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不是“闭关锁国”?我们不讲理论,只说点事实!(一)
中国历史上究竟是不是闭关锁国?今天我们不做这种概念性的描述,真实的讲一讲我们的祖先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和世界进行如何的交流,其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来源就是多民族的融合,我们平时都自称炎黄子孙,但是我们不仅仅是炎黄两支的血脉,还有包括打败的蚩尤,还有周围那么多星罗棋布的兄弟民族,当时部落和部落之间就有很多的融合了,等到慢慢成为大一统国家的时候,这种交流就更加频繁了,我们看秦国最早的时候处于边缘的地位,他显然跟周天子分封的嫡系亲属不在一个档次上,它最早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一个部落,但是他励精图治,不断吸收中原文化的各种。
基因同时又带来西北各个民族的这种非常豪迈强壮的民风,你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同时呢,他又大量利用其他列国的文化,比如说给秦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商鞅、李斯都不是秦国本身的人,当时的士大夫以孔子为例,那是在列国之间巡游的,当时的诸侯列国之间都在不断吸取彼此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不同的经验,齐国的稷下学宫培养出多少优秀的人才,另一个大国楚国的崛起,800年期间不断从华夏文明的边缘走向华夏文明的中心
并且诞生了,像老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这都是我们兼容并蓄,彼此包容的典范和基因,同样,韩、赵、魏三强也是这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我们从小的课本当中就学到这一段精彩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期间,彼此之间的包容。兼收并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等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范围又不断的扩大,我们从小就知道秦始皇派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去海外寻找仙山,找长生不老药,最终到达了日本,日本现在还有纪念徐福的纪念碑
这些事情虽然有一定传说的成分,但徐福东渡日本这件事情,这确实是真的,在那个时代进行这种大规模的航海,确确实实让中华文明的脚步交流得更加遥远,要实现这样一种事情,一定是你的人员物资交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能启动这样的长途远航,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仅秦朝和日本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那秦朝跟朝鲜,跟越南交流,在陆地上,那就更加方便了,那个时候贸易的主要来源包括铁器、丝绸,包括漆器,一系列的东西就在中华文化圈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