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秋和战国的战争形式为什么天差地别完全不一样

2023-08-02 12:11 作者:颜姐说历史  | 我要投稿

现在一说起春秋战国,都知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但是,春秋和战国无论是政治制度,文化制度,还是战争形式都是天差地别,今天颜姐从战争形式的角度,解读春秋和战国的巨大差异。

首先从战争的目的上看,春秋的战争,其实就是各诸侯国之间展示各国的综合国力。目的是称霸,看谁牛逼。再小的国家或者说部落都生活的很滋润。如果你不好理解,就想一下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国企、合资公司,他们都是诸侯国。而个体户就是部落,大公司跑马前地,对个体户几乎没有影响。个体户活的很好,没有生存压力。 及至战国时期,战争目的就发生了彻底改变。主要目的就是抢人口,掠土地,抢资源。三天灭一小国,五天灭一大国。据称春秋时期,最多时有500多个诸侯国(部落),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和一些边远地区,人们都看不上的部落。现在来看就是,格力,阿里,京东和一些大公司无法拿下的餐饮业。个体户受到空前的生存压力,历史竟是如此相似。 第二个重要的战争形式是参战人员的不同,改变了战争形式,也可以说,为了适应战争目的的需要,改变了参战人员的不同。这个可以从“战士”一词来了解,参战人员为什么叫战士而不叫“战民”“战员”“战人”?春秋战争的主要工具是战车,一辆战车三个人,驾车的中御,作战的车左和车右。他们都是贵族,不参加生产劳动,最低阶层是“士”,所以参战人员叫做“战士”。

平民和奴隶是没资格参加战斗的,只能做后勤保障工作。跟在车旁边的人,你不要以为是战士,他们只是修车的,或者战车陷阱泥坑中帮忙推车的。

春秋各诸侯国都是周天子所封,等同于兄弟关系,说的是战争,用现在的眼光,你就当是奥林匹克的比赛,所以才有“不杀二毛,不伤重兵”。各国的参展人员都是贵族,是国家的宝贝,所以原则上是不许杀人的。由于参展前约定好等量战车,所以你只能打你对面的一辆战车,如果你英勇神武,打败了对方也只能眼巴巴的在旁边观战,不许帮助本国的战士打另外一辆战车,如果一方溃败敌方只能追五十步。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同了,战争的目的就是兼并,灭国,称王当天子。参战人员动辄数以万计,十万几十万也有。诸侯国从500多个减少到几个,战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原来的贵族战士明显不够用了。这时候差不多就是全民皆兵,兵民合一了。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出兵均在40万以上,秦灭楚动用60万大军。战国时期,兵种主要以步兵为主,后来出现了骑兵(胡服骑射以后),车兵成为次要兵种。兵员数量猛增,秦楚都是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规模。最弱的韩国也有30万军队。 所以春秋的战争是贵族战争,是奥林匹克形式,战国是杀人抢地,攻城灭国为主。参展人员从春秋的贵族变成了战国的全民皆兵。规模上讲,春秋和战国也是冰火两重天。

春秋和战国的战争形式为什么天差地别完全不一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