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点满满的水下机器人行业:思考与总结之三

18. 辽宁、北京、天津、山东、长三角、珠三角,水下机器人行业会在哪里起飞?
首先辽宁的地位是比较尴尬。辽宁其实有很多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就是说有市场。但是辽宁缺少水下机器人的零配件和整机厂家。靠海的大连,其水下机器人零部件和整机厂家似乎比沈阳还要少一些。这挺尴尬的。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赛)在大连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了。在这6年中,好像辽宁的水下机器人整机厂家只有两家公司各参加过一次比赛。整体上来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比赛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可能意识到了比赛的重要性,但是无力开拓,后来都忙别的去了。
其实辽宁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的基础是很好的。首先是大连靠海,为水下机器人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其实,辽宁省有一些在水下机器人和相关专业领域比较知名的高校,比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再次,大连有很多水下机器人相关产业,比如大连的造船和航运业。东北的重工业也可以说是发展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后盾。大连理工大学也有研究深海采矿的团队。
总的来说,如果运筹得当,大连的水下机器人产业还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不过好像大连越来越赶不上这趟车了。
北京其实没啥水下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础。北京既缺少零部件供应商,也缺少应用市场。北京的一些水下机器人公司是靠代理起家。北京有一家比较知名的水下机器人公司,靠做仿生鱼起家,融资也比较多,应该有2-3亿元了,现在转型主要做ROV了,好像ROV技术团队是引进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这家公司的浮力材料是交给山东一家公司生产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京缺少水下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础。北京同时也有一些高校、研究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相关研究、产业化。比较知名的有北京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航天三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但是除了上述那一家知名的公司,没有其他比较知名的水下机器人公司,同时规模也不大。本来,北京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又是首都,这些年在疏散非首都功能,其实不太适合发展ROV这种工业。北京的水下机器人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必然是要别的地方走。这个地方,首先就不会是辽宁、天津。
天津其实有很好的产业链基础。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对,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在水下机器人方面也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主要产品是偏军用。天津也有比较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比如昊野的推进器;也有比较知名的水下机器人公司,比如瀚海蓝帆。天津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太小了,想要发展,必然要去其他地方开拓市场,技术和市场都开始往外扩散。还有就是主要产品是偏科研、军用。这方面的市场注定是做不大的。
山东的水下机器人产业链基础是比较不错的,也非常活跃。山东有一些较为知名的水下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比如说青岛策海的推进器、威海至帆的零部件在市场上就很受欢迎。同时山东也有浮力材料供应商,比如青岛和洋新材料公司。山东有一家比较上规模的水下机器人公司,据说年收入有2亿元,可能是目前国内年收入最高的公司。山东省也很重视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去年2000万支持了一个机械化养殖和捕捞海参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成果,呵呵,我很期待。
山东省也在制定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规划。水下机器人应该能够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吧,如果课题组专家足够给力的话。山东省这些年新旧动能转换、腾笼换鸟,对海洋经济非常重视。
长三角、珠三角很不错,非常有潜力。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长三角、珠三角都非常有竞争力。中国能有这两个地方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马车,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比较猛的是深圳,成立了深圳海洋大学、海洋新城,也有一些比较知名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后续发展很让人期待啊。
长三角、珠三角的水下机器人公司差别挺大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珠三角有好几家做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公司,长三角的零部件供应厂家比珠三角多。不过消费级水下机器人注定做不大。整体上来看,长三角的水下机器人产业更加有竞争力。再说了,珠三角是在一个省内,长三角涉及两个省、一个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