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费开支只有美国的1/4,而美军费已变成黑箱式分蛋糕的操作
中国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军费开支,这个数字只有美国的1/4。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有效地保证我们的国防安全,还让美军在西太平洋越来越无法作为,越来越被动;让日本、韩国忧心忡忡;特别是看住了背后有国际反华势力极力撑腰的台独分子,使他们时刻胆颤心惊而不敢肆意妄为。那中国是怎么把有限的军费花出这样的高效益呢?
澳大利亚的一名军事分析人员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也有一些是完全不了解情况的胡扯。我们不妨来看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这位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力更生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产业链,涵盖武器装备的整个研发、批量生产、部署和维保全过程。

比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业,这个军民高度融合的产业,使中国能够大量建造复杂的海军舰艇和武器系统。相比之下,美国造船业严重萎缩,使得福特号航空母舰的价格几乎是福建号的两倍。
中国和美国在供应链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美国自己弄出来的。西方国家武器装备的研发,通常在美国的牵头组织下,在西方阵营内部实现了跨国协作。美国领导北约,在武器装备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方面,建立起了统一的体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带来的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美国的军工研发越来越懒惰了。
既然其他国家有很多先进而且优秀的设计、优秀的产品,直接拿来主义不就好了吗?久而久之,美国军工企业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以及供应链建设的完整性方面,必然会遭到削弱。

不但如此,在很多基础性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上,美国甚至开始依赖自己阵营之外的国家,包括东南亚,甚至中国和俄罗斯,比如俄罗斯在很多有色金属的供应上,以及钛合金供应上处于国际垄断地位;中国稀土产品和相当多的化工产品已经成为美国军工产业链的一部分。
甚至美国的核武器生产制造也离不开中国生产的少量特种化工产品。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东西,比自己生产的更便宜,表面看是省钱的。但是进出口活动涉及到大量的手续,消耗大量的时间。这些浪费最终也是可以折算成金钱的。
更主要的是,这些特种产品的交易受到国际政治和安全局势的严重影响,当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列为对手的时候,还指望中俄向他提供武器装备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吗?

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但是美国的军工产业,已经豢养了一大批利益集团和食利阶层,他们是一定要利用价格差异中饱私囊的。
比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宇宙神5”大型火箭,第1级主发动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价值1,000万美元一台。但是这种火箭向美国军方提供卫星发射服务,每次收费却高达3亿1000万美元。
虽然火箭除了一级发动机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分系统和零部件,但是这里面的价格差异也太离谱了。这么不合理的定价,美国空军竟然不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当国会要求立刻停止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转向国产化的时候,美国空军甚至不满意,因为俄国发动机质量上乘,交货迅捷,能够充分保证发射窗口。至于洛马公司和美国军方在这其中有没有中饱私囊,人们就只好凭想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同样是花那么多钱,解放军所能买到的武器装备,自然要比美军多多了。中国的军工生产供应链之所以这么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不遗余力的大力封锁。
美国人几乎在军工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零件上,都会卡我们的脖子。大到发动机,小到芯片,甚至螺丝钉,只要美国政府发现这些东西可以用在中国的军事装备上,就一定要想办法制裁禁运,能不给中国的就不给中国。
中国的国防工业乃至整个基础工业,养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无论从经济上来说值还是不值,都一定要自力更生,把整个供应链放在国内,充分掌握在自己手里。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之后,人们发现,这样不但不会带来什么亏损,反而在总体上有效的降低了武器装备的制造成本。
澳大利亚的这位研究人员还没有涉及美国军工行业的腐败问题。中国建立了完备的装备定价、审价机制,一方面确保了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获得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卓有成效地儆戒了腐败的发生。
但是在美国呢?举一个例子。2020年一架载有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和国防部审计人员的飞机,在阿富汗莫名其妙地坠毁,机上数10人全部遇难。事后有人指出这架飞机上的官员是特朗普派往阿富汗,想查一查驻军经费使用账目的。

当然坠机原因的调查最后也不了了之。事实上,美国的军费开支和装备采购已经变成了一个黑箱式分蛋糕操作。最后卖给军方的装备价格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经得起审计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连会不会输给中国都不重要了,保住利益集团的钱袋子,才是这个体系运行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