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27系列从来不带副油箱的利弊!

2019-05-31 03:49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从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开始,副油箱几乎就是所有战机的标配。因为在机头进气的时代,喷气战机的内部空间,都要被驾驶舱、进气道等占据相当大的部分,而且早年的涡喷发动机都是单位油耗很大的。对座舱后部的机身主油箱加上机翼两边的油箱,都是不够用的。这样就必须在机翼和机身下面挂上副油箱,开加力起飞期间先用副油箱的油料,等发现敌情,再抛掉副油箱,这样既减轻了飞机的自重,又减小了飞行阻力,可以有利于近距离的缠斗和机炮攻击。从过去的第一代喷气机到现在的五代机,这种状况基本没变。即使歼20、F22A、F35、苏57,都有挂副油箱试飞或者作战值班的照片。至于其他三代和三代半挂副油箱更是不奇怪,F16和F18这些内油比较紧张的三代机,几乎每次都是挂3个副油箱起飞。但是唯独一个例外,就是苏27及其大量的发展型号。

苏27和此后的多种发展型号,想找一张他们最近几年挂过副油箱的照片是非常困难的,几乎只有早年在苏27的原型机的研发期间,才能找到一张两张,入役后的苏27系列,似乎就从来不用配备副油箱这种别的战斗机都离不开的基本辅助系统!1989年,苏27首次亮相法国巴黎航展,就从苏联境内的基地,中途不加油直飞巴黎参展!又在航展的飞行表演中,做出了惊世骇俗的眼镜蛇机动动作,震惊了整个西方!也给当时同去参展的中方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中苏军事技术合作,采购方看不上已经用了几十年的米格系列的最新型号米格29,而强烈要求参观一下苏27,和这次对苏27的超大航程的印象直接有关。米格29只是低档的三代前线战斗机,甚至被西方称为“机场围墙保卫者”!这个因素,也导致后来米格29在国际上的销售状况非常惨淡。


甚至连累的整个米格飞机公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可见一种战斗机的航程要素还是极端重要的。苏27系列之所以从来也不用带副油箱,主要原因在于其机体庞大,几乎是全世界内体积最大的现役战斗机!而且苏27系列采用吊挂两台发动机的布局方式,发动机舱几乎不去抢夺机体内部的主要空间,这些空间都可以分布机内油箱!这就造成了苏27系列具备40%的惊人机内载油系数!满油后仅仅内部油箱就可以带接近10吨航油,航程高达3780公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这样再挂油箱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以后大多数时候就干脆不挂了。还节省了一道复杂的机务程序。实际上,内部接近10吨内油,有接近4000公里的转场半径,仍然没有把苏27的内油量发挥到极致。因为前苏联在研发苏27的时代,机翼软油箱技术并不成熟,因此只在苏27的机翼内侧比较厚,也就是空间比较大的位置设置了固定油箱,并没有在机翼外侧设置软油箱。后来我们在自产的歼11系列上,又扩大了油箱的范围。这样载油量和航程就更大了。苏27不带副油箱的好处比较明显,比如机翼和机体下所有的挂架都可以只带航空武器,本来用于挂载2吨级别副油箱的重载挂点,也可以用来携带重型的对海和对陆弹药。但是这种不带副油箱的设计,也并非一点弱点也没有。


苏27系列的内部空间大,自然带来的空气阻力也比较大。而有些变形版,比如苏34,机体放大到40多吨,但在作战半径却从原版苏27的1500公里,直线下降到1100公里,说明在风阻设计上是很失败的。另外,由于内部“空余”空间过大,这样就让苏27系列的身体都有“虚胖”的问题,在结构上不够紧凑,导致最大抗过载能力,在3代和三代半中相对都是比较低的。比如绝大多数3代机都有9G的过载,而几乎所有的苏27系列都设定在不超过8.5个G。这也同时导致苏27系列的机体寿命,在3代机中也是相对很不突出。


苏27系列从来不带副油箱的利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