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4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4)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不能达到实行“按需分配”的水平,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着正确实施这个原则,又必须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分配中的具体问题[1]适时地予以解决。为了使工人和农民意识到必须把目前的、个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还必须对劳动人民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把政治工作和物质保证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中,经常出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就能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决,而利于生产的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通过对生产力的诸要素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用、改进和提高,来加以实现。开展劳动竞赛,推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合理地配置生产力和合理地安排劳动力等等,对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那时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教育普及了并且提高了,社会主义时期还不得不保存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都逐步地消失了,反映这些差别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也逐步消失了,国家职能只是为了对付外部敌人的侵略,对内已经不起作用了,在这种时候,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将为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将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所代替,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飞跃,就将得到实现。
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努力。其它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朝着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
注:
[1] 如劳动定额、工资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