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追光者 | 白内障专家卢奕:一生奉献给人类的光明事业

2023-10-11 21:48 作者:中华网健康  | 我要投稿

普瑞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白内障与老视专科首席专家(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卢奕总说,要想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眼科医生,光有指尖上的天赋是远远不够的,精益求精,创新发展,才能给更多黑暗中的患者带来光明。一生奉献人类的光明事业,30年余来,卢奕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成为人类视觉健康的捍卫者。“是什么支撑着你走过三十年呢?”“情怀,还有情义。”他说

博学·慎思

还是高中生时期的卢奕,动手能力就极为突出。他爱摄影,家里给他买过一台黑白的海鸥120照相机,相机坏了,拿去店里修理,店里束手无策。卢奕一发狠,拿着相机回家一通捣鼓,把所有的部件都解体后重装,并修理好故障零件,完好如初。“无师自通”修好照相机的经历,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未来。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硕博连读,他选择了眼科作为主攻方向,从此与眼科结下不解之缘。

1990年,临床带教老师给了他独立做青光眼手术的机会,他一个人顺利完成了一台手术,信心大增,从此一发不可收。1992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从助手到主刀,再到带教学生,他完全进入了眼科医生的角色。

“行业内都说眼科是金眼科,需要心细如发。而我的手巧,更适合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年幼时在家乡,见农人在田里耕作,他们自称自己是修地球的,我后来回家乡,也说自己修地球,我修的是人体上的小地球——精密的眼球就是我施展的天地……”卢奕说。

懋廉·秉宽

卢奕的硕士生导师褚仁远教授,是我国医学验光机医学配镜的创始人之一,博士生导师郭秉宽教授,眼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眼科之父,是五官科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卢奕在两位导师的先后培养下,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和学术的基础。

在年轻医生的岁月里,卢奕把几乎所有的眼科手术都历练了一遍: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眼底病等一一涉足。“基础很重要,正因为各方面都扎实,有广度才有深度,有面才有尖。历经了十几年,才能选择更适合的专业。”最终,卢奕把自己的方向定位在晶状体白内障手术。

1998年初,卢奕开始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他是国内接触这类手术最早的一批医生。在白内障超乳领域,他开创了一个时代,点燃一个时代的光芒。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一直令人“早晚为难”:早期手术,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困难,手术并发症高;晚期手术,错过视力发育最佳时期,手术疗效差。国内常规做法是:婴幼儿一期白内障摘除,到了2岁至3岁,二期IOL植入。卢奕在国内最早采取前段玻切+IOL植入的手术方式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并联合改良式囊袋张力环(MCTR)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复发率由90%以上下降至5%以下,IOL植入时机显著提前。他的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研究项目荣获国家教育部进步奖二等奖、两次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方面,卢奕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改进。他从改进麻醉方式入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患者痛苦;首创核心技术超声乳化直接劈核技术,切口缩小,被国外白内障教科书收录;他自主研发的微创撕囊镊,获得2008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革新让手术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5-10分钟,切口从3.0-3.2mm缩小到2.2-2.6mm。这一微创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推动了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同时,他攻克了复杂性白内障的众多技术难题,如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缺损、小眼球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等。近年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技术上不断取得新成果,部分被收入《美国成人白内障手术指南》和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精准治疗”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十年的学术成绩被著名Expertscape机构排名全球白内障专家第2名(总计35407位),组建了亚洲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联盟,大力推动了我国防盲事业发展。

德贤·睿智

卢奕的匠人风采更是福慧大众,帮助了许多求医无门、深受眼疾之苦的患者。“医生的成就,来自于临床实践,离不开患者的支持,医患是相辅相成的。”回顾几十年从医路,卢奕说,从临床上发现问题,进行学术攻关,最终成果转化运用到临床,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和患者需求。

一位长期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四处求医无门后辗转来到上海向卢奕求助。这是一位50岁开外的男性患者,在新加坡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反复出血,视力忽明忽暗,持续了近一年,多方求诊无果,痛苦不堪。他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找到卢教授。在对其进行了详细问诊及全面眼科检查后,卢奕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当即诊断其为“右眼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这一临床极易混淆的疾病。于是下定决心,次日即行人工晶状体取出术治疗。经卢奕教授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矫正视力达到1.0。一周后,痊愈的患者怀揣一面大锦旗兴匆匆来到医院,守候在手术室门外,一定要与卢教授合影,还一个劲地夸赞:没想到,中国医生水平这么高。

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小昊,一出生就被检查出了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从小他看东西就要贴得很近,看远处就更模糊了,这两年孩子的眼球渐渐地有些突出,医生早就建议我们接受手术治疗,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几次想手术都搁置了下来。”小昊的母亲说。在多方打听后,小昊一家了解到卢奕在国内最早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和人工晶状体技术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便慕名而来。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年龄一般较小,手术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黏连,我们运用了前段玻璃体切割微创手法,最终手术十分顺利。”卢奕说,“当我们得知患者的家庭条件很差时,就决定免除他手术费用……”术后,看着眼睛情况逐渐好转的小昊父母,激动地留下了热泪。

很多患者因卢奕“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重建光明,而对他感激涕零。即使在西藏高原,他都能遇到感恩的患者。那年在日喀则义诊,原来就有高血压的卢奕,高原反应很强烈,服下两粒药片后,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每天诊疗数十例患者。一天,来了一位小学生,说“要找给我光明的上海医生”。他说不出医生的名字,也记不得模样,卢奕按常规进行了检查,看到患者术后恢复得很好,之后在翻阅病史时,竟然发现当年就是自己做的手术。远隔千里,小学生要感谢的人,近在眼前。

医生誓言,激励着卢奕不仅为患者殚精竭虑,更为眼科的人才梯队建设用心良苦。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对患者的关爱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力,让他传承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创造活跃的学术思维,至今已培养40余名研究生,95%是博士生,学生遍布国内外,大多是医疗骨干。他的学生曾说的:“老师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他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转化为指南规范,指导后辈们严谨细致,追求卓越。”

剥去黑暗的挣扎,还原世界七彩的灿烂。让数万多名患者的美好人生“眼见为实”,卢奕靠的不仅仅是那双“天生眼科医生的手”,更是在病房里、手术台上、门诊间内,30余年如一日对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不断追求和完善。那些“云遮雾障”的白内障患者,在他炉火纯青的手术中得以“拨云见日”,他无愧为“指尖上的光明使者”。

卢奕简介

卢奕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白内障专家,学术成绩被国外著名的检索机构Expertscape在白内障专业领域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1],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海市领军人才,先后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奖”、“上海市工匠”、“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相关手术技术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次,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4次,个人承担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上海市级和局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8篇,主编和主译专著5部。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前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白内障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眼科专科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眼科质控中心前主任等多个重要学术职务。

从事眼科事业35年来,卢奕教授勤于探究,敏于创新,一路追光:在国内最早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和人工晶状体技术行婴幼儿白内障手术,最早倡导表面麻醉下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首创核心技术超声乳化直接劈核技术,自主研发多项专利成果,攻克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缺损、小眼球并发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复杂性白内障技术难题,近年来在白内障飞秒激光以及老视矫正技术上不断取得新成果,诸多学术创新帮助了10余万各类白内障患者“拨云见日”重见光明,减轻了手术创伤和痛苦,大大推动了国内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


追光者 | 白内障专家卢奕:一生奉献给人类的光明事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