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脾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舌淡白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说明这个病人病程久,久我们讲虚,什么虚,表现出来一派寒象,喜温喜按,得温痛减,空腹痛盛,得食痛减。
虚寒之象,要和我们讲的寒邪犯胃证相鉴别。寒邪犯胃证胃痛暴作,这个暴作说明起病比较急,来病比较快,说明大多数偏于实证。而我们这种大多数偏于虚证。
同样是喜温,喜温是因为寒,前者寒邪犯胃证,喜温而拒按,因为它是实证,而我们这里是喜温还喜按,虚证。
兼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脾胃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液泛溢,泛吐清水的病人大多属于寒证,得温则化),倦怠神疲、四肢乏力(脾虚的表现:人没劲,吃完饭后更没劲,吃完饭后什么事也不想做,至少坐十分钟半个小时,说明这个病人脾虚,四肢倦怠乏力。
舌脉:舌淡白,边有齿痕,脉沉细而无力。

舌诊上焦:
头晕:舌尖舌质淡,为心阳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
胸闷气短:气血亏虚,胸阳不振。
舌诊中焦:
胃脘隐痛、胃胀、纳差:舌中部凹陷为脾胃虚弱。
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下肢冷:舌根胖大,脾肾阳虚所致。

主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证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脾胃虚寒证
我们说如果胃阴不足证可以见于,一般我们讲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可以见到,或者某一些消化性溃疡,而脾胃虚寒证,比较多见的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特点是饥饿时疼痛、疼痛后进食缓解,然后过一段时间又疼痛。跟我们讲的脾胃的虚寒蛮像的,胃痛隐隐,喜揉喜按,空腹痛时,得食痛减。表现一种虚寒证,就是说吃东西可以减轻。虚证有一些寒证的表现,比如说手足不温,泛吐清水,四肢不温,倦怠乏力,便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