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商品

2023-01-07 08:03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商品(commodity)

一切人类社会都必须生产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商品是通过交换来组织这种生产时劳动产品所采取的形式。在这样一种制度中,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成了有权把它们卖给别人的特定行为者的财产。拥有不同产品的行为者在成交的过程中,彼此打交道,交换各自的产品。在交换中,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与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互换。因此,商品具有两种职能:第一,它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即亚·斯密所说的使用价值;第二,它具有通过交换获得其它商品的能力,马克思称这种可交换的能力为价值。因为商品按一定的量的比例关系彼此交换,所以每一种商品都可被看作是包含有一定的价值量的。一个时期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可以看作是同质的价值总体,尽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各种不同的、不能比较的、异质的使用价值的集成。各种商品,作为价值它们在质的方面是相同的,只是在量上即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各种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一种商品都是特定的,不能与另一种商品进行比较。 劳动价值论把这种价值总体看成是所耗费的全部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制度中所采取的形式。因些,生产商品的劳动,或者可以看作是具体的即生产特定使用价值的特殊劳动(比如织布就是生产衣料的特殊劳动),或者可以看作是形成一般价值的抽象劳动。 只有当各种商品互相交换时,价值才表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则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商品,表现为货币。某种特定商品买卖成交的货币量,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单个商品的价格可能与按它们所包含的抽象劳动量来衡量的价值不符;但一般地说,或按总的计算,新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总的货币价格与它们的总的价值应当是相等的(参看

价值和价格;生产价格和转化问题

条目)。总的来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的统一。对商品形态的分析,是抽象劳动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基础。 商品理论确立了许多基本范畴,在这些范畴的范围之内可以表述和分析资本。资本是通过生产和交换过程而扩大的价值。一个资本家以一定数量的货币开始生产,他先用这些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然后出卖作为结果的产品,所得的货币要多于原先垫付的货币,其多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是基于存在着商品生产制度和出现了货币价值形态的一种形态。用于表述和考察资本、商品、货币、买卖和价值的基本概念,都是建立在分析商品生产形态的基础上的。 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是社会劳动。劳动的产品并不是由直接生产它的人消费的,而是由通过交换而获得这种产品的其他人消费的。商品生产者依靠其他生产者通过交换来向他们提供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过,商品生产中的劳动,表现为生产者本人的私人劳动;这种劳动的耗费是为了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私人需要,与整个社会无关。商品生产者与其他人的现实的复杂关系,由于商品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分工,而变成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无法控制的市场力量。生产者的世界实际上是由其他人创造的,生产者认为他们只存在于物即商品的世界之中。生产的商品形态一方面使私人劳动作为可交换的产品而具有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又把社会劳动分裂为私人劳动。这种把人与人的关系同物与物的关系相混淆的现象,是商品生产的主要矛盾。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商品的拜物教(参看

商品拜物教

条目)。由于这种现象,人的劳动产品表现为一种独立的、不受控制的并与前不久生产了它们的人无关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扬弃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矛盾,而且要扬弃资本主义生产赖以为基础的商品形态的矛盾。 马克思运用商品的概念分析了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但这些形式本身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商品。比如,劳动力虽然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其价值也不是直接源于生产它时所耗费的劳动,但它却按一定的价格即工资出卖,从而在市场上表现为一种商品。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经济中,资本本身也成了一种“商品”,也就是说,它有了价格(利润率),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参看

信贷和虚拟资本

条目)。在这两种情况下,商品的概念,都是在比拟和延伸的意义上而不是在原来的意义上使用的。 (DF)

参考书目

① I﹒艾萨克·鲁宾:《关于马克思的价值论的论文集》(1928),1972年英文版,第1—5章和第7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商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