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键圈摸鱼》027:魔咖AE75:外观设计不“讨喜”,内胆结构需“优化”

2022-10-12 22:16 作者:申斯基  | 我要投稿

今天继续我们75量产键盘“大横评”的“第九弹”——那就是来自魔咖AE75,这把键盘大概在今年7月份就发售了,由于不太喜欢它右侧的定制的铭牌设计,因此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冲,这次入手,主要也是帮大家“踩坑”这个75量产键盘的系列,那我购买的促销价格是369元,日常的正常售价应该是399元。

同样,这把键盘也是在此前的调研中关注度最低的一把键盘了,关注度之所以不高背后的原因,我结合我具体的使用体验谈一下看法:第一是它并不是新品,因此热度相比其他75新品自然也就过去了;第二,相比魔咖自家的AE98,那75相比较起来,性价比确实不是那么高;第三,最主要还是这个右侧的亚克力材质的铭牌设计,我明白魔咖想做一个有点特色的75键盘,但是这个位置,按照我的理解其实更应该放一些功能性的设计,无论是旋钮还是模式切换开关,总比这个铭牌的设计要强吧;第四,键盘主打gasket结构,客观说整体的形变空间还是有的,但是输入体验上给人的感觉还是有很多优化空间的,同时整体也是属于比较偏硬的那种手感。

那具体的情况,我们还是从外观设计,做工品质,输入体验和结构拆解几个环节,详细给大家“盘一盘”这把键盘。

外观设计方面,这是这几天评测的75量产键盘中,在配列上稍微有些不一样的键盘,主要是F区做了紧凑的一个设计,日常使用中估计需要简单的适应一下;那缩减的空间主要是留给了右侧的定制的亚克力铭牌设计,这块亚克力材质的铭牌,本身是提供定制图案的,应该说增加了一定的“可玩性”,但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实用性”,我的理解这个位置其实还是应该做“功能性”的设计,无论是拨杆还是旋钮,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应该更好一些。

底部方面,充电方式是也是开槽式的充电方式,带三向出线口的设计,我个人并不是喜欢这种设计方式,主要的原因是充电不方便,而且也不符合现在的主流设计方式,建议今后还是改在键盘的正前方较为合理;同时键盘也是带“两段式”脚撑,系统和和模式切换开关也设置在了底部,2.4G的接收器也是用“挖槽”的方式,同样也是我喜欢不起来的一种设计方式,总之在底部的设计方面,魔咖AE75后续应该好好的考虑优化一下了。

做工方面,也是采用了类肤材质的ABS材质,买过RK R87那把键盘的同学应该熟悉这种材质,手感上是不错的,且白色的版本也不会产生类似“指纹”收集的效果,再加上内部有硅胶垫的填充,因此这把键盘实际拿在手上,分量感也是有的,总体上是好过RK H81那把键盘的做工的。

输入体验方面,可以给到一个70-80的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卫星轴的调教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基本上也是做到了“到手即用”的水平;轴体方面,提供了线性和段落那种轴体选择,模具应该就是家熟悉的海木代工的那款海盐柠檬轴,在1元不到的轴体中,表现也算是不错的;键帽是PBT材质,原厂高度,同时也在键帽上做了一些功能按键的标识,算是比较用心,对键帽要求不高的同学的话,这套键帽完全是可以直接的用的,但是这个价位的键帽会不会很快“打油”,就需要时间来做验证了。输入体验方面,键盘采用了“Gas结构”,总体来说在过去评测的几把gas结构的键盘中,表现算是不错的,用力按压是有一定的形变空间的,但整体还是偏硬,且它的内胆是采用了硅胶夹心和轴下垫一体的方式,因此键盘输入时体现出来的“声音”方面不太那么好听,就是有点“碎”的那种感觉。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魔咖AE75,作为主打gasket概念的75量产键盘,整体上完成度还算可以,但是可以优化的地方也是不少的,首先是右侧的亚克力铭牌,个人认为还是以“功能”性设计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旋钮,拨杆等等;其次是底部的充电口,2.4G收纳方式需要调整,我个人是并不喜欢现在这种设计的,日常使用太麻烦了,且2.4G收纳方式也破坏了底部的美感;三就是gas结构,尤其硅胶的夹心和轴下垫一体的方式,并不讨喜,组装的时候是方便了,但输入体验方面是“减分”的,以上就是关于AE75的全部评测内容。

视频版:


《键圈摸鱼》027:魔咖AE75:外观设计不“讨喜”,内胆结构需“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