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最美职工,注定写进2021高考语文命题
美好生活 他们守护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助力脱贫攻坚,不负乡亲期待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许多职工奋战在扶贫一线,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打通了困难群众的小康路。
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副科长、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双燕,扎根农村9年,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脱贫路上的“半边天”。
这9年,刘双燕认真调研村里贫困落后的主因,争取帮扶资金,修通村民期盼已久的水泥路。载货卡车开进村,特色种植养殖基地拔地而起,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9年,刘双燕未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丈夫突发急性心梗骤然离世……她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刘双燕说:“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有多大劲儿,我都使出来。我要扛起责任,冲锋在前。”
帕夏古丽·克热木来自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现在广东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工作,担任鞋面布针车10组小组长。初到广东,帕夏古丽语言不通、技术不过关。学会国家通用语言后,帕夏古丽和工友们的交流越来越顺畅,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工作技能跟上了,工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返乡探亲时,帕夏古丽主动向乡亲们宣讲外出务工的好处,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放下羊鞭,前往广东等地务工。
投身生态环保,守护美丽家园
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大、海拔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45岁的赵新录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23年里,赵新录和同事们抗高寒缺氧、斗盗采盗猎分子,行程80余万公里,巡山500多次,组织破获多起盗猎藏羚羊、非法运输买卖藏羚羊皮案件,用生命捍卫着可可西里的宁静。
同样是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守护美丽家园,吉林省辽源市水务集团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需要同淤泥、污水打交道,被大家称为“城市医生”。
有一次,辽源市仙城街盖板渠出现异常,白玉晶和队员们前去维修。在渠内,他们只能弯着腰、蹲着走,脚下是浑浊的污水、垃圾,头顶的盖板也肮脏不堪,白玉晶没有一句怨言。“脏了我一人、幸福全市人,值得。”白玉晶说。
如今,白玉晶走上排水维护岗位已经23个年头,全市200多公里排水管线、1万多座排水井、上百条明沟暗渠就是她奋斗的“战场”。
倾情万家灯火,凝聚先锋力量
穿上绝缘防护服,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二班班长胡洪炜标准地完成了参数测试、导线修补等多项操作。倾情守护万家灯火,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北荆门地区的500千伏江兴一回88号至89号杆塔间左侧地线断股,情况紧急,胡洪炜第一时间请战。他爬至40多米的高空中,不到40分钟便成功消除故障,确保了湖北主网和跨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多坚守一天是责任,先他人一步是担当。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唯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唯奋进才能赢得未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追逐梦想迎难而上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型号总设计师孙泽洲的人生关键词。
2016年,嫦娥四号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孙泽洲被选为两个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对于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生活空间有重要意义。我想把步伐迈得更大一些,更高效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孙泽洲说。
任务难度大、面临困难多,孙泽洲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地—月L2平动点”的中继通信总体方案,带领团队反复试验验证,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背面探测器与地球之间数据中继通信的全时覆盖;他远赴新疆戈壁、内蒙古草原进行大量的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为航天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在航天装配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凭借不服输的劲头,王曙群加班攻关、苦练技能,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到天舟,我国航天经历了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他带领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一次又一次亮相太空。
在平凡的生产一线岗位上,王曙群始终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不断探索新路子,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荣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只有对产品精益求精才能走得更稳,只有对岗位心怀敬畏才能走得更远。”
勤奋专注刻苦攻关
在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有一位“能人”,仅凭溶液颜色就可准确判断产品纯度,能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他就是国家级技能大师潘从明。
“我国贵金属资源稀缺,如果没有一套领先的提纯工艺,铂族贵金属只能和镍矿废渣一起被当作工业废料遗弃,非常可惜。”经过反复思考,潘从明立足本职岗位,主动请缨研发新的提纯工艺。时间紧、任务重,潘从明啃下了100多本化学类书籍,光学习笔记就写了30多万字,做了2000多次试验,吃住在工厂车间更是常有的事情。
凭借勤奋和专注,潘从明在一次次刻苦攻关中砥砺前行,改变了我国贵金属冶炼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近年来,潘从明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充分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将自己的绝技、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是有了广大职工坚守岗位、奉献奋斗,才有了我国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
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采油工刘丽是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在她心中,井场就是人生的舞台,只要是工作中不顺手、不方便、效率不高的地方,都值得创新改进。20多年来,刘丽有了145项创新成果,抽油机井调平衡专用工具、防盗维修封井器等获得国家专利。
刘丽说:“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老一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爱国爱岗的精神,更要做技能型、创新型员工,尽量减少一分油田生产的投入,尽量使油田的收益扩大一分。”
要把小事做到极致
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位于梁子湖畔,经济欠发达,公共基础服务能力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村老老小小每天都在等待一位叫熊桂林的人。
“20斤面粉、20斤大米,还有盐、酱油……”熊桂林每天晚上统计一次村民所需,第二天早上不到6点便起床前去采购,还专门开车130多公里到城区帮留守儿童购买学习资料。派送完物品,熊桂林又去老人家里帮忙消毒、测体温、做心理疏导,教大家科学防疫。
30年来,熊桂林累计行程58.5万公里,投递邮件总重355吨,邮件妥投率一直保持在100%。他从来不轻易放过任何一封疑难邮件,但凡有一丝希望,就想方设法投递到位。他还充分利用邮政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把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平凡坚守,默默奉献,熊桂林把一条乡邮路变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爱心路”“致富路”。“我理解的劳模精神,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做到极致。”熊桂林说。
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全社会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