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反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课程讲的
历史进程
,重点在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因此这是一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政治哲学课程,即治国安邦的学问。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的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课程具有科学性、学科性、政治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二、基本框架
本课程总体上分为前言、主体内容、结束语三部分
主体内容由三部分共十四章组成:
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四章
,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讲述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属于概论性质;
第二至第四章讲述毛泽东思想的三大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二部分从第五章到第八章
,分别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课程的教学体系
开展 “12345”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和创新:
1、围绕一个教学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4、构建四个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互动教学、课后辅导答疑教学
5、突出五大教材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课程开设目的
一是完善知识结构。
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门有关近现代中国发展历史发展规律与理论的学问,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等学科领域,这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我们的学识结构。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是我们开展认识和思考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增强认识和判断能力。
任何认识和判断能力都是建立在真正知识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胡思乱想。通过学习研究,能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国情,懂得我国的大政方针,认清国家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国际发展的时代特征,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三是提高政治素养。
通过学习研究,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领导才能,尤其是我们学院的同学,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政治立场,做一个合格公民与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合格预备警官。
四是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任何社会都需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所在,构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强大的意识形态不仅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也居功至伟。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要实行特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也是无孔不入的。
所以,一要掌握基本理论;二要培养理论思维;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学习的方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统一)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研究问题)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写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