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看璀璨山西(上)
喜迎春节,热闹空前
1、太原社火:即太原人俗称的红火。太原的红火规模大、形式多、内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太原锣鼓、太原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刘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红火,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对幸福的真挚追求。所以,红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百年来,日趋丰富,日趋充实,日趋完美。
2、舞龙,3、舞狮,4、大头娃娃



5、铁棍:在民间“社火”中是一种比较温雅精致的民间表演艺术,每台小舞台前,都有一班民间艺人组成的乐队,往往由唢呐领奏,笙和其它民乐伴奏,通常以晋剧音乐或吹奏整出晋剧吸引观众,加深“铁棍”的艺术勉力。
6、我们的春节,才叫“过瘾”
太原南郊等地区,过年过足两个月,从腊月初一便进入了过节战时准备;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夜垒旺火,往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的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习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人,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扫洒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元宵红火还在灯火
1、九曲黄河灯会:人们在辛勤劳作一年之后,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共度良宵佳节,望人寿年丰,使古老的黄河披上了盛装,焕发了青春。

2、平定元宵塔火

塔火的顶部,随着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黄泥做成兔、猴、虎、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铁铸成狮子、老虎、宝塔、元宝等造型。
平定的元宵塔火延续多年,至今不衰,这与平定有质量优良的无烟煤供元宵塔火燃烧有关,也与民间正月十五闹红火的习俗紧密联系,点燃塔火是闹红火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更为让百姓奉为神明的,是当地流传的“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地百姓把这种点燃塔火的活动,看成是对于“女娲补天”的一种炼石补天的补充。
3、早起的一碗元宵,开启了垣曲的正月十五。垣曲的元宵,是从白天就开始热闹的。自古以来就有“正月十五看耍活”习俗的垣曲人,一早便聚集在中心广场,观看由11个乡镇组成的游艺大队表演。舞狮、舞龙、霸王鞭……精彩的表演一个接一个。“得得得……”随着熟悉的铜锣声,秧歌的步伐出现在广场的中央,立刻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4、文艺踩街
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所谓:“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办大型灯展。各单位都想声,光,色俱全的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文案:刘宴彤
修改:黄芹
图片:网络
排版:王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