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相比于京津冀,武汉的泄洪滞洪区是顶配的,很难再现看海模式

2023-08-05 22:26 作者:作家李楠枫  | 我要投稿

相比于京津冀,武汉的泄洪滞洪区是顶配的,很难再现看海模式


相比于京津冀,武汉的泄洪滞洪区才是顶配的。武汉周边一共规划了5个泄洪滞洪区,分别是:咸宁嘉鱼的西凉湖,汉南、蔡甸与洪湖的杜家台,武汉市东西湖,武汉市武湖,新洲与团风的涨渡湖与白潭湖。

这5块泄洪区,加起来的面积达到了2779平方公里,其中武汉市范围内面积2009.6平方公里,远超武汉市区的面积。蓄洪区有效容积117.1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有效库容的一半。如果长江大堤扛不住,威胁到武汉主城区的安全,这5个泄洪区就可以发挥大作用了。

不过,随着东西湖成为武汉主城区的一部分,分洪蓄洪功能已经基本丧失。这个分蓄洪区自建成以来,就没有真正使用过。武湖附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长江新区,以后作为分洪区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其实,武汉的分蓄洪区远非这5个,上游荆州、岳阳、常德、益阳的某些地区,历史上就做过武汉的泄洪区。下游黄冈、九江、安庆等地区,也有同样的分蓄洪区。上游的分蓄洪区,可以让到达长江武汉段的洪水少一点。下游的分蓄洪区,可以让长江武汉段的流速更快一点,以减缓水位上涨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因淮河、长江均流经安徽,安徽境内的泄洪区非常多,堪称全国最大的泄洪区。目标很明确,上保武汉,下保江苏重要的沿江城市,尤其是南京。在分蓄洪方面,安徽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大的。


武汉自身的防洪能力也非常强。2020年夏天,长江武汉段水位一度超过28米,武汉人照样泰然自若。我去武汉各江堤看过,扛住30米的水位没有什么压力。极限情况下,32米也是可以的,不过,有些部位必须进行加固。比如朱家河,受长江水位顶托,很容易漫堤。

当然,不可能让武汉出现32米的水位,这样的水位比武汉市区高了至少3米,是很危险的。在此之前,各泄洪区早就在发挥作用了。

说句良心话,现在的武汉主城区不怕水淹,除非遭遇长时间的特大暴雨。七月中旬下的那场大雨,据媒体报道,已经突破了武汉市最近70年的记录,虽然有的街道也出现了局部积水,但基本都做到了雨停水消。


考验一个城市防洪能力强不强,积不积水不是主要指标。遇到极限值的降雨量,或者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突破承受能力,都有可能导致渍水。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武汉扛不住,就是纽约也没办法。前几年纽约的街道上可以划船,就是因为降水量太大了,超出了纽约的承受范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还是非常渺小的,无法避免自然灾害,只能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汉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最近几年大搞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2017年在后湖建成的黄孝河排水泵站,号称亚洲最大的城市排水泵站,抽排能力达到249立方米/秒,不到10秒就能将一个2100立方米容量的标准泳池抽干。2017年建成的江南泵站,是武汉单体最大、最难、最复杂的城排泵站,建成后,可缩短南湖水入江路径约八成,抽排能力实现翻倍。


这一时期,武汉还建设了不少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的防涝水平。2020年,武汉多次遭遇暴雨,但并没有出现长时间积水的情况。

2016年7月,武汉遭遇持续强降雨,又一次出现了“看海”模式,武汉一度成为网络热点。自那之后,武汉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大刀阔斧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


如今,武汉的排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武汉只能应对24小时降雨量在100毫米以内的降雨,现在,中心城区除了少数积水点,其他地区都能应对每天200毫米的中型大暴雨。这样的积水点以前有上百处,现在降到十几处。武汉也不是完全不出现渍水,但是,严重渍水在33小时之内消退的概率超过了93%,像2013年和2016年那种几天不退水的情况,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想在武汉“看海”,已经是不太可能了。


有些从来没有到过武汉的外地人说,武汉年年都看海,只要雨大一点就扛不住。这种为了黑而黑的言论,根本不值一驳。这些人的认知水平太低,心术也非常不正,只要看到地面上有一滩水,那就一定是某某城市淹水了。开局一张图,下面全靠臆想。同样的一滩水,放在他们所在的城市,这是美化环境,而在别的地方,不是治理能力有问题,就是环境太恶劣。所以,按照他们的标准,上海、杭州、重庆、广州、深圳、无锡等城市的防洪能力不堪一击。至于北京房山区、门头沟区和河北涿州市,那就更不堪了。而他们所在的地区,哪怕平地水深12米,那也是好极了!


再者,抛开降水量谈防洪防涝就是耍流氓。我们每天都承受着各种辐射,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事呢?因为辐射的剂量不够,不足以引起病变。如果辐射的剂量够了,再强壮的身体一样死翘翘。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就对武汉的防洪防涝能力大加指责,如果不是智商太低,那一定就是心术太坏。

(2023年8月5日于武汉后湖)


相比于京津冀,武汉的泄洪滞洪区是顶配的,很难再现看海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