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学经济Ep139】《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230: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023-02-19 22:14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a.劳动和闲暇

实质:消费者并非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b.劳动供给曲线

特点: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1.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所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 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上涨到一个值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

  3. 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开始向后弯曲。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假定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于是,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现在变得更加“昂贵”了。——因此,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

收入效应: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一般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但闲暇价格的上升却相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

结果: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的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

  1.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的需求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2. 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的需求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结论:在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d.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图像:总的市场劳动供给一般还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均衡工资水平:

  1. 依据:将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综合起来,即可决定均衡工资的水平。

  2. 均衡点: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是劳动市场的平衡点。

  3. 变化原因:

    1. 非劳动收入即财富较大的财富增强了消费者保留时间以自用的能力,从而减少量他的劳动供给;

    2. 社会习俗:例如某些社会中不容许妇女参加工作而只能做家务,改变这个习俗将大大增加劳动供给;

    3. 人口:人口的总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显然对劳动供给有重大影响。



【零基础学经济Ep139】《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230: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