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热点 | 跨媒介叙事与跨媒介研究
一、跨媒介叙事定义
2006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亨利·詹金斯( Henry Jenkins) 在其出版的《融合文化》一书中提出“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 的概念,在他看来融合文化是新旧媒介在融合过程中的权力互动,他认为跨媒体叙事是指 “随媒体融合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它向消费者施加新的要求,并依赖于在知识社区的积极参与。”“一个跨媒介的故事跨越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每一种媒介都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随后詹金斯进一步提出跨媒介叙事的七大原则:扩展性和可钻性、统一性和多样性、沉浸性和可提取性、统一的世界建构。
二、叙事类型
就现代跨媒介的类型来看主要呈现出三种方式。 首先是艺术作品内部的跨媒介叙事,就电影的内部叙事来看主要是凸显电影本体叙述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电影的生产制作媒介和观影媒介。电影叙事最终是以声光电为主宰的文字、图像、声音、人物表演构成了电影的叙事和故事情节。其中剧本、演员、道具、舞台、场景、银幕、影院等都应作为电影的基础信息媒介; 第二,在跨媒介的类型中主要还涉及到电影生产机制的跨媒介运用。对于电影生产者来讲跨媒介叙事是基于同一故事蓝本在不同体裁媒介中的变换流转。现代电影创作中的 IP 电影、二次元电影、娱乐栏目都体现出了体裁跨媒介的属性; 第三种跨媒介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电影传播和观看技术媒介,如艺术作品在电脑、手机、移动视屏、VR 媒介、网络视屏等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接受等方面的媒介跨越与互动。
三、叙事特征
跨媒介叙事是一种通过多个媒体平台进行故事叙述的方式,其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媒介的融合
跨媒介叙事的最显著特征是媒介的多元融合。故事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小说、游戏、漫画等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展现,每种媒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现形式,这种多元媒介的融合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小说、电影、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小说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电影则通过影像和音效,将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直观地呈现出来;而游戏则让玩家亲身参与,体验故事中的冒险和挑战。这些不同的媒介形式相互补充,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完整,也更加吸引人。
2.叙事互动的增强
跨媒介叙事通过不同媒介形式的融合,使得故事的叙事互动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参与到故事中,与故事产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例如,在游戏《底特律:变人》中,玩家需要通过控制游戏中的角色,做出不同的选择来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结局。这种互动方式使得玩家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与故事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
3.叙事空间的扩展
跨媒介叙事通过多个媒介平台的展现,使得故事的叙事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不同的媒介形式可以展现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具有层次感。 例如,在小说《三体》中,作者通过文字描写了一个科幻的世界,而电影则通过影像和音效将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小说中未提及的细节和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的叙事空间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跨媒介叙事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多元媒介的融合、叙事互动的增强和叙事空间的扩展等方面,这些特征使得跨媒介叙事成为一种更加生动、丰富、多样化的故事叙述方式。
四、跨媒介研究
所谓的“跨媒介性”,意指不同媒介之间共通、转化、混合等关系,借此视角或可打开电影研究的新视野。电影媒介观由综合性、特殊性两条脉络交织而成,者重关联而轻区分,后者重区分而轻关联,而跨媒介研究则既重关联又重区分。不同于“后理论”消弭电影边界的主张,跨媒介研究既承认电影边界的存在,也强调电影跨越边界的现象。研究者可以从模态混合、艺术混合、技术混合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中的跨媒介混合。跨媒介研究为电影史、数字电影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与此同时,跨媒介研究并非追求“自上而下”的统摄性解释的宏大理论,而是一种强调“自下而上”的描述、归纳的中层理论。德国学者于尔根·米勒将跨媒介研究视作一根“研究轴”(research axis),即这些研究均围绕跨媒介性展开,同时贯穿多个学科领域 。“跨媒介理论不具备一个连贯的系统,用以解释所有的跨媒介现象。”派舍亦承认,跨媒介研究与“后理论”不乏相通之处。 二者均强调描述、归纳,既有中观的研究进路,也有聚焦的研究议题 。可以说,跨媒介方法正是“后理论”时代电影研究的取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电影如何跨越边界——作为方法的跨媒介研究- 施畅 - 电影艺术 - 2022 2.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电影生态美学研究- 刘永亮[1];钟大丰[2]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