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打响反击战!造车新势力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曾经汽车圈一直流行着一句话,那就是“等传统车企在传统能源领域赚够了钱,腾出手来进发新能源汽车领域,那么这些造车新势力将毫无还手之力。”
这句话,如果放在5年前,还是只会被人认为是传统车企不甘心的嘴炮的话,到了2022年今天,却在成为现实。实际上,在看到9月各家新势力造车的交付量时,你能明显感受到,造车新势力的先发优势已经岌岌可危。
不久前迎来LOGO焕新的广汽埃安,9月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达到30,016辆。今年1-9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822,321辆。遥遥领先一大批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而埃安虽然是新品牌,但是隶属于广汽旗下。
拥有华为强势背书的问界,9月则交付新车10,142辆。看起来还是比一些造车新势力品牌低一点,但是要知道,问界的首款车型M5发布,才不到一年的时间,问界的销量增长速度,相信会让不少造车新势力后背发凉。
吉利旗下的造车新品牌极氪,9月份取得了8276台的销量,虽然和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仍有差距,但是极氪目前旗下只有一款车型在售,极氪未来势必会推出更多的车型,届时它的销量可能会赶超一线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方面,哪吒汽车取得了1.8万辆的销量,理想汽车是1.15万辆,零跑汽车是1.1万辆,蔚来汽车接近1.1万辆,可以看出,这些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造车新势力,已经面临传统车企的直面竞争。
造车新势力面对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到底有什么优势?先发优势当然算一个,毕竟蔚小理这三家是最早一批吃到政策红利、且顺利存活的新势力车企,而传统车企的脚步则要慢一点,除此之外呢?或许只有用户思维,或者说互联网造车的思维方式,让造车新势力可以更好地洞察用户的需求。但是在这方面,传统车企也在迎头赶上,小康通过和华为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加强用户思维。吉利和广汽也通过独立运营,引入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来补足这方面的短板。
除了这两个方面,造车新势力几乎全是短板。
没有技术积累,没有造车经验,资金全靠融资解决,没有成熟的造车团队,需要重新组建,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没有汽车生产线,要么自建工厂需要海量的资金,要么采用代工模式。迄今为止,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真正实现了盈利,亏损最多的蔚来,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约666亿元,赚钱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相比而言,传统车企因为燃油车领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转型到新能源汽车难度要小得多,所需要耗费的资金也要少得多,退一万步说,即使两者耗资差不多,但是传统车企的资金实力也不是靠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可以比拟的。
其实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已经出现,那就是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会推出独立的新能源品牌,这些新品牌,会加速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未来可能只有4-5家造车新势力能够存活下来,而极氪、问界、埃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会取代蔚小理如今的市场地位,一些二三线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我劝你别买,因为说不定说没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