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州旅游之平江路篇

2023-08-15 12:12 作者:漫步者旅行团建  | 我要投稿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

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现存的整体布局

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


▲拼版照片:左图为宋代碑刻《平江图》(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3月拍摄的苏州古城的卫星图像。

千百年来

这里不仅保持了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风貌

也造就了震烁中外的苏工、苏作

沉淀出苏绣、昆曲、评弹、园林等

鲜明的中国符号



苏州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守正创新

以不同方式融入当代生活

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也成为世人体验苏州非遗活态传承

感受古今苏州蓬勃生机的窗口

到苏州

总要来趟平江路吧……

非遗昆曲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类非遗昆曲,曲折温婉的腔调,一歌一曲一词唱出了千百年来江南文人的风流韵味,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非遗评弹

到苏州不听昆曲、评弹,缺少一份雅致。“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多少游客循着吴亮莹老师吴侬软语版的《声声慢》,到琵琶语评弹艺术馆来聆听苏州评弹,沉浸在这“大弦嘈嘈切切,小弦错错杂杂”水墨江南的呼吸声韵里。琵琶语评弹艺术馆,在今年1月苏州公布的76家新增保护单位中榜上有名,是苏州评弹市级非遗保护单位。




非遗缂丝

缂丝,中国独有且古老的丝织技艺。缂丝是最简单的平纹织物,却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效果。“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就是对缂丝最栩栩如生的描绘。



陈文是缂丝织造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祯彩堂的创始人。她将相传千年的缂丝手艺,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与众不同的产品展示给大家,让游客们能够沉淀下来感受缂丝。





非遗苏绣

一架绣绷,十指春风。苏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福英以线为媒,巧手绣物,将自己的品牌带到了平江路,让更多人了解到苏绣。“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我们总有自己的坚持。”发展苏绣的道路不易,但卢福英初心未改。










非遗苏扇

一把扇子,可以运筹帷幄,可以用笔墨寄情抒怀。苏扇,亦称“苏州雅扇”。坐落于平江路历史街区的苏扇博物馆,为大众了解和欣赏苏扇文化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非遗砚雕

中国砚文化历史悠久,苏派砚雕,风格精致古朴,题材富有情趣。追求平淡、雅逸的风格,讲究刀法的精致,构图疏朗,画面耐人寻味。平江路来往的游客驻足于澄泥石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金兴的作品前,或粲然一笑,或惊于景致的别具一格,或喜于构图的匠心独运。



非遗旗袍

大抵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旗袍梦。旗袍代表着东方女性的优雅美丽,如水墨丹青一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境,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服饰都无法超越的美。旗袍固然美,却也离不开手艺人的创造,他们用一针一线将旗袍的独特向世人展现。在平江路不起眼的小店里,手工工艺旗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国英将一生的光阴缝进了几千件旗袍里。




着一件旗袍、观一池碧水、听一曲评弹,在不胜枚举的苏州非遗中,感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情。

非遗 美食

在林总万千的面食中,苏式面则被世人誉为“舌尖上的园林”,它是苏州人的心头好,只需一面,便让人心生惦念。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一碗苏式汤面拴住了姑苏人,也留住了每一个过客的心。




在平江路上的寒香会社,有一个吹糖人摊位,看到它就会涌现出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吹糖人有一整套的总做套路:吹、捏、拉、剪。手和嘴的配合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猪、小兔子吹好了,用竹签沾一点稀糖和吹好的糖人贴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糖画,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口味纯正、甜而不腻,还有薄荷的香气,可伴随游客逛完整个平江路。





还有海棠糕、糖粥、苏式糕点等,独特的“江南味道”,让市民游客尽享舌尖上的“非遗”,探寻一座城市记忆中的味道。


在同样上榜的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内,除了昆曲、评弹、苏绣等非遗项目、棕编、泥塑、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红木雕刻等也入驻其中。如果幸运的话,还能遇上轧神仙庙会与七夕民俗活动。





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透过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能够看到苏州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高质量发展中,服务民众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画卷。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有时间,大家不妨去平江路走走逛逛

一起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来源:苏州市非遗办、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苏州发布、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七里山塘、深度苏州等

苏州漫步者旅行团建一站式为您服务

苏州旅游之平江路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