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怎么护理口腔?这15个误区危害深远!
很多人在洗牙后感觉不得劲,一方面是刚洗完牙,感觉不适应,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对洗牙后的口腔护理存在误区,错误操作导致的口腔不适。洗牙后怎么护理口腔?具体有哪些常见的误区?下面就为大家讲解。

误区1:洗牙后食用过酸过冷的食物
刚洗牙后的两天以内,不要吃过酸和过冷的食物,因为在洗牙后牙齿会变得比较敏感!
误区2:洗牙后频繁食用易染色的食物
刚洁过牙的人,应该尽量少吃能"染色"的食品,如酱油、带有颜色的饮料、葡萄酒和蓝莓等,同时,也要少抽烟。
误区3:洗牙后不敢吃太硬的食物
一些质地较坚硬的水果或蔬菜,如苹果、四季豆、胡萝卜和芹菜等,会在咀嚼的过程中"洗刷"牙齿,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中的酸性物质,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奶制品,尤其是含钙高的牛奶也能美白牙齿。

误区4:盲目进行喷砂洁牙
喷砂洁牙用的钠盐颗粒比牙釉质的硬度要小很多,对牙釉质伤害不是特别高,但它对技术、设备要求极高,操作不当会导致牙周组织受损,出血甚至发炎!
误区5:清洁焦虑,过度刷牙
需要认真仔细的刷牙,但不要过度,不要太狠,避免软组织发生溃烂。
误区6:觉得不适应就老去舔、摸牙龈
很多人喜欢洗牙后用力吸吮,或用舌头舔拭、手指触摸牙龈,这样容易刺激本就敏感的牙龈,导致出血加剧。此时需要24小时候,用轻柔的力度开始洁牙,切忌用手扣、舌头舔。
误区7:洗完牙后当天就用牙线扣牙
洗牙后24小时内不要用牙线、牙签,以防止出现意外的出血不止的现象。
误区8:洗牙后横向刷牙。
洗牙后切记,刷牙方式不要横刷,这种刷法会极大程度地磨损牙釉质,刺激口腔,让牙龈变得更敏感,甚至引发牙周炎、牙龈炎等。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而且手法要轻柔。
误区9:洗牙后频繁用漱口水
洗牙后不建议频繁用漱口水,偶尔用一下可以,能清新口气,太频繁的话里面添加剂很多,容易刺激口腔牙齿。

误区10: 洗牙后不勤于洁牙
洗牙后需要养成勤刷牙的习惯,这是因为洗牙后牙釉质会受到损伤,从而让细菌更容易在牙齿上堆积,而细菌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垃圾正是牙结石所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洗完牙后不勤刷牙,就很容易导致牙结石的产生。
误区11:觉得是洗牙让牙缝变大了、变敏感了
洗牙后的牙齿常常会看起来比较长,牙缝也会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发炎的牙肉不再肿胀、牙肉恢复健康。洗牙后的牙齿对冷热会有点敏感而感到酸痛,这种症状都是暂时的,通常一周左右就会消失。若酸痛症状一直存在,可以考虑使用市面上出售的一些抗敏感牙膏,一般使用一个月左右多会改善。
误区12:频繁洗牙
洗牙还是不宜频繁进行的,每年两次就可以了,不宜过多。因此大家应该多注意对洗牙的成果进行维护,特别是在牙龈沟、牙缝、牙窝等普通牙刷难以清洁的区域,这些地方也是牙病的高发区,要特别注意清洁!

误区13:没有选择电动牙刷、冲牙器等洁牙工具
洗牙是锦上添花,要想全方位提升口腔清洁效果,还是需要提高日常清洁的效率。其中电动牙刷和冲牙器是牙医非常推荐的个护神器!可以全面清洁牙病高发区如牙冠、牙背、牙龈沟、牙缝等位置,避免牙菌斑滋生,预防和改善各类牙病!用起来还省时省力,长期使用还能清新口气、亮白牙齿。

但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牙齿状况十分糟糕,健康率不足1%(如下图),几乎人人都有口腔问题。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对电动牙刷和冲牙器的选购是挺有讲究的。

要注意很多品牌也会有伤牙风险!尽量选择震感均匀、频率跨度大、不伤牙的专业品牌,比较推荐的是飞利浦、洁碧和扉乐,但飞利浦、洁碧力度太强,不太适合根管治疗人群。
扉乐是公认最专业的“不伤牙”品牌,被众多权威媒体列为“性能排行榜首”,清洁力一流伤牙率最低,其性能媲美多款千元产品,经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高效清洁下降低80%摩擦伤害!还是业内首个提供正畸刷头的品牌。之所以强悍,源于专注死磕!不搞花里胡哨的功能,没有多余型号,多年来死磕一款产品,升级迭代二十多次,从不做广告,靠着牙医推荐火了。
误区14:觉得洗完牙后就不会有牙结石了
洗牙后尽管牙齿变得很干净,但若是忽略了后续清洁,牙结石会很快再长出来,所以应勤刷牙及使用牙线。

误区15:盲信超声波结石去除器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超声波结石去除器,说是可以自己在家洁牙。这种超声波结石去除器,如果自己使用不当非常容易划伤牙龈,破坏牙釉质,不要瞎用。

以上就是关于洗牙后口腔护理的16个常见误区,大家看自己有没有中招呢。洗牙还是很好的,但加强日常清洁更重要,电动牙刷和冲牙器都会是很好的帮手,大家可以尽快用起来,但要注意一定买专业不伤牙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