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为何对“保卫”乌克兰三心二意?

2021-12-25 23:49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如果说历史上西方从来没有在黑海北岸,也就是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本部和今天的摩尔多瓦一带发力,那肯定是不对的;毕竟英法曾经实打实的投入舰队与重兵以及大量资源,真刀真枪的打过克里米亚战争。本来仅仅在此事件的30多年前,英国和俄国还是反对法国拿破仑的绝对盟友。反法同盟能够在滑铁卢最终击败拿破仑,俄国人也算出了大力的。哥萨克骑兵一度成了伦敦上层社交圈的贵客。也许沙皇俄国根本就想不到,仅仅30来年之后,英法这两个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就合起来在克里米亚的黑海北岸地区把自己好好的打了一顿。英法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做法,很出乎当时所有俄国战略家的预估。那么为何沙俄在十九世纪的上半段,很快从“欧洲救星”,迅速沦落为在欧洲人见人烦的程度呢?说白了还是沙俄的不断扩张引发了西欧传统强国的警觉。


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沙俄,在欧洲部分的领土甚至此后的苏联还要大,因为当时波兰已经灭亡了多年。而德国还没有统Y,当时只有一个刚刚开始崛起的普鲁士。在拿下大半个波兰后,沙俄的扩张重心重新回到了里海北侧。也就是里海北岸的西南方向。其实从17世纪以后,沙俄并非天生占据今天的乌克兰包括克里米亚一代。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曾经谈到过,虽然沙俄和乌克兰都是从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发展而来,但是经过蒙古西征的打击,基辅罗斯联盟早就烟消云散。沙俄从位置比较偏北的莫斯科公国重新慢慢扩张,而大部分今天的乌克兰地区,其实已经在16世纪到17世纪这200年间,被从西北方向而来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所占据。而另外有一个地区强国,也就是本部位于黑海南岸的奥斯曼帝国也积极向黑海北岸发展。


因此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和克里米亚以西的黑海沿岸,成了波立联合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反复争夺的战场;其斯拉夫特征反倒越来越少。直到18世纪初,波立联合王国已经衰落,最终波兰和立陶宛基本被沙俄吞并后,沙俄势力才重新回到乌克兰地区。此时沙俄才重新强调他们和乌克兰都是东斯拉夫人,是同宗。但有一个问题,这就是虽然波兰立陶宛的势力在此时的黑海北岸已经基本消失,但奥斯曼帝国仍然很能打。于是俄土战争就不断地反复上演。两家合起来打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来克里米亚战争前期只是俄土第9次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争夺现在摩尔多瓦附近的2个公国。但是沙俄方面万万没有想到,这种“传统”的战争,居然把英法都招惹了进来参战。其实最终还不止英法,连当时的撒丁王国的舰队也开进了黑海。这样就等于大半个西欧,都突然站到了俄国的对立面。


实际上更让沙皇尼古拉生气的,还不是英法撒土四国一起对付他俄国一家,更气愤的是,有同盟条约的另外两个欧洲强国,也没有站到俄国一边。拿破仑战争之后,沙俄和普鲁士、奥地利三家订立一个神圣同盟,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法国在拿破仑之后重新崛起。结果到了克里米亚战争,法国已经公然针对俄国参战,作为同盟的奥地利和普鲁士起码应该对法宣战,才对得起当年的同盟条约。结果普鲁士装聋作哑,对南方的战争不闻不问,只做壁上观看热闹。而奥地利更过分,居然陈兵十万,随时准备攻击摩尔达维亚,就差直接加入英法撒土4国的反俄同盟了。由此可见任何同盟条约在不断变化的大国现实利益面前都跟废纸一样。到最后居然成了整个欧洲大联合,对付沙俄这个孤家寡人。战争结果自然是俄国战败,签订屈辱条约,吐出到嘴的肥肉,这个结局把沙皇尼古拉气的直接驾崩了。


由此可见,英法意(撒丁)这些西欧国家,在历史上也算是实打实地在黑海北岸流过血的。那么为何到了当今,整个西方,却对继续“保卫”乌克兰,态度完全堪称三心二意;甚至连一个准备大规模军事介入的口头承诺都不敢给予乌克兰方面呢?首先,这还是一个绝对实力对比的问题。在1850年左右,美国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远远还谈不上已经崛起。当时的美国还在忙于内部的领土扩张,对外影响微乎其微。在西欧人看来,美国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蛮荒之地,在全球的存在感极低。而此时的英国则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M,法国等欧洲国家紧随其后。因此当时的英法,那是全球实打实的资本主义大国同时也是殖民大国。那时候的英法两国加起来,基本就可以占据全球总实力的50%以上。作为全球霸主,沙俄不断往南和往西扩张,肯定让英法“很不爽”,


因此在拿破仑没落之后,法国一家不可能再“整合”欧洲大陆,只能继续做一个有限的西欧资本主Y大国,这样英法之间传统竞争性矛盾的尖锐度就大大下降,可以临时合作来教训一下沙俄。但是到了今天,英法都已经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两家合起来也无力在欧洲本土打一仗。虽然美国还是全球唯一超强,但当今美国的绝对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东亚。甚至对中东这个大半个世纪的战略核心区都在逐步大撒把。何况对战略存在度非常低的乌克兰?乌克兰还不是北约成员。其实北约也推演过,就算北约在乌克兰全力下场参战,在双方都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最终的结局也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谁也赚不到便宜。反倒可能在其他更重要的战略方向上出现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局面。打赢了还要背上日益贫困的乌克兰这个包袱;如果对手打赢了,同样也要背包袱。一句话,对当今的西方世界来说,在乌克兰无论输赢,都是赔本买卖,自然不会全力投入。


西方为何对“保卫”乌克兰三心二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