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大学都教育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言:京都大学作为日本名校之一,也成为了很多同学留学日本时的目标校。近年来,京都大学大学院招收的留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但是比起如工学、经济学之类的热门大学院,教育学相比之下则是一个小众的选择。作为其中的一员,笔者想借此机会从客观情况和主观感受两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京都大学教育学研究科读硕士研究生的体验。

01
课程概况
笔者就读的是「研究者養成プログラム」,约等于国内的“学术型硕士”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教育学各领域的下一代研究者,所以培养方法也以授课、论文·研究指导为主。
下图是京都大学对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主要的学术活动的概括:

来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overview/publications
可以看到,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研究科共通科目(系公共课程),研究科高度专门科目(各学科专业课)以及研究指导(学会发表、毕业论文)。
系公共课程指的是所有教育学研究科的学生均需修习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教育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广泛了解各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场景。
各学科专业课则是学生所属的教育学细分领域所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课程。如笔者的专业是临床教育学·教育人间学,那么就需要修习本学科开设的各类特论、演习、文献讲读等课程。因为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基本是思想研究,所以这些课程的授课形式也以文献读解和研讨为主。
其他的学科还包括教育史学·哲学、教育方法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等不一而足(具体分科如下图)。不同的学科开设的课程、采取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实证性研究的学科也会有质性研究、量性研究的实习课程。

来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overview/publications
研究指导一般是指导教授以组会或者一对一的形式对学生自身的研究进行指导,主要以硕士毕业论文的辅导为主,期刊论文、学会发表等活动只要学生想参与,老师也会尽力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不定时地开展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外校、国际学者的演讲会,教育从业者、教育部门官员的分享会等等。

来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archives/7104
02
特色课程
在这里,笔者想介绍几个能够体现本研究课特色的课程。
1、 学際総合教育科学
这是在研一下学期开设的必修课程(唯二的必修课之一),由七名专家学者讲述自己专业领域的基本研究关心、主要研究手法以及研究现状等。该课程的内容横跨教育哲学、临床心理学、教育政策学、教育信息学、教育社会学等等,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与教育学相关各领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跨学科的视野,分析与解决社会教育问题的能力。

2、 国際合同授業
国际合作课程是京都大学与国外两所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夏威夷大学)合作开展的密集型课程(Intensive Course)。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连续八年被国际教育统计机构QS评为教育学世界第一,而夏威夷大学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在寒假期间分两期开展的密集型课程中,京大的学生会分别与这两所国际名校的师生一同交流与学习,笔者认为这种交流充分展现了京大的学术资源,对学生来说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来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archives/2614
直到两年前为止,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合作课程会间隔地在京都和伦敦举行,与夏威夷大学的合作课程会在夏威夷举行,在窗外椰影摇曳白沙碧波的环境下和良师挚友畅所欲言,不得不说令人心驰神往。可惜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前者改为线上举行,后者则暂停开展。不过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我想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恢复举办的。
以上两个特色课程,我认为充分体现了京大教育学科的两大特色,即跨学科性和国际性。跨学科性不仅体现在教育学的诸领域内,更体现在和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的跨领域合作上。教育哲学科教授铃木晶子老师同时担任了京都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IP伦理与社会组的组长。
至于国际性,京都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与国外的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经与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九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伙伴关系(参考:国际教育办公室)。同时,国际教育办公室的成立也为学生们参加国际学会,发表国际期刊,以及交换留学提供了学术与资金两方面的帮助。我认为作为将来有可能不留在日本的留学生,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多接触国外研究前沿,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对将来的生涯是非常有帮助的。
03
主观感受
我在本研究科的一年多以来,主观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和关怀。
一方面,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必修课只有研一上下学期各一节,除了所属学科的课程以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修、旁听别的学科,以及别的系的课程。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兴趣与关心。在将来的进路选择上,对于选择就职的学生老师也会给予支持,一般来讲因为就职活动所耽误的课业、出席老师不会扣分。
另外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同时老师们(尤其是教授们)则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与关怀。在学术上,可能有的教授们有的严格有的宽容,但是在学生寻求帮助的时候肯定都会尽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期刊论文、毕业论文一遍又一遍的详细批改,有求必应的研究指导等等。在生活上,去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新生没法像以前一样通过各种线下活动构建人际关系,前辈们和老师们也积极地利用午休等时间在线上举行谈话会等等活动来帮助学生。
总的来讲,我觉得教育学研究科本身作为研究“教育”的场所,在理论上探索教育的种种可能性的同时,自身也在践行着这些理念。作为学生,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是我的幸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