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随笔-1
在我漫步过达豪镇的一条小径时,一个小小的纪念馆让我忽然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
卡尔·施密特,是我祖父在很早的时候认识的一个人,也是祖父将这个故事告诉的我,尽管他已经走向常世了。那个故事里的人物,即卡尔,这个极其日耳曼化的名字,不知道是否是父母的那一种越缺少什么越希望什么的心理取下的名字,不过这样说是不是太失分了。他的父亲与母亲都来自克林这个帝国南方的小城,历经许久现在也依然属于联邦。在机器轰鸣的工业时代,容克老爷在趁着卡尔父母生他,无力劳作的贫苦时,稍稍一压,就把他们田亩取走了,没有办法就一路漂泊去了帝国的经济大城慕尼黑做工。
在到来之前,慕尼黑是克林村和附近人口中富贵的象征,但是在这种讽刺的经历的来路下,结果也只能说是必然。父亲没什么能力,本身也只是一个乡巴佬,上过学,不过也只是玩乐已。在孩子出生后,夫妻才是真正的苦日子。
慕尼黑的确富贵堂皇,不过工资是可笑的15马克甚至更少。是,在许多人眼中他们也只晓得工人有工资,似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把物揽入怀中,但是房与屋,食与面,是 在眼前还是在怀里?
不久,卡尔到了上学的年纪,也即六七岁,在此之前的童年,他在帮母亲理屋子,除此之外就是快乐嬉戏的时光,也是他自己的幸运,一个相对包容的家庭。他也有一个工厂老板的孩子是朋友,叫做汉斯,与他几乎同龄,他们的友谊很简易,只是在公园相遇,也就玩耍了,至于家长间的阻隔其实并不如很多小说里一样严重,一个富人家庭并也非总是严且缺少包容性的,在一个有知识的家庭往往会减少。
时间就像一枚Gewehr 98发射的子弹,把一切穿透了。他的学习成绩乏善可陈,好在德国的义务教育尚且还称得上世界前列。一个孩子也就孤零零的感受着工业革命,孤零零的在浪潮里冲浪,呛着海水。汉斯已经去往巴黎留学了。
学校是卡尔的快乐的不幸,他在慕尼黑这座大城市里可以看见繁华,尽管父母在听着他的感叹与赞颂时总是沉默不语,或者单纯把脸干巴巴的咧开然后眉毛不动发出一点喉咙里的声音,卡尔知道只是他们绝对的相信,毕竟老师也是如此说。普鲁士人民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是使卡尔无比的骄傲的,因为他的父母是工人,卡尔无比的自卑,因为他的父母是工人,面目可憎的容克,恶心的工厂老板在无情的毒害我的普鲁士母亲,境外邪恶的法国也是,这些自卑和骄傲的矛盾,让卡尔想到......
上完四年小学,在父母的劝说下......卡尔继续就读了中学,日子也依然过着,卡尔想,二十世纪永远不会到来了吧,说不定时间就会在二十世纪一月一号公立那天停止呢?也许耶稣就会在那一天又折返而归让人间变为天国呢?他想着,坐在圣母主教堂在父母身边念着祷告,默默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