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玩过的球拍



stiga oc st


正手狂飙反手月球,这只底板正手发力弧圈球威力很大,手感像弹簧,很软弹,但是似乎弹簧的有点夸张了,台内小球和防守也是乱弹,感觉这只底板就是要进攻到底,控制、防守、过渡它几乎没有优势,反手也有需要腰上用很多力,球才能甩出威力。当时就寻思着有没有硬挺一点的oc,这样会更好打。
2.banda carrera ,banda Carrera rs




底板的做工是瑞典制版的巅峰,干燥好,气孔明显。carrera 对应stiga ae,carrera rs 对应stiga eg也有说是对应stiga caliber wood,版型则是老瓦的水滴形,所以控球一流。
banda carrera 整体形变很好,手感极强,上台率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不论对方怎么拉球、扣杀,只要能用拍子能碰到球,都能把球回到对方台上,反弹回去的球威力也很大,底劲充沛,配上两面yasaka mark v 拉球弧圈很拐,对手对拉找点很不适应。不知道班达这只底板为啥这么冷门,没有老瓦签约就这么惨。
carrera rs 强调局部形变,厚很多,大心就达到了跟整支stiga oc的厚度,力量很大,轻轻档球,回球的速度和力量都不小。但个人感觉并没有banda carrera那么好打,可能是打法原因,banda carrera更偏弧圈。我朋友很喜欢这只。
3.donic waldner dicon(红瓦木)水滴版

donic的水滴跟banda还有点不同,多尼克的水滴拍面更小的一大,更窄,班达的更圆胖。水滴的长度倒是一样,只是手柄班达更长一些,多尼克的水滴和非水滴手柄都一样长(感觉是为了省人工),所以感觉班达的底板拉球力量和控制会优于多尼克,毕竟班达面板更大,拍子柄长,重心和力臂都更好。
这只底板虽然是oc结构,但是感觉跟oc差别比较大,拍子比较硬挺。手感实,脆弹,易上手,感受是云杉的硬挺度比较强。打起来比较省力,而且台内确实是宣传的指哪儿打哪儿,配上两面 yasaka mark v,是练功和实战的神器。
此版中近台打透力才之后,威力不俗,但是退台没什么劲,大心韧性不够,虽然大心脆弹,但是有点木木的,因为击球感比较实吧,oc结构的底板,击球感实的,底劲都不会特别强。试过贴老瓦以前的胶皮nittaku jo, 难打至极,所以当时推测老瓦使用的瓦木并非这把,而是实心柄的waldner off,后来老瓦退役,donic推出了复刻版的waldner off的确印证了这点。
感觉这款定位就是初学或者进阶者,其实是普及版本的瓦木,并非老瓦以前打的那支,朋友说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偏好这只球拍的手感和上手度,老瓦用的那支以前销量并不好,donic才不做了。
4.donic waldner allplay 水滴版


这只板是stiga ac的结构,但是薄很多,手感比较好,因为很薄,所以不能贴max的海绵,被建议贴的 yasaka mark v 1.5mm的海绵!很好打,拍子轻,手感和力量都不错,几乎就是靠底板形变和咬球打出的威力,这种乐趣现在尝不到,因为40+的球太大了,水滴版本的allplay 多尼克现在也不做了。
5.donic waldner senso v1 (黄瓦木)水滴版

这只板也是stiga ac的结构,板子厚很多,力量和旋转是当时waldner 水滴系列里面最强的,弧圈球质量很高,挡别人的弧圈球,回过去的球落桌子上是会拐弯的。适合实力派的打法,畅汗淋漓。朋友也试过非水滴版本的,说非水滴版的威力更大,他说黄瓦木的设计和水滴不是非常搭,所以更推荐非水滴版,黄瓦木的水滴版,目前多尼克也不做了。
6.banda allsafe




我不是削球打法,纯猎奇试手,因为老stiga的这种水贴尾标第一次见,感觉很新鲜,随便贴了两张银河月球就去打了,削球拍,所以手感自然相当好,但也是水滴版面,所以支撑力还不错,拉球也够转,还不错吧。削球板通常版面较大,这把水滴型的就是特别的存在,但有喜欢打削球的玩过,说很喜欢。
7.donic persson power play


朋友送的,胶皮贴的是佩尔森年轻时候的御用胶皮skitt coppa,虽然是7夹,但是拉球有5夹的整体形变和感觉,属于弧圈和快攻兼备的产品,但我还是喜欢5夹,所以打了几次就没再打过。
8.banda allround

朋友送的,猎奇向,倒水滴型,大概贴的1.5mm或者1.8mm的729胶皮,还可以吧,略微震手。
9.donic UP ULTRA POWER 水滴型

台湾代理的定制品,朋友送的,stiga cl结构,两面donic acuda s1,感觉硬重,虽然论起来弧圈很威猛,但是不是很喜欢,有人说水滴根本不适合这个拍子,喜欢7夹快攻的可以买普通版。
10.Darker Legato 2A




朋友送的,达克的低价产品,但是做工极好,拍柄古色古香,会误让人以为是几千块的产品,曾经在球馆,我的几只多尼克被一个觉得贵就是好东西的油腻大汉嗤之以鼻,他看到这只达克便赞不绝口,谁知道这拍子只是两三百而已😂。
ac+结构,力量旋转都很不错,配上yasaka mark v 2.0mm 实战很强,也适合练球,我拉弧圈球发力拉扯海绵的感觉就是靠这把练的。不过40+年代肯定厚度不够了,今年达克推出了7夹版本的Darker Legato 作为40+产品,但是手柄没老版好看,老版应该不再生产了,新版怎么样也不清楚。
朋友最近又找我要这只拍子,回去给他朋友练球,感觉这拍现在真的合适40+球吗。。。。

11.banda allround light




这应该是班达水滴球拍里最好看的一只,不过很遗憾,只是过了一下手,并没有试打过,当初从朋友那儿搞过来,看它好看准备收藏,收了他送的几只球拍之后,他提出想拿回去练球,当时我已经找到纪念瓦木这把神器,这只就给他了,他送过我不少乒乓球的器材,不答应都不好意思,难怪古人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捂脸],简直金玉良言😂😂。我当时怎么不先打打看呢。
12.红双喜 032


朋友送的,不知道为啥送这个给我玩,太硬太重了,需要老派的快攻打法才觉得爽吧,打一次就吃灰了😂。
13.donic waldner senso carbon v1 (瓦碳)





虽然买到了把nittaku的瓦碳,但是看它稀有还是没舍得打,弄了把多尼克的,两面nittaku jo,瓦碳是waldner allplay 加了两层薄碳而来的。手感像纯木,碳层加强了速度和支撑力,各方面比较平衡,但是手感的一体度还是不太好,发力有碳素的力量出来,有点断档感,而且绝对力量也不太大,是旋转驱动质量,并且需要基本功和发力比较好才能打出高质量的弧圈球,一般人使用恐怕会觉得软手软脚和不够力,这不是板子的缺点,缺点是我们!!!
14.donic waldner offensive(复刻纪念版瓦木)


此版应该的确是老瓦巅峰期所使用的,它既有红瓦木硬挺指哪儿打哪儿的特点,也有oc那样软弹簧的手感,兼具局部和整体形变,大心韧性较强,退台拉球底劲一流,配上nittaku jo 皮付(硬海绵版本)是绝配,前冲弧圈球下扎。曾经一度以为就至烧了,但没爽一两年,ittf改革用了40+球,nittaku jo的上胶就显得抓球制造旋转的能力不够了,曾经底劲充沛的底板面对40+也显得有些单薄,好在制造商Wood House后来根据40+的特性对他们旗下的oc类底板都进行的调整,大心加厚(提高力量和支撑力),云杉减薄(减少云杉的弹性,增加大球的控制能力),所以这只瓦木又可以打40+了,只是胶皮暂时没有找到最满意的替代品😂,也是够蛋疼,下次尝试买张 yasaka mark v m2 皮付看看。
不过斯蒂卡貌似不是这样调整它们的产品的,因为它新出的红豆木,云杉并没有减薄,但是也感觉不是很好打,偏快弧型底板,弧圈并不是特别好。
40+对瑞典木屋和斯蒂卡应该都是一个挑战,因为纯木旋转是优势,而改革严重削弱了老五夹的优势,并让它们失去力量。
下图是Wood House对器材的调整(云杉减薄、大心加厚,yeo、红瓦木、纪念瓦木、g5都有了这样的调整):
旧版本donic waldner offensive:


新版本donic waldner offensive:


旧版本yeo:

新版本yeo:

旧版红瓦木:

新版红瓦木:


感觉wood house做的五夹更偏弧圈一点,斯蒂卡越来越偏向快弧,喜欢弧圈的可以买wood house的产品(yasaka,donic,nittaku等一些瑞典底板都是wood house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