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为什么你找了那么多学习方法,结果都没用?
如果你正为你家孩子语文阅读理解成绩发愁,如果你正好找了市面上99%的学习方法,你都觉得没用!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没用?因为药不对症。

很多语文老师会说:要多刷题,要把概念吃透,要把题型练熟。。。只要这么做,孩子就能够提高多少多少分。
这些方法有用吗?当然有用!前提是你孩子的病根得对症下药。
我说过,所有语文阅读理解差的孩子,都可以归结为三个病根:
一、概念不清
二、考点不明
三、方法不会
来,举个栗子

,例如这道题,问你
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参考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注意两点:①从人物自身的言行(直接描写)出发;②可以通过他人的叙述、评价(包括作者的叙述评价和文中其他人物的叙述评价)来印证。此外,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还要尽量避免犯以偏概全、不着边际、不符合人物的身份等错误。
问题来了:
1⃣️参考答案解析中说到人物的直接描写是什么?
有些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很快答出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嘛!这很简单。
2⃣️再问你,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标准是什么?这次能回答出来的孩子少了。
容貌是有先天的因素和后天长期生活习惯,共同对面部塑造的稳固结果。比如说这个人是个大鼻子,这是就是先天因素,说这个人满脸上有个大伤疤,这就是后天因素。过个三年五载,还是那道伤疤。
而神态描写,则是态度情感和心理活动在面部的短时表现,它是暂时的面部活动,而且是由于心理和情绪所引发的。
比如:他的脸惨白像一张白纸,吓得眼睛瞪的像乒乓球一样大。
这只是受惊后,短时的面部表现,不可能一直眼睛像乒乓球一样大,脸像纸一样白,对吧。
显然,外貌描写描写的是不变的,稳定的面部容貌,而神态描写,描写的是短时的面目活动
给能准确答出来的孩子点赞!
3⃣️最后问你,人物描写(即“外语动心神”)背后内容深层含义是什么?
要知道,人物描写内容背后的各种作用这才是中考常考的考点。
当然孩子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五类深层含义,马老师传授一句口诀:心静身性感。
心就是指揭露人物心理
静就是指反映人物境遇
身就是指体现人物身份
性就是指刻画人物性格
感就是指表达人物情感
我为什么举上面这个例子呢?

第一,如果孩子无法准确回答以上三个问题,那孩子的病根就是概念不清,先别急着背答题公式,多刷题了,认认真真地把阅读理解的五大核心概念和34组专业术语,理解透彻。
第二,如果孩子连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题型都判断不清楚,那他是没有题型意识的,多看题目,对症八大题型的关键题眼,学会准确快速判断题型。
第三,如果孩子概念也清楚,题型也判断准确,可答案还是会扣分,证明他这类题型的方法他不熟练,没有做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这时候只需要针对薄弱题型多做几道专题训练就能把方法熟练掌握。
所以啊,再也不要说自家的孩子语文阅读成绩不好,到底如何提高?甚至是其他学科成绩不好,到底如何提高?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本质上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家长也没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在哪里。
不知道问题的原因,没有解决方法,成绩差也是很正常的了。
怎么做?该做点什么呢?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有三个阶段:知道,做到,熟练。
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跨越,跨过去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再上一级。
知道,找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第一步。
发现问题,是从知道到做到的关键一步。
从做到到做好,从完成到熟练,需要刻意练习。
看完这篇文章的家长和同学,恭喜你,已经完成了“知道”这一步。有心的你,都可以从我往前的视频直播和文章中,找到提高语文阅读成绩的方法。
只要你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再加以刻意练习,孩子的学习成绩指日可待。
希望每一位因语文阅读成绩拖后腿的孩子,都能顺利提高阅读成绩,一飞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