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陈嘉玲:一个避开女性命运诅咒的幸运样本

陈嘉玲敢于在四十岁选择放弃一切重新开始的家庭原因:
父母和阿公阿婆心照不宣的认为:敞开门使劲儿较劲,关上门就做回自己。尊重人性。
父权社会给女性的几道陷阱:
- 被客体化的女性
女性更容易沦为客体,因为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并且被动性和客体气质是所谓女人味的重要来源
但陈嘉玲具有全方位的主体气质
并且她小时候就看见了家庭妇女精致美好只是一个幻想,及时的忘记这样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梦想
2.耻辱管束
性骚扰、月经等被视为耻辱,耻辱是对女性的一种管束手段。
当小嘉玲遭遇性骚扰,男子对她竖起手指示意她不要说出去时,那个创伤才是最大的。这一刻已经超越了个人对个人的压迫,到达了社会对个人的压制。但嘉玲的妈妈稳稳地接到了嘉玲的呼救,而月经、贞洁从不在小嘉玲的羞耻名单里
3.“女孩长大是没有家的”,即,不被原生家庭认可
这一魔咒被陈家父母的爱打破,并敢放弃一切回归原生家庭,并在里面重新找回自我
她的父母对她是无条件的认可的。因为他们的爱。
【东亚家庭对于男孩的要求是开放式的:要求进取、开拓事业,这与他成为独立人的成长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男孩更容易获得家庭的认可。
但女孩并不是,女性被要求“放弃自主性”,停在客体的位置,拥有“妻母”的价值

而可怕的是,成为妻子后,能够彰显主体地位的时候只有管控儿女的时候。在传统家庭中,母女的关系总是很复杂的。】

陈嘉玲:爱里的千金大小姐。她更像是一个治愈的梦,更具有教育意义的是那些女性配角们。
————————————————
23.11.10 小记
真的很喜欢这部剧,我是写完这篇笔记后去追的《俗女》,又去看了书。我也是看了这部剧后,想回到父母身边的盼望越来越迫切。
我和妈妈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我在低谷时打视频给妈妈,她会一眼看出我不对劲,然后我会假装平静的聊天,然后忽然痛哭,妈妈就会听,然后开导我。妈妈心里有事的时候,也会告诉我,她跟我说,跟你抱怨完后,我就不放心上了。
我一直很庆幸,和妈妈可以当最好的朋友。我们对于彼此都有独特性,心里都非常在意对方。而爸爸在我们的关系中是缺失的一环(因为我的爸爸以前是非常老派的父权的形象,寡言严厉。)
看了这部剧,看了香芹又青的分析,我才意识到,我和妈妈良好的关系,是因为妈妈从来没有通过我来宣示在家中的主权,她一直是平视我,也把完整的母爱给了我,她视我为骄傲,用坚定肯定的目光看着我。所以为何我看俗女时十分有共鸣,正是因为在吴秀琴女士身上,我看到了妈妈的影子,在她流泪说你开心我就开心时,在她说你能读到这个程度我已经很骄傲了的时候。
所以这部剧给我的影响:第一,让我意识到我的原生家庭可以对我有怎样的积极影响;第二,看清、分析我和妈妈的母女关系。
陈嘉玲笑得灿烂的说我要回家的那个时刻,我做梦都想拥有。
陈嘉玲敢于抛下一切,回到台南重新开始的勇气,我也想要拥有。
如今只能先盼望,忍耐,希望自己顺利毕业,快些回家吧,出来念长学制的大学,曾是我最后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