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雀斑公主》— 膨胀的野心与细节的缺失

今年动画电影看得比较少,所以相对应的观后感也就少了不少;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懒(笑),但这也和这阵子自己特别想看的动画电影不多有关。
而就在这几天,我个人相当喜欢的导演——细田守,他最新的动画电影《龙与雀斑公主》,终于在新加坡上映了,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去看了看这部电影。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自己的期待度其实是调低了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细田守自从自己担任编剧之后,他的动画在剧情的编排上就都有着一些瑕疵,所以这次估计也很难做得很好;再加上去看电影前,我自己稍微扫了一下各平台目前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发现风评也确实不高,所以我就把我的期待值给调低了。
实际看了电影之后,我只能说... 风评其实是正确的。虽然说实话,这部电影在我眼中还到不了烂的地步;其中还是有不少片段,我觉得是做得挺好,甚至是挺有感染力的。但,却也不得不说,本作因为它那过于膨胀的野心,导致很多故事,其实都没有讲好、讲清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像我一样捕捉到这些令人感触的瞬间的观众,应该就不多了。
那么,我所谓的膨胀的野心,具体指的是什么?我认为作品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又是些怎样的内容?这,就是我这篇专栏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东西了。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注:本文涵盖剧透内容,虽然应该不会过分影响观看体验,但还请大家自行留意。

膨胀的野心与细节的缺失
看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所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本作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超大型的虚拟世界出来。
本作的重心,在于女主从过去的阴影与痛苦中,走出来的这个故事;因此它想讨论的内核,其实是比较细腻且私人的。也因为这样,它并不像当年《夏日大作战》一样,最后有一个庞大且精彩的桥段,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并借由让整个家族一起行动起来,去体现出家族的荣光与凝聚力;而本作,就算到了其最高潮的片段,那场女主站在众人面前,以真身示人并高歌演唱的桥段中,作品想要表达的,也不是那个极其庞大的虚拟世界,而是女主当下的抉择,以及支撑这个抉择的内心想法。
但,如果作品的核心表达,与个人的经历有较高的绑定;那么,设计这样一个,有着全世界来自不同国家高达50亿用户的、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在此自由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大型虚拟世界,并将其作为故事主要的背景舞台,除了视觉奇观的炫技外,对剧情真的有很大的帮助吗?
至少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在用牛刀杀鸡。

事实上,就算我们把它替换成一个,只覆盖日本的、用户不多但在小圈子中流行的虚拟世界,我认为它也不会对目前的故事造成多少影响;甚至,直接把虚拟世界的设定砍掉,就只用我们现有的社交平台作为背景板,并以此去推进作品中几个重要的剧情,可能也不会让人觉得违和。
反倒是目前这样过于庞大的虚拟世界,其中简单到有些直白的运行逻辑、过于无脑的明星效应、以及舆论的过分统一等,都促使本作所呈现的这个虚拟世界,其实很难说服观众去相信它的存在;毕竟连我们现有的社交平台,都难以形成如此统一的态势,管理起来更是难如登天,这样一个参杂了更多用户、还涉及虚拟现实的世界,却展现得更加地单纯与直白,这显然就与我们的经验相违背了。
简言之,作品在它的故事背景与世界观的设定上,引入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虚拟世界;
但是,这个世界对于作品的主旨论述,并没有起到特别有效的作用,同时,它还因为作品自身无法驾驭,使其可信度降低,最终对观感所造成的影响,只能说是弊大于利了。

前两段,是我借由本作世界观设定的这个例子,来说明本作那膨胀的野心。
而这样的问题,其实也非常直观地体现在了本作的剧情编排上。
本作除了我前面就已经提到的,以女主的转变作为主轴的故事线之外,其实还有两条分量不小的分支:
一个,是女主在现实世界里,与几个同学/好友之间的感情纠纷,我简称为现实情感线;
一个,是女主在虚拟世界里,与野兽(龙)之间的爱恨情仇,我简称为虚拟野兽线。
看到我这样的切分与总结,大家或许会惊呼:这是什么大型情感扭曲现场。但实际上,到了故事的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品想呈现的情感关系,还是相当纯粹的;且这两条故事线之所以被设计出来,我认为初衷就只是为了予以女主充足的刺激,来促使她内心的思考与改变。
但很可惜的,作品的这两条故事线,严格来说都没讲好。

其中的现实情感线或许还算比较ok的了。
至少到最后,几个人的关系都被疏离得很清楚;其中女二和男二之间的告白桥段,更是做得极其有趣,看得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全电影院的人都笑出来了。
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段支线的具体作用,我们就不难发现它对女主的改变,其实并没有多少帮助。要说其中比较重要的,应该就属两个青梅竹马对女主的支撑与帮助了吧;但若是想要着重表现这个,那么比起安排男二与女二,去与男女主形成“贵圈真乱”的桥段,还不如多花一些心思,到女主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上,让这群好友对女主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能够细致地展现到观众的面前,让观众能够借此机会,理解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
但是现在,故事中的这段“贵圈真乱”,即便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一场误会,看的当下,我们的注意力还是会被这样的剧情安排给分散。尤其,考虑到女主在虚拟世界中还和野兽有着一段“缘分”,这就更让人感到困惑与迷失了。虽然,这样复杂的情感状态,确实能够加剧女主内心的骚动,进而促使后续的爆发与转变;但,越是复杂的情绪,它的描写义务就越大,否则观众别说能代入到角色身上了,可能连基本的理解都很难做到。
也因此,作为刺激女主转变的支线之一,现实情感线其实并没有做到它该做到的事情;虽然单看这条故事线,一些情节也算写得有趣,故事线的收尾也算完整,但是把它穿插到这部作品之中,我认为多少还是有些违和的。

如果说现实情感线的加入,只是对主线剧情没啥有效的帮助;那么虚拟野兽线,在我看来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先说一个我特别不能理解的设计与安排,那就是为什么本作要模仿《美女与野兽》?
没错,本作有好几个桥段,明显就是在模仿《美女与野兽》:极其相似的野兽人设;同样的城堡与下属;还有一样的舞蹈桥段;这些要素,对已经看过《美女与野兽》的人来说,绝对是满满的既视感。
当然,如果这只是致敬,或者说想要新的风格去重新诠释这个故事,我多少也能够接受。但,本作给我的感觉就是生搬硬套;尤其是那段在原版中极其浪漫的舞蹈桥段。
看完整部作品,我们会知道野兽对女主并不信任。虽然女主的歌声确实带给了他与弟弟不少救赎,但这仅限于偶像崇拜的地步;作为一个普通人,女主并没有完全获得野兽的信任。另一方面,女主最一开始为什么会那么在意野兽,间中对野兽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作品其实也没有给出足够细致的交代。
在这样一个,女主对野兽有着莫名的情感,而野兽对女主只是半信半疑的情况下,强行让俩人上演一段如此浪漫的桥段,不仅看上去非常违和,在看的当下也极具误导性(因为女主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所以,花了一大堆时间与篇幅,去模仿《美女与野兽》,最终却因此破坏了作品原本的叙事逻辑,这就让我特别费解。

撇开对《美女与野兽》的模仿,虚拟野兽线其他地方,其实也做得不够好。
和现实情感线类似,这段剧情中,女主的内心想法也是缺失的,再加上野兽全程谜语人的对话方式,这就造成了,即便我们能看出女主的情绪受到了刺激,但这个复杂的情绪,却难以被我们观众所理解,最终就导致观众入戏的难度大大提高,也就更难体会到最后女主爆发时,那个桥段所具有的感染力了。
除此之外,这条故事线的收尾,也收得极其草率。绝大多数的观众一定和我一样,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们会放任女主一人去处理这个事情、不明白这个事件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女主离开了之后,两兄弟为什么不会恢复原本的状态?
也就是说,虚拟野兽线不仅对女主的改变帮助甚微,它自己的故事到了最后,也根本没有收束好,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认为虚拟野兽线做得非常失败了。

稍微总结一下:
本作引入了过于庞大的世界观,试图以此去拔高作品的格局,但最终却支撑不起来;
它安排了复数的故事线,试图透过交错叙事,来细化女主内心想法上的成长与改变,但最终不仅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甚至还因为这些故事中的细节得不到妥善的交代,导致观感变差;
最要命的,是作品还想顺便借着这个机会,去致敬一把《美女与野兽》,却丝毫没有思考该作与本作之间在叙事与表达上的差异。
上述的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作品知道自己是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篇幅的电影的情况下;说实话,这么多内容,给一个季番、12集的篇幅都未必能做好,一部动画电影,何德何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本作的野心过于膨胀;也是本作无法收获好评的核心理由了。
事实上,写一个小一点的虚拟世界,情感线不整那么多幺蛾子,野兽线也不要去搞什么生硬的致敬,把省下来的时间与篇幅,去投注到女主的内心描写,以及其他细节的交代上,本作最终给人的观感,应该都会比现在要好上不少。

面对现实后的自我救赎
我在前面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本作叙事上的种种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致命吗?老实说挺致命的。
但,即便叙事的问题如此严重,它依旧有不少令人动容的桥段与表达。
我们这里,来简单地聊一聊本作,我认为可能存在的主题表达,并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它能够让我感到些许的触动。

我在前面就已经多次提到,本作的故事主轴,建立在女主内心的改变上。
女主本来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某天,只是一介普通人的母亲,为了去拯救另一个孩子,自己却因此而意外去世了。这件事成为了女主心中的阴影;不仅仅是失去了最重要的人,所带来的痛苦,更困扰她的,是她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会选择去救助一个不相干的人,为什么最后会抛弃自己。
也因为这件事,女主自此把自己给封闭起来;她本来最热爱的歌唱,那个母亲手把手教导自己的爱好,即便想唱,这时也唱不出来了。
但,虚拟世界的存在,为女主提供了一个可以重新来过的机会,她也借着这个机会,过上了崭新的人生,并因此能够重拾歌唱这个爱好,甚至成为了虚拟世界中的超级大明星。

这样的人生看似很美好,但实际上,女主此时所做的,不过是在逃避而已。
诚然,借由虚拟世界的帮助,她确实能够躲避她所畏惧的现实,她也能够因为这层“虚假”的保护壳,而变得稍微勇敢,甚至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信心。但,她终究还是需要回到现实世界,她迟早也还是需要面对现实,以及她所害怕、所畏惧的事物。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就能够稍微理解,为什么作品会设计出这样的世界观、为什么会想要安排那两个不同的故事线了。
虚拟世界的设计,是提供女主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
现实情感线,逼迫女主去面对现实、面对真切的情感与关系;
虚拟野兽线,则是让女主明白,即便是虚假的世界,有些情感也是纯粹且真挚的。
而这些,将虚拟与现实连接了起来,也为女主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到了故事的后期,女主想要帮助野兽的这个桥段,堪称本剧最重要的一个桥段。
同样是躲进虚拟世界的野兽,同样面对着家庭问题的野兽,是女主对其产生共鸣的理由,也是女主最后选择帮助野兽的理由。
而在思考是否要帮助他的过程中,在面对着虚拟与现实的双重压力下,女主顿悟了几件事:
第一,逃避现实,跑到虚拟世界中躲藏起来,也无法掩盖自己的情感,也无法抹杀自己内心里的伤痕,更没办法完全从阴影中走出来;
第二,躲藏在虚拟世界中,即便想要表现出真诚的态度,对方未必能够接受;
第三,原来所谓的“帮助陌生人”,帮助的不是“陌生人”,而是透过这个行为,自我拯救。
第一件事,让女主逐渐懂得将本心展现出来,逐渐产生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第二件事,则是使她直面真实的契机与导火索。
第三件事,则是在选择面对现实之后,她所得到的救赎;因为,在这个瞬间,她理解了当年母亲的选择与做法;她因此原谅了母亲,也原谅了这么多年来的自己。
而这三件事,集中在一起爆发,情感密度是极大的。

换言之,本作虽然世界观搭建得过于巨大,支线也讲得不够好;但是,在主线,在这个有着较好的铺垫,以及最后爆发得足够强烈的故事,凭借着当下壮阔的画面,以及激动人心的插曲,我认为还是颇具感染力的。
尤其,这种自我救赎的故事,这种一开始选择逃避,但是到了最后,能够重拾勇气去面对,并最终克服困难的过程,对于有着相似经历、同样有过阴影,却迟迟无法走出来的人来说,它所能提供的情感共鸣,其实是非常强烈的。
在那个瞬间,你会发觉有人懂你,你会发觉与自己相同的人,其实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或许自己也能够做到?或许其实自己一直害怕面对的事物,并没有那么可怕?是不是只要稍微勇敢一些,一切都能够变得更好?
而这,就是故事所能够带来的力量。
这也是本作,我认为最有感染力的一个刹那与瞬间。

当然,这份感动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的;甚至反过来,不感受到可能才是常态。
毕竟,支撑女主转变与走出来的内心细节,如同我前面所说,是相当缺失的;再加上其他几个故事线本身也讲得很混乱,观众很可能都注意不到其中具体的变化,对最后的这个爆发,可能就不会特别有感了。
当故事没有讲好,追求核心表达就是一件奢侈的事;这是我一贯以来的主张。
只不过,本作的这个表达,至少对我来说还是有所触动的;
而我也相信,能感受到这份触动的,不止我一个。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作算得上是细田守表现得最不好的一部作品了。
先不说早些年风评极佳的《穿越时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战》和《狼的孩子雨和雪》了;对比起《怪物之子》,该作虽然叙事平庸,但至少故事完整与清楚;对比起《未来的未来》,天马行空的叙事方式虽然不算讨喜,但至少与作品的主题契合。
但这次,由于过于膨胀的野心,它最终换来的,就只是故事的不完整,以及逻辑上的空缺;面对着叙事问题严重的本作,观众自然也就难以予以好评了。
当然,本作的音画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看个别片段的话,作品做得有趣且精致的桥段其实不少;再加上有着一个我认为不差的主题表达;所以客观评价的话,本作也到不了烂的地步。
只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细田守作为编剧的能力确实远不如他作为导演的能力;他能够呈现出精彩的片段,也有着不俗的价值表达,但是,他欠缺足够优秀的叙事能力,去支撑这些。希望他能够尽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不久的将来,再次为我们带来像以前一样优秀的作品吧!
简单评分:7.9/10
ps:本文所有插图均截自本作的预告片:

ps2:作品的野心其实还不只我文章所提到的这些,它还试图讲述虚拟世界中,凭借着自以为的正义去揭人伤疤的社会问题。只是,一方面这个课题因为其虚拟世界的单薄,变得难以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作品本身就已经过于臃肿了,对于这些问题终究也只停留在了浅尝辄止的地步。
ps3:别的不说,本作的插曲都非常好听,加上虚拟世界的视觉奇观,冲着这些,我也觉得对得起这张电影票了。这里分享OST:

ps4: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作品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