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辩证断子绝孙
结合 《易经》里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黄帝内经》里的“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道德经》里对“道德”的解释:“道”为正确的方法,“德”为行善积德。“道德”既“行善积德是获得善报的正确方法”。 上面易经对此进行了补充,“不善”就是没有行善,没有行善就是没有积到德,就是“无德”。 黄帝内经也对此进行了补充,“无道”就是“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 两者的结论是一样的,“必有余殃”和“必得夭殃”,突出一个“必”字。 由此,可以得知,容易形成“断子绝孙”这一现象的两种诱因。 第一种是,祖上无德; 第二种是,小人得志。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收集信息是非常方便的。比如,就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件。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绝对会符合以上两种情形之一。 穷人断子绝孙了,必然是祖上无德造成的。 富人断子绝孙了,绝对是小人得志造成的。 可以观察下那些“年少有为”后夭折的网红,其父母必然会因为物质上带了的优势,而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错觉。实际上这不是错觉,物质上的优势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们的本质和以前又没有什么区别。这就产生了“德不配位”。 易经里把有能力的人称作“大人”,也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越强,这个人就越“大”,人越大,对天地的影响就越强。 相对的,能力越弱,那不就越“小”吗?没有能力的人,就是小人。 “小人”得到了“大人”的待遇,那不就是“小人得志”了。 所以,在发现自己的父母是小人的时候,就要努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提升。如果不把父母提升成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你一发达,第一个受益的就是父母,立马家庭里就形成了“小人得志”的征象。 小人得志这个征象专克后代,根据其狂妄和无德的程度,轻则后代体弱多病,重则断子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