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城间小儿爱捶丸

2023-02-21 21:37 作者:未央居士  | 我要投稿

在现代的体育运动中,有一种体育运动往往被人们和优雅联系在一起,这种体育运动就是高尔夫球。

高尔夫球这种体育运动,起源自15世纪的苏格兰。高尔夫球运动具体的比赛要求是在球场上把球依次打进按顺序排列的9个或者18个球洞,在这过程中需要躲开天然或者人为设置的障碍。在现代社会,高尔夫球这种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于高尔夫球的球类活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项球类活动就是捶丸。

1.捶丸的起源

捶丸这个运动项目,一般认为它是起源自唐代的步打球。

步打球这种体育项目,它的具体过程除了不骑马以外,和马球运动大体上是相似的。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有一首诗作,这首诗所写的就是当时的男子参与步打球活动的场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而比鱼玄机生活年代更早的诗人王建,在他的《宫词一百首》中也记述了宫女参与步打球活动的场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这首诗作讲的是寒食节当天,宫女奉命到宫殿前表演步打球给皇帝看。而“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则说明了当时步打球活动具体的比赛形式是两队竞赛的,每队人数相等,所以称一半,而在活动中胜出的进第一个球的队伍,整支队伍都要走到皇帝面前跪拜,然后继续比赛,最后双方谁的进球数量多,谁就赢得胜利。我们在古代的壁画中,就可以看到描绘步打球的画作。

榆林窟-南窟 15窟 五代壁画


这是一幅现存于甘肃省酒泉市榆林窟的壁画,在榆林窟第15窟的南窟墙壁上,就绘制着一个小童伏跪在莲花座上,左手持着一个圆球,右手正挥动着一个偃月形的球棒。步打球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很强的对抗性,但是到了宋代,从步打球中演变出一个新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运动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捶丸。

那么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捶丸这种新的活动形式呢?原本的马球运动,需要骑马,而且对于场地也有严格要求,由于马匹昂贵和场地受限制,所以到了中晚唐时期,马球运动就已经演变成为步打球,保留马球的规则和相关用具,但是要在地面上徒步以球棒击球进入球门来决定胜负。虽然此时这项活动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还是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到了宋朝建立以后,在中晚唐改良的步打球的基础上,宋朝人把球门变为球窝,解决了比赛场地的问题,使得这项体育活动可以不受地形限制活动顺利进行,而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捶丸。

在了解了捶丸运动的由来后,有几个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历史上都有哪些历史人物和捶丸这项体育游戏有着不解之缘?捶丸游戏中又有哪些规则和讲究?

 

2.玩球,也是要讲规则的:捶丸游戏的规则和讲究

历史进入元朝以后,出现了体育史上第一部专业的体育书籍,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丸经》。《丸经》这本书成书于公元1282年,这本书作者的真实姓名已经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他的署名叫“宁完斋”。

根据《丸经》这本书的记载,捶丸游戏的场地可以是平地、凸地、凹地、草地,甚至斜坡地也可以进行捶丸游戏。在每次游戏开始之前,首先在场地地面上画上一个大约一平方米的球基。而在距离球基数十步甚至百步的距离之中,挖上一定数目的球窝,然后每个球窝旁边都竖立一面彩旗以标志球窝的具体位置,一个捶丸的比赛场地就这么大功告成了。

捶丸使用的工具叫做棒,这种球棒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共有“杓棒”、“朴棒”、“撺棒”三种。这些棒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打出不同的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在比赛时,参赛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全副、中副、小副球棒,全副有10根球棒,中副有8根,小副少于8根。

捶丸比赛用的球,一般使用赘木制作而成,这个赘木就是我们常说的树瘤,这种木头本身的纤维绞结在一起,可以说是比较坚固牢靠的。在制作捶丸比赛使用的球时,重量不能太重,太重了打起来费劲,太轻了也不行,击球出去后会发飘。

比赛场地有了,球棒和球都准备好了,球准备齐了,比赛就可以开始了。参加比赛的球员要从球基处将球击入球窝。在三棒之内击入的人,得到一筹,比赛中触犯规则的人有两种方式处罚,一种是少算一筹,另一种是倒扣一筹,最后按得筹多少决出胜负。

3.宋元之人喜捶丸

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捶丸大都是石头和瓷质的,木质的捶丸由于保存困难,所以发现不多。早在中晚唐时期,捶丸就在蜀地风靡开来了,在现今成都体育学院的博物馆就收藏有一枚捶丸球。


唐代捶丸(现藏于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
南宋彩绘螺旋纹捶丸(现藏于浙江长兴太湖博物馆)


图片二里的这件捶丸,就是一件瓷质的捶丸,它是南宋时期的吉州窑烧制的。名字叫彩绘螺旋纹捶丸,它是浙江长兴的考古工作者在1975年于长兴电影院工地出土的。这件文物现藏于长兴县太湖博物馆,捶丸这项体育活动在宋代是一种全民运动,上至皇帝下到官员百姓,都深深着迷这种体育运动,在这其中就出现了不少为捶丸运动痴狂的历史人物,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有一个外孙叫滕元发,根据南宋人范公偁《过庭录》的记载,这个叫滕元发的外孙就是捶丸的狂热爱好者,范仲淹每每劝说自己这个外孙不要痴迷于捶丸,但都没有效果,最后范仲淹只好选择将外孙捶丸用的瓷质捶丸砸碎,才让滕元发收心用功读书。

2021年的时候,考古人员在杭州市孝子坊、岳王路这一地块发现了两颗南宋时期的捶丸,小巧玲珑,十分可爱。考古人员认为这应当是南宋时期平民百姓捶丸游戏使用的捶丸。

考古学家发现的南宋民间使用的捶丸

那么在宋元时期的捶丸游戏当中,有两位顶级玩家。这两位玩家都是皇帝,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另一个是金章宗完颜璟。皇帝玩捶丸游戏,所使用的器具,自然要比平民百姓的精致许多。根据《丸经》的记载:“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深求古人之遗制,而益致其精也。”这段话意思是说宋徽宗和金章宗两位皇帝非常喜欢捶丸这项体育运动,他们比赛所使用的捶丸要放置在专门的锦囊当中,比赛用的球杆更是镶金嵌玉。

历史进入元代以后,捶丸游戏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元杂剧《庆赏端阳》中就有这样一段旁白,说:“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在元代人看来,这一枚小小的捶丸,你玩它技艺的好坏甚至可以和武艺相提并论,和射箭一样是值得炫耀的才艺。不少中外体育史学者认为,随着元代历次的对外战争,起源自中国的捶丸游戏被蒙古人带到了欧洲,为后来高尔夫球运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捶丸不仅在中国风靡一时,在当时的周边国家比如说朝鲜和日本,都深受欢迎,朝鲜的医官还向李氏朝鲜的开国皇帝李成桂建议过,多多进行捶丸运动,活动身体,才能够长久保持健康。

4.捶丸绝唱明宣宗

明 ·商喜《明宣宗行乐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历史进入明朝以后,捶丸这项体育活动迎来了最后的繁荣,明朝灭亡以后,捶丸运动也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在这段捶丸运动最后的高潮中,也涌现出了一位精于此道的高端玩家,他甚至因为捶丸玩得好而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嘉奖,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仁宣之治的开创者之一——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宣德年间有一位宫廷画家名叫商喜,他创作了一幅绢本画叫《明宣宗行乐图》,在这幅图中就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御园中参加或者观赏射箭、蹴鞠、投壶、马球和捶丸的场景,我们着重说说明宣宗朱瞻基的捶丸故事。那么根据《明实录》的记载,在永乐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现在的故宫东华门外组织文武百官进行捶丸和射柳这两项体育活动。这一年皇太孙朱瞻基才刚刚15岁,但是当他上场比试射柳和捶丸的时候却是百发百中,大臣们纷纷为皇太孙的高超技艺喝彩,这让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十分开心。于是明成祖朱棣说了一个上联,叫“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听到以后立即叩头谢恩,对道:“一统江山日月明。”看着小小年纪的朱瞻基就已文武兼备,明成祖朱棣欢喜不已,当场赏赐给他名马、锦缎及蕃国布匹。


城间小儿爱捶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