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岛国综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日本设计这么强大了【杰视帮】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
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
《流行通信》的艺术总监服部一成,
世界顶级平面设计大师佐藤卓,
... ...

这一次,向来“变态”的日本,
集齐了日本设计圈的半壁江山,
竟只是为了做出一档幼教节目!

这档节目翻译过来也很简单粗暴
《啊!设计》

由NHK电视台于2011年推出,
2020年正式引入国内,
豆瓣评分9.4分高居不下。

虽然该片是一档儿童设计教育节目,
但却让全世界的成年人为之疯狂,
为什么?因为它真的太良心了!

每集综艺只有大概15分钟,
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
将视线全部聚焦到了生活中,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设计上。


观察设计
这个环节通过展示身边的小物件
调动观者的感性认知
让观者重识这些东西
并让他们看清设计
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比如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

酱油瓶为什么有一部分凹进去

酱油瓶为什么有通气孔

可口可乐为什么有类似人类的腰线

有意思的是,这个环节
全程没有一句解说
全靠画面的引导以及
对物品的观察和理解


拆解设计
这个环节是真的爽
有一种强迫症福音的既视感

顾名思义,这个环节的目的
就是把一切能拆的都拆给你看

拆水果


拆键盘

拆球鞋

拆口香糖


甚至还能拆扑克牌


而拆完以后摆放规律整齐
极具艺术美感,强迫症表示
太爽了!




学会拆解是一项重要的设计能力
这一段段魔幻又美丽的拆解动画
不仅满足了孩子对万物的好奇心
又帮助他们了解了每种事物的细节


素描设计
节目邀请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人
围城一个圈,共同写生一样静物

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同一个物体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画风,不一样感受
表现着设计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让孩子从小明白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
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漫谈设计
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
通过质疑生活中正确的设计
来解析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比如,书为什么要做成这样

视频中解释道
没有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
把东西写成长条,虽然可以阅读
可是查找和阅读起来非常不方便

如何改进呢?
如果将这些长条的纸折起来
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可是遇到风怎么办
风一吹就到处散落
全部打乱了,多不方便
于是我们需要再次改进

于是我们想到
用胶水一页一页粘起来
就不用担心风一吹就散了
所以你终于知道书为什么
会被设计成今天这样了!

再比如,时钟为什么是圆的?

于是节目中尝试将它做成长条状

然而,问题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秒针时针和分针走到头就卡住了啊

长条状不行,那三角形呢?

虽说解决了长条形的窘境
但指针转起来,长针就把数字了
这样怎么看时间啊

那把三角形钟稍微做下调整呢
比如,把离得近的数字拉远...

怎么还是变成圆形了?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
时钟大多是圆形的了吧


设计大师
每一集最后
还会有各设计大师
真诚的建议和祝福

伊东丰雄说
“先去观察自然吧”

原研哉让我们不妨多想想
“如果这样将会怎样”

柴田文江则让我们
“把感受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师不愧是大师
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
传递了最晦涩难懂的理念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设计
可以短时间内在世界举足轻重
中国有一句俗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现在看来,至少在设计这一块
日本可比我们好多了...

不过也别灰心,虽然儿时没怎么看
但你可以在加班的时候顺带恶补呀
知道你时间有限,我特地挑了
几部短小精悍,受益匪浅的
设计纪录片供君挑选


1、《抽象:设计的艺术》

这是由 Netflix 公司于2020年2 月份出品的,是关于文化创意时尚工业的艺术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 9.4。
这部纪录片总共 8 集,每一集都探访一位全球顶尖的设计师,涉及插画、建筑、汽车、摄影、平面、室内、场景、球鞋等领域,用诙谐的方式展示了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而且画面还特别精美,分分钟想截图!

2、《设计天赋》

《设计天赋》是 BBC 于 2010 年制作关于产品设计的纪录片,总共 5 集。
主要通过采访知名的设计师以及设计评论者,探究产品设计的前景和未来,独辟蹊径,从历史的角度讲设计的演变过程,可以给从事产品设计的童鞋很多启发。

3、《现代艺术大师》

《现代艺术大师》又称《摩登巨匠》,是 BBC 于 2010 年制作的电视系列节目,总共 4 集,分别详细介绍了 20 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马蒂斯、毕加索和达利。
节目探访了他们生前的居所、博物馆等地点,介绍了他们的艺术贡献和后世的影响力,你会发现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文具,甚至你家的沙发都有他们的痕迹。

4、《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是目前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记录了各个领域的稀世珍宝的修复故事,以及工匠师傅们的高超手艺,背后的历史文化也让人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