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粹艺术名家——张淑兰

2023-10-11 20:08 作者:夕颜水墨  | 我要投稿


张淑兰、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生于1956年2月。系中共党员,结业于中国西安画院高级研修班花鸟专业。

从事国画创作多年,诸多作品入编大型画册及优秀刊物。多次参展并荣获金、银、铜奖,多次参加省、市区义卖捐赠活动。

作品以写意牡丹见长。牡丹作品笔墨厚重,雍荣华贵,华丽润泽,娇艳多姿,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和好评。多幅作品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嘉德艺术馆及省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购买、悬挂并收藏。

现为:

中华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航天老干康养中心书画院副政委:

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会陕西分会研究员;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抚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丝绸之路国际交流促进会书画委员会临潼分会、华清分会副会长;

临潼区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嘉德艺术馆高级艺术顾问,签约画家;

昭陵兰亭书画院特聘画家。

欣赏张淑兰老师的作品,你往往会无意识调动自身的情绪去感悟,去体会心灵家园的意义。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她作品中深含的人生哲理,才能理解画家通过个性的画布载体,向芸芸众生所倾诉其内心世界的艺术情素,从而寻找到生命中一个新的支点,新的精神寄托和诗意的美好。这,就是她画风的艺术魅力。

牡丹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张淑兰老师笔下的牡丹给人一种精致、唯美、自然的感受。粉色的花瓣将牡丹的娇嫩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牡丹是花中的仙子,美艳而惊人,这幅画将牡丹的隽秀完美地呈现出来,美而有特点。

张淑兰老师的牡丹既师于古今,又异于古今。细品其作,其法有源。其笔下牡丹,受“益”于明徐水墨牡丹,以色代墨,淋漓酣畅;得清吴昌硕用笔遒劲、力能扛鼎之法,中锋枝干苍浑尽展;学齐白石牡丹之宏大气象,豁胸襟、阔格局;学王雪涛牡丹之出叶法,灵动自然;师霍春阳之色彩清逸,笔致娴静。等等众家众法汇集,张淑兰老师攫取精华,日积月累,勤勤恳恳。

张淑兰老师画牡丹不同于前人和师辈的法变,她把笔墨结构的妙解与发挥,融通于笔势的“运和动”,既依赖多年积累的基础与认识,以新时代之新的审美经验,依靠笔墨结构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又极大地表现出了自然之美和传统的文化积淀,甚至也临见妙裁地注入了格调境界上的生活理想与艺术憧憬。老师胸有牡丹千万株,在发挥笔墨与朱粉相融的随机性中,提升了笔墨语言的表现高度,实现了墨外墨、意外意、墨色高度和谐的新视觉,成就了个人风格。

张淑兰老师认为,一草一木、花、鸟、鱼、虫和动物等都是有“灵性”的。这一信念在其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未曾稍减,甚至达到爱恋痴迷的地步。这一由衷的信念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心灵感悟,是审美意趣的体现。可以说,她更多地发展了“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昆一虫皆有性”的心灵感受。如此至诚至爱,流诸笔端,自然幻化出艺术之美和盎然之灵动与生气。作品更有生命力!

张淑兰老师的花鸟画作品线条遒劲多变,墨味淋漓酣畅,色彩欢快和谐,构图祥和清新,她赋予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以灵动的生命韵律和勃郁的精神状态。老师的花鸟画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纯水墨的展现,一种是彩墨的绘制。纯水墨的作品讲究笔法、笔意、笔势、笔趣,正侧并用、停顿结合、浓淡相生、疏密呼应,勾勒皴擦点虱无所不用,宿墨积墨渍墨充斥其中,让观者在清雅干净中感悟着悠然的笔味,在墨分五色中感受着酣畅的墨韵。

在张淑兰老师的花鸟画的世界里,我们仿佛聆听到清新自然的声音,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洗礼。老师以笔墨寄情,为花鸟传神,给我们带来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卷。

张淑兰老师画荷,除了笔法精湛之外,亦有文化内核泊入画题的格局,通过水墨调和,写意虚写相应,把荷寓禅风的文化品位养育在画里,大墨渲染荷叶之生机,很有冲击力,是师造化的表现,也是中得心源的塑造。如果没有善于调和水墨的真功夫,这满池荷叶绝对无法做到苍润和谐,层次分明。

书画之道,神采为上。观张淑兰老师的作品,大美无言,守正求真。亦可窥其心,知其所知、所学、所感、所为。其性情坦诚、蔑视流俗、热情开朗、不拘小节,得以笔墨之“真”“美”流畅随心,自然舒展。不难理解她的牡丹作品是一个物我随心的精神世界,是心向高尚的完美愿景,是雍容华贵、温润凊纯对国色天香的艺术阐释。

全神贯注创作中的张淑兰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张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国粹艺术名家——张淑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