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源课堂:你怎么看待程序员未来会成为最内卷的行业?

上个月我连续加了一个月的班,每周都是996,公司的“狼性”文化,现在已经是所有行业中高度内卷化的行业了。

在公司,谁都不想加班
不知道从何时起,程序员加班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每个研发团队都不加班,在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大家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谁要想做的出色,那就做出好点的东西出来。
在公司还没有加班文化之前,程序员之前的竞争也只是凭借着自己智力,而绝非是体力,老板也没有让员工加班的意图,招人的时候也是能力出众者从优,当然薪资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发放的。
很多时候程序员加班是自己逼自己
有些程序员脑子比较笨的,为了能不被公司开除,开始选择主动加班,提升自己的水平,渐渐地自己加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也确实做出了一点成绩,老板也渐渐地注意到了他,慢慢地薪资也开始涨上去了。
但是公司的整体薪资还是没有改变,只是把那些能力不太出众的薪资降下去了,对那些加班的员工格外的“照顾”。
通常在这些情况下,“加班”开始在公司流行起来了,比着加班,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工作,不被淘汰,渐渐地,老板也开始习惯了这种模式,加班也就成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谁不加班自己就要面临着降薪或者淘汰。
那些不想加班,痛恨资本的人,反而成为了公司的另类,那些加班的人开始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老板也开始适当加一点活,那些不加班的人,工作实在是无法完成了,所以被逼着也被加班了。
而资本家老板呢?无是员工加不加班,自己还是给员工那么多薪资,反而是接的活更多了,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员工的是没变,转了一圈,不管是大家加不加班,还是那么多的钱,老板已经适应了公司的加班文化,给员工的工作量反而是增加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后的赢家是老板,他支付了员工还是那么多的薪资,却换来了员工那么多的劳动,输得最惨的是那么加班多的员工,看似薪资提了一点点,但付出的劳动力却增加了很多。
恶心循环导致的结果不仅仅是这样,更惨的还在下面。
加班“文化”使得员工的劳动时间大大增加,从长远来看,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大缩短了程序员的寿命,越来越多的程序员面临着35岁的中年危机,成为了每个程序员无法逃脱的宿命。
其实道理每个程序员都懂,高强度的劳动驱使下,我们每天加的班都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没有一点创新可言,没有一个人愿意加班去搞创新。到了35岁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疾病,迫使我们不得不早点退休。
罪恶的魔爪其实是程序员自己
从公司第一个程序员加班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接下来几十年的程序员的加班“文化”,其实是我们程序员自己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什么说国外的程序员可以工作很久,50岁网上的程序员比比皆是,加班是罪魁祸首,国外的程序员很少加班,可以说基本上不加班,这也就有很多大龄程序员仍然在一线工作。
如果最早的时候,行业中的企业都不加班,大家都开展良性的竞争,那么我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年纪轻轻就猝死的程序员了,这个行业也会变得更加幸福的。
现在HR面试,首先问的不是你的技术多么优秀,而是问你是否能够适应加班,而且很多公司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老板会说是你自己的工作没做完导致加班的,跟公司没有一点关系,其实是公司给的压力太大,分的活太多,不得不依靠加班来完成。
加班“文化”传播的很快,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让员工内卷起来,也就是依靠员工加班来支撑,毋庸置疑,现在程序员已经是最内卷的行业了,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去找工作,公司:必须要有两年往上的工作经验,没有工作哪来的工作经验?
计算机行业内卷是加班造成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内卷的行业是马戏团的动物,只有表演了才有饭吃,不得不加倍努力获得上台的机会,而马戏团呢,没有观众,整个马戏团就得饿着,动物之间也是竞争对手,观众就那么多,所以马戏团就会变得门槛越来越高,动物变得越来越吃不饱。
行业要想改观,还得靠程序员自己努力,一点点抵制加班制度,加班文化,让行业变得不那么内卷。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想学习更多Python技巧,欢迎持续关注六星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