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

2021-09-19 06:43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

选自《考古》 1962年0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队

1956—1967年,我们曾在张家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到丰富的西周早晚两期的居住遗存和上百座西周墓葬。

I960年秋季,我们在这个地区继绩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的规模较小,共发掘了500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屋、井、灰坑等遣迹和墓葬、车马坑等,它们大都是属于西周早期的。这些发现,对1956-1957年的发掘,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

一、居住遗存

房屋共发现3座,其中1座是长方形钱土窑式的,另外2座是深土窑式的。这些房屋保存都较完整。

(一)H205是一座长方形的浅土窑式房屋(图版捌1)»东西长3.95,南北宽3.15米。西、南两壁保存较好,高0.95,距地表深1.7米。房屋的出入口在牝墙偏东的地方,宽0.7米。门外有一条斜坡形小道,通向当时的地面。墙壁较光硬,都用火烧过。屋内居住面也都用火烧过,呈暗红色。居住面的南部较低,北部略高。在屋内东部南壁下有一个圆回形小灶,直径0.55,深0.25米。灶的周壁烧成红色,底部呈靑色。灶内有白色烧灰,幷夹杂不少炭屑。在灶的东边,即房屋的东南角,有一个粗绳纹的夹砂灰陶至,瓮的下部埋在居住面以下。在屋内中央偏北处有一个圆形柱穴2直径0.16,深0.3米,其中残留有少量的白色木灰。房屋的顶部没有发现任何痕迹,从屋内柱子的数量和位置来考虑,可能是四角攒尖式的屋顶。

在这座房屋的西边发现了一口水弁,与房屋相距1.3米。井的平面为长方形,井口南北长1.86,东西宽0.95米,深7米尙未到底。井壁很光滑,东西两壁上有对称的脚窝。这个井的井口是在与房屋的墙壁同一层次和深度发现的,井内的包含物与房屋内的出土遗物特征相同,这种现象表明它和房屋是同时期的,而且有可能是附属于这所房屋的。

(二)发现的两座深土窑式的房屋,它们的形制结构都相同。其中H104保存较好。

H 104是一个直径约9米的楕圆形坑(图一),南北略长,坑口距地表深0.9,坑底距地表深6米。在坑口东部有一条由东向西直达坑底的耕坡土梁,宽约1米,这条土梁将坑底分隔成南北两个小坑。土梁表面有因践踏而形成的路土面,显然是房屋的出入通道。北边的小坑呈圆形,坑底平整,表面涂一层很薄的灰白色土末。在坑的北壁和西壁都有用火境过的递象。南边的小坑呈楕圆形,底部也驶平坦,但居住现象不明显。在大坑的西壁上,离坑底约3米的地方,有一个拱顶小壁笼,宽0.28,深0.3米,彘内壁用火烧过。在北壁上,距坑底深2米处,有一个半圆形的壁灶,直径1.2米,壁灶烧成了红色,灶底很坚硬,显然是长期烧火的结果。上述两个遗迹,由于距坑底较高,它们的用途以及如何被使用都还不能解释得很淸楚。

在坑内没有发现柱穴,也没有发现任何屋顶的残迹。但从坑内发现大片的从坑口或坑壁倒塌下来的生黄土来看,可以肯定原来的坑口决不是像现在那种露天的样子。

二、墓葬

这我发掘的墓葬很少,只有4座,另知妊有1座车马坑。车马坑埋一辆车、两匹马,车后埋一个殉葬人。车的痕迹不淸楚,器物除角镇外,没有发现别的车马器。4座墓葬中有两座比较丰富,分别介绍于下。

(一)M101是一座东西向的长方形竪穴墓(图版捌,2),口小底大,墓口长2.95,宽1.7,深5米。方向278度。二层台高1,宽0.3米。棺梆痕迹不淸楚,据板灰,长2.8,JTL2米。墓底中央有椭圆形的腰坑,深0.2米。.墓主人头向西,仰身伸直,身上及周围都撒朱砂,口内含7个贝。

在北边的二层台上,有一个殉葬人,头向和葬式与墓主人相同。在殉葬人的腰部有4个贝。

墓主人的随葬品,除1件陶鬲放在头前的二层台上,其它的都放在墓底头前,计有铜鼎1件、铜蚕1件、陶篡1件、陶壶1件、陶罐3件和大量的铜车马器(图二)。另外,在头前的二层台上还放着一条牛腿和一条羊腿。

铜鼎的口部略呈桃形,口沿两侧有立耳,环足较高,作圆柱状。口沿下有一周饕餐纹。高22.9厘米(图版捌,5)。铜蚕口毎两侧有半环形耳。口下和圈足上也各有一圈鉴饕纹。高13.4厘米(图版捌,4)。

随葬的6件陶器(图三),鬲属于这一带西周早期居址和墓葬中最常见的那种“瘩襟鬲”的型式。蚕和罐也是早期墓中常见的器形。比较别致的是那件陶壶,小口,长肩,圆腹,底部有圈足,肩两侧有耳。有器盖。肩下有两周弦纹。通盖高39.7厘米(图版捌,8;图三,1)。

墓中随葬了大量的车马器,这种现象是这一带发掘的西周墓中所未见到过的。兽面铜泡2枚,正面作兽面形,背后有横鼻。这种铜泡过去在张家坡的车马坑中曾发现过,是车衡上的饰物。铜锣4件,作方形,一侧有半圆形的环。大铜泡118枚,小铜泡16枚,都是马络头上的饰物。

(二)M 201也是一座东西向的长方形竪穴墓。墓口长2.76,宽1.65米,底部较大,长3.2,宽1.8,深约3米。方向83度。二层台高0.4,宽0.2米。墓底中央也有腰坑。墓主人头向东,俯身伸直,人骨上也有朱砂。随葬品中,陶鬲放在二层台上,其它的都放在墓底人骨的头前。

这座墓的随葬器物不多。陶鬲1件已残破,不能辨别其型式。陶集1件,腹较深。在绳纹地子上加划曲折纹。高16.2厘米(图版捌,3;图四,1)。陶尊1件,是过去这一补的西周墓中没有发现过的。器形与股代的尊相似略呈黑色,素面无纹饰。高21.2厘米(图版捌,7;图四,2)。铜器只发现1件爵,无纹饰,高18.7厘米(图版捌,6)

三、小结

通过这次发掘,对西周早期的居住遗存有这样的认识:早期的两种房屋的形制都是比较固定的,长方形的房屋都是单室的,居住面都用火烧过,室内都有小灶,柱穴都位于房屋的中央。深土窑式的房屋都是由斜坡土梁隔成两间的,烧火的地方似乎幷不在居住面上,而是在壁上挖灶。前一种房屋是石器时代以来就流行的,后者的形制结构都较特殊,其它时代似乎很少发现有这样的房屋。

这次发掘的墓葬从随葬陶器的组合来看,无疑是属于早期的。所出的铜器在器形等方面与传世的西周初年的器皿相似,M2O1所出的陶尊更与殷代的相近,这些都可以证明我们以前把早期墓葬的上限定在成康时代的判断是可信的。

M 101发现了不少车马器,这个情况启示我们:像M101那样规模的墓,其主人在生前是可能拥有车马的贵族,但它幷没有单独随葬的车马坑,因此,可以设想在眼家坡发现的那些车马坑应该是属于比M101的主人更大一些的贵族的墓葬的。

执笔者 杨国忠 张长源

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