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一期)

2020-10-13 21:26 作者:大雁在此  | 我要投稿

这是我2015年在一个QQ群里面意外得到的一份资料,是我在整理我电脑时意外发现的。发现互联网上面没有相关资料,同时也发现资料过时严重。现公布出来,希望大家积极补充,让无轨电车所代表的城市工业记忆得到保护。


第 1回:追溯源,电车你从哪里来

电车这玩意出现在城市街道上,是 19世纪 80年代的事。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满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输电线接触,并以钢轨为另一极,研制出来了世界上第一台有轨电车。由于斯波拉格研制出来的电车需要靠钢轨形成供电回路,必须在一条固定的路轨上行驶,所以在交通拥挤的地方显得很不方便。鉴于这种情况,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无轨电车。这种无轨电车的式样很象轮式马车、车厢为木结构,装有实心橡胶轮胎。由于无轨电车是从车顶上的高架线获得电流,而且能左右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它比有轨电车更显灵活,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超车。不管怎么说,无轨电车逐渐取代了有轨电车,毕竟是个进步。1911年,这种无轨电车在英国的布雷得福特市开始投入运营。从此,无轨电车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了 1914年,上海出现了我国第一辆无轨电车。后来,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和长春等城市先后建成电车系统。

第2回:梦难圆,民国电车随风去

其实若要真说起来,武汉也称得上早期筹划无轨电车的城市。早在辛亥革命前,威震汉皋的地皮大王刘歆生就曾经打算购置电车,在汉口开辟电车线路盈利。但不知是何种原因,刘歆生的汉口电车计划最终未能实现。汉口无轨电车的未能开行,让不少人有些失望。1915年,罗汉在《汉口竹枝词》中这样描述着无轨电车的情形:“不须推毂倩阿香,自有红绡为主张。马力能增千百匹,穆王八骏也寻常。”

第3回:落实处,武汉筹建电车了

把无轨电车从计划变为现实的,是1956年 7月。那年7月12日,武汉市电车公司筹备处正式成立。随即,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组织人员到上海、北京、沈阳、旅大、重庆等地学习建设电车的经验。按照原来的规划,武汉是准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筹建无轨电车的。但根据中央召开的职工福利生活会议的精神和工业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提前在 1956年第三季度进行。当时对武汉市电车公司筹备处初步规划是:全市共修建 6条线路,计有71公里复线,配车200辆,到 1957年底,即长江大桥建成的时候,部分线路通车。而6条线路的全部建成开通,预计是到1959年。

第4回:齐抓紧,电车筹备正进行

电车筹备处一成立,其工作就开始加紧进行。1956年即安排人员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市的电车公司和本市兄弟工厂进行学习。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培训,筹备处不少人都达到了技术要求标准,其中个别学员已经能基本上掌握建设电车工程的操作技术;还有一部分青年技术人员,在上海电车公司的帮助下,也都学会了设计绘图等技术。与此同时,在武汉的人员也完成了由汉口三民路起经中山大道过江汉桥、长江大桥至武昌大东门止的全长十公里的电车路线的勘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筹备处就完成了技术学习、培训工人、勘测路线、征用土地、技术设计和物资器材的准备等工作。至1958年一季度,电车线路的设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第5回:老工人,建设电车显神威

电车的电线杆试验工程是中南第一建筑公司加工厂承建的。为了建设好第一条电车线路,64岁的老工人陈思海,事事都亲自动手,挑选水泥、钢筋、石子,测量塌落度,到广播站询问气候的变化,甚至深夜到工地查看电杆的养护情况。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木工胡克和也提了一项合理化建议,把电线杆的养护工作由自然养护改为蒸汽养护,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三千四百余元,而且缩短了一半的工期。

第6回:斗雨天,竖杆架线抢进度

1958年 4月 14日,无轨电车建设工程开始了竖杆、架线。架空工程队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青年,他们干劲十足,架线工人们在全面跃进的口号下,自觉地起早贪黑的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工作效能,把只有二十几个人的架空工程队分成汉口、武昌两处同时施工,使得架线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六月的武汉,正值梅雨季节,竖杆工作多少受些影响。为了夺回因雨天占去的工作时间,工人们发挥了革命干劲,改进了施工方法,加强了协作配合,在同样多的人力的条件下由原来每天坚杆八根跃进到十八根,使施工进度计划没有受到影响。刚竖完杆,又恰逢江城炎夏,加之施工又是高空作业,架线工作十分辛苦。经过了整风政治的工人们却干劲十足,在“苦战两年,改变面貌,把武汉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基地”的口号和“二五”计划的鼓舞下,电车建设者想了许多办法,有时一天工作竟达了十六小时,使架线工程完工日期再度提前,建设工程做到了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多快好省。在前后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工人们完成了十公里长线路上的竖杆、架线等工作,创造了电车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第7回:保供电,整流站工程竣工

在架线完工的同时,无轨电车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在武昌和汉阳的两个供电整流站的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也全部竣工。供电整流站的任务是把一万伏的高压交流电,通过整流站将电压降低后经过水银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六百伏的直流电,然后由馈电线送电到电车线路上的架空触线供给电车使用,它的竣工,给无轨电车提前通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安装供电整流站,工人们可下了不少功夫。由于电缆电线有数千根头,电线和机器安装稍有差错就会发生事故,所以工程特别复杂。但在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下,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水电阻买不到,李星元同志就自己制造;为了要使成千条控制电缆使用灵便,老师傅殷世德同志在施工期间经常研究图纸到深夜,提出了许多迅速安装的合理措施,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供电整流站就安装成功。而且这个供电整流站的设备都是我国自制的产品,用自动操纵来控制全部供电运行设备的,二、三个人就能管理整个整流站,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

第8回:看效果,提前一月试次车

1958年 8月 25日晚八时,新近运到的电车正式上路进行全线试车。当晚电车司机把参加试车的五辆解放牌汽车改制的电车洗刷得非常整洁,接待前来参加试车的第一批电车乘客——市级领导机关和电车建设工程中的各协作单位的同志们共百余人。在供电整流站通知开始供电之后,五辆电车在利济北路分别把车顶棚上集电杆头的滑履套上了线路上的触线,电车接上了电源。在群众的掌声中,第一辆电车的司机杨菊清打开了空气自动断路器和倒顺车牌,右脚踩了一下开字脚踏板(起动器),电车便向前急速起步了。车子虽然急速起步,但非常平稳,没有震动的感觉,行驶特别快,坐在车厢中间的同志,车子开动之后有的还不知道。特别是电车在上江汉桥和长江大桥爬坡的时候,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威力,把一些汽车远远的抛在后面。司机杨菊清原来是个汽车司机,是第一批从上海学成回来的,他说,电车的特点就是驾驶简便、速度快(最高速度每小时四十至五十公里)、平稳、声音微小、车厢内清洁没有油味,驾驶起来特别轻松。尽管只是试车,但电车在汉口武圣路、六渡桥、武昌阅马场受到市民们夹道欢迎。民警看见拍手祝贺,行人见了都笑盈盈。见到全线试车情况很好,参加试车的市人委副市长伍能光、市委交通部副部长王泽江、萧律都非常满意,一再赞扬电车建设者们几个月来辛勤劳动的成绩和他们的干劲。

第9回:感谢你,上海电车同行们

最初在武汉运行的电车,多半是上海订做的。车子下部是浅绿色的,上部是白色的,车内有冬夏两用的活动座位,为此上海电车工厂的工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在长江大桥第一次通行无轨电车的前夕,这个厂里的工人最后一次鉴定了就要出厂送到武汉的电车。他们给电车扎了秒。有的说:“我们的‘电子’就要出门远征了”,有的说“是我们的‘姑娘’出嫁,嫁到世界闻名的长江大桥”。这天直到把无轨电车送上了行程,工人们还没有停止高兴的笑声。的确,在制造这些无轨电车时,上海的工人们真是像培育自己亲生儿女那样精心有细,他们考虑到车厢的密封性,当车跑的再快时,车厢里也凑不进尘土;考虑到车身的静谧性,让车子行走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也能保持平稳,考虑到外形的平直性,作到美观大方。老验车工人萧有财有二十五年驾驶电车的经验,他在电车运来武汉以前,曾亲自驾驶每一部车在上海环城路上跑了一圈,鉴定每个部件都合格后,方才点头说:“可以了。”他诙谐地说:“我们出嫁的‘姑娘’,一定要个个都漂亮。”仅管这样,在这批电车运来武汉时,厂里还派了老工人罗根福等同志随车同来武汉,亲自试车,并帮助解决随车发生的各种技术问题。不仅如此,电车通车后的生产人员——电车司机和车务员,也是在上海学习和实习的。

第10回:举盛典,武汉电车通车了

1958年 9月 20日的上午,武汉市举行了隆重的电车通车典礼。那天早晨,24辆打扮得非常漂亮的灰色电车整齐地停靠在武圣北路,市民和郊区农民五千多人赶来参加了通车典礼大会,二万五千多市民群众汇集在电车线路两旁等待电车通过。省、市党、政、军首长李明灏、聂国青、刘惠农、杨青、孙耀华、郑大林、潘寿才、闵学胜等领导,以及协助本市建设电车的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北京市电车公司的代表都参加了通车典礼。上午九时通车典礼大会正式开始,刘惠农市长首先讲话,他说:无轨电车的通车,它标志着武汉市公共交通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电气化的阶段。我代表市委和市人委向全市人民表示热烈祝贺;向不畏困难、勤学苦钻、干劲十足的电车建设者致以革命敬意;向积极支援电车建设工程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工人所表现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致以衷心的谢意。接着他说:党提出“苦战二年,把武汉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的号召,深得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和热烈支持,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任务,当前已掀起了全民大办钢铁的热潮,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武汉即将成为一座更加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接着,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安天真、上海公共交通公司电车一场副场长周长福、北京市电车公司副经理李燮纶、武汉市电车公司工人代表侯三和等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热烈祝贺电车建成通车。十点二十分,刘惠农市长剪彩后,在一辆彩车引道下,乘坐着少先队员、首长、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汉口老居民、电车建设中协作单位代表的二十四辆电车先后上路,电车行驶在路上,沿途市民们夹道欢呼,大家高呼口号、撒彩纸、献鲜花。


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一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