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生态的小思考

生态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状态。那电子游戏世界是否存在生态呢?我发现的一些小现象也许能支持我的小幻想。

《毛线卡比Plus》是将欢乐重心放在玩法创意上的休闲游戏。在某关卡里出现了有趣的设计,敌人拿箭攻击我,目的是为了保护它身后瑟瑟发抖的伙伴。那瞬间让我产生了一股罪恶感,对它们而言我才是敌人,我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宁静。

“我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宁静”,这样的想法让我想到了另一款游戏《传说之下》。原本一起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和怪兽,爆发战争后人类取得胜利并将怪兽封印在地底世界,而现在身为人类小孩的你却不小心跌落到了地底世界,故事也就由此展开。

《传说之下》的人物关系更像是一张网,将你和每个NPC紧紧联系在一起,你身处在网中心,包围着你的有呵护、信任、抉择等情感。如果你喜欢剧情类游戏,喜欢冰冷代码纸片人对你耍耍小心思带来的温暖感,那我很推荐你去玩《传说之下》。



在玩法上,如果你对传统RPG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再打怪再升级,过完剧情过关了”,对这种常规做法与线性流程框架带有点小思考,想去看这种框架下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者想试图打破这框架,那我也很推荐你去玩一玩《传说之下》。


在游玩过程中,我读懂了包围着我的呵护、抉择、信任等情感,也感受到了地底怪兽的友善。我的到来带给了它们希望,我的行为则带去了希望的另一种可能性。在这样的感触下,地底怪兽并不是为了服务我而存在的,它们是带有活力和思考的生命体。


生命体是生态构成所需的,传统游戏中怪兽攻击你,是为你游玩体验而服务的,那把它们当成有思考的生命体呢?或许电子游戏里本身存在着一种生态,而你的到来与游玩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对它们而言你才是恶魔,它们之所以攻击你,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起初你并不知道,只是出于常规游戏惯性的思考,它们攻击你,你也下意识进行保护和反击。到结局后你才发现你的每一次前进都是对它们的破环,原来你才是真正的恶魔。以此为立意的游戏对游戏内生态进行了思考,对怪兽的攻击行为进行思考,也对玩家自身行为做出反思,或许会被评价为“不能打开的游戏”。这么一想,或许视频、文章、图画本身也存在一种宁静的生态,而你的观看会打破这种宁静,它们属于不能打开看的系列,这样的作品想想也蛮有趣的。




“电子游戏生态”这个想法或许可以让游戏变得更为丰富,就像连续的暴雨会引发泥石流,对应到游戏里便是“只有在雨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天气系统也就不再是单单纯纯的天气转换器。再比如过度放牧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对应到游戏里便是你的某个过度行为会改变整个游戏流程的走向,游戏可玩性也就提高了。


“电子游戏生态”的想法还可以改变你看待游戏的角度,让游戏自己设计游戏,就像学校附近会衍生出漫画书店、文具店,而不是漫画书店、文具店衍生出学校。在这个思考模式下你并不是电子游戏世界的设计者,你更像是电子游戏世界的记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