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三部曲II
这就是我从15岁有志于学到研究生毕业这10年农学求学经历的总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没想到可以读大学
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go to college.
都知道中原地区考生卷,可我并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初中第一次考试就考了倒数第十,我的母亲曾经在老师请家长的时候就说了“老师不用太认真教育了,我这个孩子中考完上个技校就可以了”,但是我感谢我的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我也一直勉勉强强地往前赶,高中也是勉勉强强上去了,高中时期让我找到自信了,在同学衬托下我竟然稳居前十,这给了我很强的动力,尤其老师们看我学习勤奋,对我也很好,让我重拾了学习的希望,当然我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学霸,而且做题特别慢,理综就没做完过,也没及过格。还记得物理老师在最后一节课跟我们说,“其实物理学不明白,脑筋不是非常聪明,也不太影响一个人的前途”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高考前我就知道我就是一个二本的料,高考后出成绩果然如此,这让给我选大学的舅舅很难办,他原以为我会考的很高,但是好在是个本科。到了报志愿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同学都一样,不想出省,就想选理工科,就想选山东的各种学院。现在想来,但凡在山东读了学院也成为不了现在的我,内蒙古和服从调剂真的是一个随机的组合,但谁都没想到这个随机的组合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接触生物
Contact with biology
在报完自愿后,我就和父亲出去旅游了,去的就是内蒙古乌兰布统大草原,当时玩的很尽兴,即将返航之前,心里还念叨下次是什么时候再来,短信来了,我被内蒙古收录了,专业调剂到了其他专业,得了,内蒙半个月后见。
和我一起调剂的还有三个老乡,她们和我在第一学期都有着一股高中生的预热,上课积极表现,我们人际关系都处理的很好,期末考试都是轮流前3的水平。但第二学期,他们就没太有劲了,开始谈恋爱了,后来听说她们保上了研。
我有一种阿甘精神,我喜欢一直干一件事做下去,所以我从大一到大四都没有懈怠过,也没有旷过课。只是我对这个专业确实没什么兴趣,并且感觉自己的优势得不到发挥,那种感觉太痛苦了,也正是那段时期我开始学会了抽烟,学会一个人去处理自己的心事,也是那段时间,我开始种下了转专业的种子。
走进农科
Enter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转专业是在暑假的时候发的通知,还是我母亲建议我尝试的,转专业对我而言是一种逃离,让我又有了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其实我作为学院成绩前茅,转哪个专业都不在话下,但是转什么专业让我很头痛,我挑专业用的排除法,自己给自己对话,现在想来挺喜剧:
IT怎么样?
听学长说他姐做IT的,年纪轻轻就有劲椎病
那车辆工程呢?开车去西藏,万事不求人
对了,我有个大爷就是在汽修厂患的癌症
经济学好呀,不愁就业
要补太多课了,还要构各种模型,费脑子……
生物行不行?
安全!实验!生物我可以!
再结合着当时资本纷纷入场农业,再加上受我舅影响,他一直看好农业,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是后面发布的,但是我当时猜测农业一定大有作为,后来就想到了农业专业。我是一个喜欢长远思考问题的人,对于上学我也有自己的路线,一定要继续读研的,我思考的是如何把读研和本科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斗争如下:
学农药行不行?
会不会毒(其实农药读研最好就业,一个最赚钱的专业)
植保呢?
本科学植保要抓小虫子,害怕(读研才发现老师更喜欢植保出身的,基础更牢固)
育种行不行?
育种要育好多代,我设计这种精密的程序够呛(事实证明了,育种是农业工程类,确实有同学育迷糊的现象,但育种是农业另一个最赚钱的专业
于是我选择了大农类,想着把农业都全学一遍打牢基础,然后在研究生的时候直接读植保的植物病理,这样就可以不接触小虫子,实现曲线救国。那段时间《人民的名义》热播,对我的启发很大,人医救人,兽医救动物,我就以后去救植物,就这一个目标,支撑着我读完了大学,农学我来了。
内蒙古我的第二家乡
Inner Mongolia is my second hometown.
内我很喜欢内蒙,尤其是呼伦贝尔、通辽、包头、阿拉善、巴彦淖尔和呼和浩特,因为疫情没能去的地方,我以后一定要去看一看,那里的人很豪爽,很纯,做朋友做兄弟真是过瘾!在那里也磨练了我,让我从一只羔羊成为了一匹狼,特别是坚强和勇敢这个宝贵品质,让我无论去哪里都不再害怕。随着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让我认识了嘻哈文化,就像跑酷、街舞、滑板和涂鸦一样,遇到困难off the wall~
如鱼得水
like a fish in water
在最开始转进来的时候,我吸取之前的教训,多观察多学习,融入的还是很快的。虽然学院的老师对我的到来百思不得其解,经常问我为什么不去学IT和金融这样的话题……整体的宿舍氛围也很融洽,
和我一起的还有四个要好的同学,外号分别是耗子、段局、蒋总和老白。我们这里面除了段局话少一点点之外,基本都很能聊,所以我们几个相处的很要好。我最先认识的是班长蒋总,然后是老白,老白不是我们宿舍的,但他在门口抽烟的时候发现来了位新同学,就进来想帮助我收拾。段局基本是下了课就回宿舍玩游戏,或者读读闲书。耗子基本不会在宿舍待着,网吧和酒吧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还有其他要好的伙伴吗?当然有,但这四个小伙伴是和我交集比较多,并且比较典型的,我就单拎出来说了。
对于我选择好的专业,那学起来确实有动力,感受到了什么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每次课间的提问都是一种和老师的交流,在第一次期末复习的时候,我就担任起了男子组复习大纲整理的工作,客户都评价说我的大纲又简单又高效,听着动感的音乐,我开始了第一场考试,第一次写的这么快,第一次第一个交卷(当然后面都不是第一个交卷了),简直不要太装逼,就这样,我开始了“农科才子”时期。
接触实验室
Lab contact
作为“农科才子”,我开始不满足于只是上课下课考高分,我看到了卓越班的本科生早早就进实验室了,于是我也开始了布局,实验室自然选择了我的班主任。其实我的学校当时还没有SRT做门课程,去实验室有一种打工的属性,真打工,发钱的,一上午20块。先打了几个月的工,后来发现打工毕竟不是自己的课题,于是就给导师说了我的“曲线救国”方案,导师很好,评价我说 “只比别人快了半步”,现在想来真准确,给我介绍给了一个做微生物的研一师兄鹏哥,鹏哥老老实实的、为人憨厚,本科是外校的,女朋友在天津工作,工作很忙,基本一个月见一次面。他打算继续读研镀镀金,平常也不太打游戏但喜欢看点二次元,对工作很上心,在实验设计上他充分听取了我的看法。但是我俩也曾因为一些意见的不合争吵过,他说我太狂妄了,但对于这个本科课题,我也是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也感谢鹏哥没有工具我、压迫我太厉害,给了我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在老板放养的情况下,我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课下拜访请教各种教授,鹏哥研究生的课题我也是从头做到结尾,这一合作就合作到了我俩的毕业。可惜鹏哥毕业那一年碰上了2020疫情,没考上公的他,也没找到好的工作,去养猪了,对于鹏哥算不算对自己感到满意的结果,但好消息是2022年鹏哥的爱情修成正果结婚了。
嘻哈与滑板
Hip-hop and skateboy
作为“农科才子”,不搞点业余爱好怎么行,我没有具体热爱的体育项目,学过散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大一、大二都是打羽毛球,但是馆子有点远,内蒙的冬天又太冷了,打着打着就没有兴趣了。那段时间的中国有嘻哈,让我这个想要搞事情的心蠢蠢欲动,老白也是,他开始在宿舍里面放嘻哈,我觉得很酷,就在这个氛围里,正向循环地喜欢上了嘻哈文化,喜欢摇滚,喜欢兄弟们一起抽一根万宝路的感觉。滑滑板是一个突然的决定,因为老白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个群,开始准备学滑板,喊着我要不要一起玩,我想的并不是滑滑板,而是可以代步,因此,他玩的是双翘板,我玩的是小鱼板哈哈哈。
滑滑板的感觉很好,那段时光,滑板的碰拳礼节很酷,但是在练技巧过障碍的时候,也是比较枯燥锻炼人的,有一次滑小鱼板代步的时候,在上课人群高峰中在一个台阶摔了一个瓷实,相当丢人。滑板精神驱使我就在那个台阶练习克服困难,正是那一年的滑板,锻炼了我的勇气和不服输的品质。
滑滑板,在我母亲眼中是坏孩子的表现,所以她一直认为我变坏了,因此那段时间和母亲有一些争执,后来也和我接触的大多数运动一样,学完ollie后,渐渐就不太玩了,更主要是因为老白滑的越来越好,他渐渐加入和高手为伍了,我自己也不太坚持了。
大挑杯
The Challenge Cup
作为“农科才子”不参加竞赛怎么证明自己呢?校级的大挑杯(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起初我是抗拒的,因为我没有任何比赛经验,担心这个会影响我的学习,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参加些创业创新类竞赛,对于科研、奖学金、荣誉评比乃至考公都很有好处。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只是做了技术总监的角色,说白了就是我来完成实验,包括申报论文的书写。这次比赛获得了很高的名次,(我分析是因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是校领导哈哈哈),经历过一次之后,我都是担任申报人的角色了,也就是正儿八经的Leader。
由于这个课题我讲的越来越熟练,后面比赛也就越来越有信心,从学术科技打到创新创业,从校级做到国家级,那段时间可以算得上人生小巅峰了。
知青下乡
Sent-down youth to rural areas.
有一说一,当时有点飘了,现在回想起来,人在做梦的时候,给自己画的饼也会不切实际,再加上当时花呗开始盛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我也开始用花呗喝起来了星巴克,办起来了会员卡,甚至开始幻想用苹果MacBook工作的感觉了……
因此我把我的大三的农场实习定义为“下乡”,我们五个人都选了那里,命其名曰有个照应,其实就是想一起玩去了。我可不是想玩的,我是想准备考研了,我一直觉得保研是学神可以做到的,我虽然好学,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出类拔萃。要不是蒋总告诉我,我可能没想过保研,当时拿着本英语红宝书,就准备在不干活的时候背背单词呢。
但真到了地方傻眼了,为期两个月,在一个偏僻的小农场,里面就是就住着三个人,看大门的老两口,和一个育种人员,还有一个育种人员晚上开车回家。为了欢迎我们到来,买了两麻袋西瓜和两麻袋黄瓜。后来才知道,60天公司给我们的水果就是这两麻袋西瓜,当然半个月后基本就都坏了,黄瓜是菜,一日三餐的凉拌黄瓜。早上凉拌黄瓜配馒头;中午菜好吃些,烩菜、凉拌黄瓜配米饭或面条;晚上如果有剩菜就热剩菜,没有剩菜就凉拌黄瓜配凉馒头、有的时候是馒头配西瓜。实习结束后的一年我都没吃过黄瓜,老太太的米饭没熟过,我和同行的耗子天天打趣道:今天牛排几分熟,其实就是指米饭有多生硬。因为在农场是夏天,再加上我们离旱厕比较近,蚊虫有很多,女厕所门口还有一个马蜂窝,再加上突然出现的小蛤蟆,真是难为这些女孩了。院子里养了许多鸡,看着鸡越来越少,我们一个没吃到,后来才明白全被司机带回去公司孝敬老总了。现在想一想那段日子挺操蛋,洗澡没水了,我摸索着学会了修水管;无论太阳天还是下雨,每天照样上工干活;帮女生抓蛤蟆,抓到以后我看着它,它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我……
苦中作乐
Make fun out of hardship.
耗子家里随不是神秘富豪,但作为家里的独子,集全家族溺爱于一身,细皮嫩肉的在那个屋外暴晒屋里潮的环境里,过了几天就起疹子了,晚上痒的睡不着,刚开始生病请假,再过段时间就打道回府了。蒋总和我倒是乐观,在田间和同学们组队打王者,喊老白和段局轮流放哨,在大夏天坐在苞米田(玉米地)也是一种遮阳的好方式;我和老白还比赛吐水和扔拖鞋,回厂的路上给同学们丢苍耳搞恶作剧;段局喜欢听张学友的歌,在工作的时候就放,放着放着,我发现我们组的女生都会跟着唱了~那段日子我倒没有瘦,为什么呢?因为我吃完饭就步行至镇里的超市买零食了,鸭爪、猪蹄、花生、啤酒……这村里的物价真的不高,隐约记得大窑好像3元一瓶,当时大窑喝的好开心。
这段日子是我的转折点,第一件大事就是我听说我的成绩可以保研,因为我转专业的班级是普通班,一个专业的所有班级才有一个名额,虽然自称“农大才子”,但只是想占才子的“风流”,我是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可以保研的;第二件大事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选择了,对于这种汗滴禾下土的日子,我到底行不行,现在是实习偷懒没人计较,但将来工作了怎么办?或许这真的是我以后的职业吗?第三件大事是我戒烟了,戒烟有点迷信色彩,因为我内心里也渴望保研,希望不抽烟可以心诚则灵,梦想成真,一狠心就再也没抽过了。
返校的时候,我们写了好几封信,藏在枕头下面,都是一些吐槽的话,给后来人一点惊喜和安慰,然后就飞奔坐大巴了,生怕被人先发现了,真刺激。在返校的路上,我就暗暗想着四个大字不是“你滴寒王”,是“放虎归山”,蒋总也跟我说了他准备创业的事情,这次我终于可以放手来干自己的事情了,学校,我回来了!
第四章 第一次坐上飞机
插叙:一点感悟
A little insight
记得是去年11月我正式提出做新媒体的计划,网络世界太快,我现在B站就有7.5K粉丝了,前段时间为什么没有继续更,因为我又搞起来了小红书,一个星期粉丝量突破1.5K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纯纯依靠文字输出的知乎粉丝就少的可怜了,上周刚刚破200,实话实话就会感觉写作热情降低了,但是对于公众号并没有,因为这个里面的读者是真的又在看,坦白讲对于这些新媒体平台,将来如何布局我还没有太清晰的规划。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件事情前期规划的再清晰再明确,一旦开始着手往后做了,这个规划大概是赶不上变化的。就好像我当时对考回家乡规划的很细致,但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来到了长三角。书接上回
我爱坐飞机
I love taking airplanes.
放虎归山后,我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去了学院确认自己的学习排名是全院第二,我是普通班的学生,前面有个50人的火箭班,前面第一是火箭班的,超越了99%的火箭班同学,心里还是有点得瑟的。随着可能结果,我也就知道了,我是可以拿到属于普通版那唯一的保研名额的,对于读研我除了报了老家的还报了武汉的、南京的、北京的。
那段时间里,大家仿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做起了冲刺,段局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别看他平时不近女色,就知道在宿舍打游戏,偶尔也会看看历史,读读文学,那段时期金庸去世了,他就喜欢和我讨论金庸和文学,不喜欢社交但也不拒绝社交,但是在考公这件事上的反应是真不糊涂,从大一就说要考公回小镇,四年没改过主意,实习回来后就考公-打游戏交替进行了;蒋总一直是一个充满精力的人,比我精力充沛的多,而且非常具有商业头脑,属于智商情商都很高的那种,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我也喜欢请教他一些商业问题和社会的人情世故,跟着他做过一点项目,他自己有一个小货车,上学期间就创了两次业了,实习结束后就开始出差搞毕设了,但竞赛都一直又在参与,我问他有着机会要不要读研,他也是还在考虑;相比之下耗子让我有点小小担心,因为他真的不太爱学习,太爱玩了,一天到晚就往网吧跑,有时候几天不见面,但喝酒准由他,为人很和气,我们喝酒的时候讨论将来干点啥,他说他也不知道……老白在实习回来后也犯了愁,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嘛去,老白表演欲很强,大一做过up主,带着个自拍杆和我们出去玩就一直录,本想当个网红,但是看着自己账号半死不活的样子,实习回来有准备读研了。
我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我实现了第一次坐飞机,因为实在是受不了半夜赶火车然后深夜到内蒙的绿皮火车了,两个小时到内蒙,方便很多;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也可能因为自己心态飘了,在当时消费主义盛行的氛围中,感觉坐飞机很豪。
但在申请保研的时候还是被现实打了一巴掌,之前从农学到植保的想法看着很美好,但是现实才知道,一些好学校因为本科没有植保的一些基本科研素养,就把我婉拒了,我们本科当时没有人接触到分子实验,培养皿也都是玻璃的自己洗自己晾,分子实验对于我们太贵了,这也确实让我在读研的时候,感觉做起实验来上手有点慢。
2019年10月份的那段日子,真的是我人生最纠结的时刻了,家乡和南京看似只有三年的选择,实际关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了回家我就可以找个本地老婆,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了;去了南京我就不想再回家了,想着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的平台,走向长三角,搞经济去了。在酒店里我纠结了好久,在这里我改编鲁迅《狂人日记》里的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入关”。”
突破山海关
Break through the Shanhaiguan Pass.
在南京面试的时候,我看到人才辈出,当时真感觉自己够呛很被录取,面试结束后我就有一丝挫败感,在校门口不安地渡步。但当我收到现任导师的通知后,我知道自己稳了,所以我一直很感激我现在的导师,如果不是他选择了我,我根本就没有来南京的机会,也更不会有后面的这些故事。飞机从南京起飞,当时外面乌云密布,飞机晃来晃去,我当时还开玩笑是不是自己无福消受,当轮胎接触内蒙土地的那一刻,我知道属于我自己的旅程起飞了!
小结
summary
以上和后续的文字我都是以化名表现的,文章的解析我也会最后来个解释,截至目前我最巅峰的时期还是2019年的本科时期,社会还不流行内卷这个词,中国还在和美国打贸易战,世界还没有疫情。后面本科加读研的疫情三年,我打算一口气讲完,要不然太痛了……
终章:无间道
Epilogue: Infernal Affairs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2020
2020
段局如愿上岸,疫情给他充足的备考时间,考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蒋总在接触到本科导师后,面对疫情,选择暂停创业,考研读研去了;耗子也迎来了他的毕业,本来也没什么雄心壮志的他,回到老家自己家的工厂,继承父业去了;老白在疫情开始的时间里很焦虑,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考公也是三分钟热度、考研也是三分钟热度,面对疫情,感觉还是网上直播不出门不会失业,毕业自己回家去当博主了……
这里面只有我选择离开内蒙这片土地,想着同学口中的大城市“南京”走了。
壮志与实验室
Ambition and Laboratory
我相信很少会有人喜欢疫情,疫情困在家里的八个月,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我跟着跑过业务、做个机关的实习生,属于在社会上实践了几个月,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接触的到,这个象牙塔的心就不安稳了,真的通知开学了,反倒是不舍了,工作做的还不错,重新去上学不知道还行不行了。
从湘哥到湘总,这个外号看似高了其实远了,我喜欢的还是耗子喊我的“湘哥”,好亲切。研一的我就是那种看起来很欢乐但内心很痛苦,犯得最大的失误就是我还带着本科生的心态读研,我还渴望复制当时本科的景象,依然对别人掏心掏肺,帮助别人,做这做那,但是现实给我狠狠上了一课,一个环境的磁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现在回过头看就是自己没有摸清环境的磁场而冒然采取行动。这就给我狠狠的一击,好在我是研一,还有很多师兄师姐,一个师兄告诉我这很正常,有很多时候,“你把别人当兄弟,别人把你当小丑,但你要明白,善良是一个很珍贵的东西,要爱惜你的善良。”这句话是真理,虽然我有时候还是会被现实上一课。
在本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我,很快吃到了败仗。而且这里的学生都好优秀,论卷真的很难卷过这些人,永远会有比你起的更早,走得更晚的人,这让我第一次陷入怀疑,也不在那么健谈了,我是一个需要有空间充电的人,本科我可以上完课去实验室、去自习室、去教室,但研究生只有三点一线,让我没有充电的地方,这也让我感到一种痛苦。现在来看,我刚来有很大的不适应,而我又给自己设立了太多约束,比如帮助别人,制造欢乐,组织活动……反而造成了很多不愉快,这也导致了我加重了自我怀疑。当时就只有一个目标,不愧导师对我的选择,好好工作三年,然后早点毕业。
迷茫与学生会
Confusion and Student Union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前辈写道:“当你感到事业或者工作不如你意的时候,不如开辟你的第二战场”,现在看来,研二的我就是选择开辟了第二战场。我在研一加入的研究生会,也许是因为那里的人不会总是见到,类似酒吧效应,反而见一次面感觉很开心,渐渐的在那里我的能力得到了一点施展,后来竟然当上了主席。后来我也总结过了,像我这种人,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的,我就是斜杠青年本杠,但与本科不同的是,这一切我都是偷偷在搞的,曾经舍友还说我这个叫“无间道”,我觉得好切记,为了不耽误白天的研究,我都是晚上10点之后再处理一天的学生会的事务,有一种时差的感觉。白天的会我会安排在中午13点午休的时候,有时候实在躲不开的学院活动,我就在比如摇菌或者水浴的时候,利用那半小时的时间,在活动室门口再脱了白大褂进去。那段时间虽然很忙碌,但真没耽误一点课题进展,关键是我的心态慢慢出来了,慢慢适应了研究生的这个磁场,这就是创作价值。
回归与再出发
Return and Restart
研究生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我恋爱了,这是我们的初恋,在学生时期的尾巴,品尝了一口校园爱情。我很爱我的女朋友,由于疫情我们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感谢有她的陪伴,我们可以吐露彼此的心声,互相鼓励支持,也让我这个坚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
此次衔接《激扬三部曲I:求职》
研三的我选择了回归本色,我就是一个有爱心、热心肠并且幽默的普通人,我不想隐藏起来自己的优势,就好像纳瓦尔宝典一样,在做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你更拿手。但是我不会滥用自己的善良,在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我依然会真心待真心,为真正的江湖人而江湖,但我懂得人要先了解再判断的道理了……
有种说法是世界正在趋于保守,我也感觉出来了,现在说话越来越严谨,可以聊的话题好像也越来越少,能开的玩笑也越来越少,但我会再次陷入研一的迷茫和,让一切随遇而安就是最合理的选择。回归代表着回归我本来的样子,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一个局中人。再出发就是想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大价值,传播更多正能量的东西,也不辜负自己的天赋,我很享受,好像天生就是做这个。对了前段时间,耗子发朋友圈说他要结婚了,这让我对其他三个人的去向很好奇,段局稳定输出之外,经过疫情蒋总准备考编了,而老白继续不知所措,申请了读博。
我们这五个人的旅途好像才刚刚开始……
彩蛋1
Easter egg 1
从刚上学的情怀,再到从中习得的技能,最后到领悟到我的价值这就是我从15岁有志于学到研究生毕业这10年求学经历的总结,也是我完成激扬三部曲II的主线。而我的研究生时期,就是我发现我的价值可以从实验室到学校再到社会的感悟,任何一条道路的背后必然有付出,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就好像我做第二战场的尝试,为了不耽误实验,那就要牺牲掉自己的所有休息时间,我的公众号都是在周末才写,比如这一篇就是五一期间连更的。
彩蛋2
Easter egg 2
本篇文章归类其实就是小说,小说也就意味着是一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均属虚构,耗子、段局、蒋总和老白这四个人,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他们好像你我身边一个模糊的人影,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
小红书/B站/知乎:外八YYDS
首发于公众号:想起杨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