曹植《箜篌引》
将有雨,将有宴会,将有篝火,栗子壳将裂开,将有喊叫,某人将藏在树丛里,某人将绊倒小蛤蜊,空气里将散发煤气和丁香味。——扎加耶夫斯基《将有一个未来》
示例:
1.“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人生八件雅事,将琴排在首位,说明古人对琴的重视程度。
《诗经》里有许多关于琴的诗句,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可见清幽的琴声早已深深浸淫在先民的日常生活里了。至于月明风清之夜,文人骚客雅兴相聚,把酒吟诗,赏月观花,又怎能少了琴呢?一支琴曲,让人仿佛进人一个缥缈世界,进行一次精神升华。怪不得自古文人都将琴视为珍贵之物,将弹琴视为高雅之事。
(张光茫《文人与琴》)
2.我庆幸今生结识了这样一些有才、有情、有趣的朋友。我希望自己在朋友眼中,也是一朵芬芳淡雅自如摇曳的花朵。我更奢望我们这些人没有花期,永开不败,用一生的时间绿着、盛放着,最后成熟,收获一把圆润的种子。
我理解的嘉朋就是,以性情结交性情、以思想触动思想、以心灵对话心灵的朋友。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们不鼓瑟,不吹笙,我们用言语拨动思想的琴弦,用欢笑当鼓点渲染气氛,用各自的灵动和机敏弹奏一曲和谐之音。
(吟香《我有嘉宾》)
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蓼莪》
适用主题:亲情,尽孝,报答父母
诗意解读
《蓼莪》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抒发有孝心的孩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诗歌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起兴,写父母生养之辛苦劳累。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成莪,于是心有所动,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表达出来。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此诗是以充沛的情感表现这一美德的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诗文中常被引用,甚至朝廷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
其他诗句: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白居易《感乌夜啼》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李商隐《送母回乡》
搴惟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你那崇高的精神,大胆无畏,渗透万物,光芒四射,一直飞向天国之光,是你的精神在暗中把我约束?还是回忆在时时把我折磨?我想起我有些事使你伤心,你那美好的心,它是如此地爱我。——海涅《十四行诗——献给母亲的一首诗》
示例: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国人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总是不能忘记。父母养有儿女,也确实不容易。我有个朋友,父亲早丧,留下五个孩子,他的四个弟弟妹妹(他是老大),全靠母亲一手拉扯大。母亲有一次对孩子说:“你们都成人了,没有一个瘸的、一个瞎的,我总算对得起你们的父亲!”听到母亲这样的话,孩子能够无动于衷吗?
(汪曾祺《哀衰父母,生我劬劳》)
2.有人说:“父母脸上与日俱增的皱纹是我们刻上去的,头上的丝丝白发也是我们染上去的,我们的长大伴随着父母的徐徐老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学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日夜操劳,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水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整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不体现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与付出。
(尹情价《孝敬父母》)
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适用主题:坚贞爱情,誓言,相守
诗意解读
《击鼓》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诗人是一位卫国兵士,他久役不得归家,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相守一生的誓言,可是残酷的现实使他有家无法回,誓言落空。战争惨烈,能够支撑诗人活下来的也就只有“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这平凡而刻骨铭心的誓言了。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这是爱情的盟誓,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已经成为千百年来恋人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
其他诗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无名氏《上邪》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翻期。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阮籍《咏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唯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叶芝《当你老了》
示例:
亲爱的你们,有幸生在这个古老却又朝气蓬勃的中国,生在这个深刻却又活力四射的中国。十八年来,我们以新世纪为舟,以新时代为桨,与中国一路同行。未来,希望你们继续执国之手,带着勇气和担当,与国偕长!
(高考优秀作文《执国之手,与国偕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