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3)西方古代思想

2023-07-22 00:15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2.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

  • 科学与哲学的区别,是【道与器】的区别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 科学是器的工具,哲学是论道的工具。
      科学是我们领会了某种哲学后,去履行道的工具。

  • 西方论道起源:也是起源于大痛苦,就是城邦之间的战争。第一个哲学学派叫做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一代目):提出水是万物之源。意义在于他对这个世界摆脱了神话的想象,用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是理性最初的觉醒,史西方哲学的起源。

  • 阿纳克西曼德(二代目):水作为本源不恰当,毕竟有些东西是绝对干燥的。提出无限者是本原,无限是指原始的、未分化的混沌的物质。

  • 阿纳克西米尼(三代目):无限者太含糊了,无法把握。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是指一种普遍的媒介,事物与事物间彼此相互作用的媒介,其实就是之后物理学的“以太”

2.2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

  •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意义在于从自然界中寻找事物的本源,扩展到从一切可认知的事物中确立万物的本源,它开始走向超越感性的道路。

  • 为什么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和谐比例关系,不仅是人类的数学思想,宇宙本身的构造就是这样。比如拉动小提琴的时候,以一定比例来定位琴弦的长度,就可以发出和谐的乐音,而宇宙也想一个巨大的百音盒,数与数的和谐比例就是构成宇宙的前提,只不过宇宙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而已,它是超感性的,只能被理性所认识。

  • 为什么是“超感性”:比如几何学中的平行线公理,点、线、面、体都不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本有的观念,这些是我们理性本来具备的,我们可以再理性上确认一个纯粹的“点”——它没有长度、没有面积、也没有体积。

  • 两个世界:毕达哥拉斯认为几何学是一门纯粹理性的学科,不依赖于任何感性材料,从这时起就开始有了两个世界的区分,即可知的世界,以及可感的世界。

    • 之所以做出区分,是因为可知的世界似乎并不依赖可感的世界,比如并不是我们首先见过了很多三角形的物体,然后归纳出来了一个“三角形”的几何概念,而是恰恰相反,是我们的理性中先有了“三角形”这个理念,然后从感性世界中找到了一些符合这个概念的物体,或者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产生了一些形如三角形的物体。

    • 我们只需要基于一些公理,就可以在思维中构造出各种几何学概念,从点线面体,甚至到更高维度的几何体,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几何体,但是只要现实中符合几何学中描述形体的出现,那么它一定也是符合几何学中所证明出的一切性质的。

    • 马哲认识论中的,人类认识通常是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点在几何学中就不是这样子的。

  • 为什么人类头脑中会存在这些几何学概念,或者说这些空间关系? 首先,空间是一种认识形式,并不是我们的对象,空间中的事物才是我们感知的对象。而实践是这种认识形式的源泉和基础,人在与现实世界中打交道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才有了空间这种基本的认识形式,以至于到笛卡尔坐标系。而理性则基于这个空间认识形式的基础上,来讨论几何学,而不用关心所讨论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与否。

  • 两个世界的关系

    • 从可知世界中用理性做出的推论,在现实的可感世界中一定会被论证的,现在没验证在将来也会被验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欧几何】【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物理学】

    • 可感的世界是变化的,可知的世界是不朽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件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变化。数学被古希腊人认为是纯粹理性(Pure Reason)的,认为数学所讨论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都来自理性自身,并不借助于外部经验世界的证实,不需要被任何外部经验世界的证实。【阿基米德案例】【ChatGPT】

  • 几何学:其它民族都有或多或少的几何知识,只有古希腊人才真正发展出一门几何学来。

    • 古埃及曾经有非常丰富的几何知识,原因在于尼罗河定期的泛滥,土地与土地之间的地界的界标被冲掉了,于是他们必须在每一次泛滥结束之后重新丈量土地,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让古埃及人发展出非常丰富的几何知识,古希腊人就去埃及学过来不少几何知识。

    • 中国人也有丰富的几何知识。我们听说过一个定理叫勾股定理,西方人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人在这一点上跟古埃及人一样,只是有几何知识,并没有几何学,几何学的成立取决于它领会到它自己的原则。

    • 这个原则就是:不借助对外部事物的观察、测量,自己能推出一整套的公理、推理和推论,它是理性在展开自己隐秘的判断。

  • 重要影响:科学史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的,西方近代的科学观念就是如此,近代以来,一门学问的科学的程度取决于它运用数学的范围和深度。它的思想的渊源就是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宇宙观。【科学与数学】

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细见 [3 西方古代思想](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6d629f8728dbe43c)

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3)西方古代思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